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主流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反主流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并对反主流文化的功能和成因作了评析,认为反主流文化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所导致的一种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而产生的社会运动,对20世纪美国文化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反体制、反主流文化传统的青年激进文化在美国演为时代大潮.它的出现在对传统社会文化产生严重冲击的同时,又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更新和重构提供了契机和思路.从根源上考察,犹太文化背景在其中占有突出位置.犹太家庭和社区宗教与政治文化氛围以及犹太知识分子群体的共同熏陶造就了一代青年文化反叛者.反物质至上主义、对社会正义的执着、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对和平变革与理想社会信念的坚守等激进青年文化的基本诉求,无一不与犹太文化和政治传统相关联.左翼犹太知识分子群体则在为激进青年提供变革理论的同时,通过参与其中起着引领和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3.
约翰·厄普代克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其小说《兔子归来》中,厄普代克借助各种媒介把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引入了兔子家庭,细致刻画了"兔子"、他的妻子詹妮丝、白人嬉皮士吉尔等几个典型人物受反文化运动影响而引起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揭示了急剧的社会动荡所造成的美国白人社会的僵化、人们对传统道德规范的怀疑、焦虑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嬉皮士--传统文化的反叛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六十年代娃皮士运动的产生不但积起因于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争教育状况,它是一场广泛而深刺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它是对沃斯鲁(WASP)文化的彻底反叛,是贵本主义现代思潮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美国青年文化运动从世纪初的迷惘的一代到世纪中叶的垮掉的一代,一直在冲击着美国的主流文化。这种运动被描绘成美国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文化之战。到了世纪末,布波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于是有人称文化之战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融合,多元化论出现了。主导关国社会达400多年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的权势衰落了。然而新世纪初的历史事件表明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文化之战并未结束。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衰败了,可远未消失。美国文化演变的走势怎样?多元文化的命运如何?世人正在审视着展开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美国历史教科书中,新左派学生运动与反主流文化运动没有受到教材编写者的重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被淡化了。在对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的叙述中,它们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即从属于对其他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中,如黑人民权运动与其他少数族裔和群体为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美国政府主导下的民主改革和整个美国社会的反战抗议活动等的叙述中。美国历史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和记忆工具,采取这样的叙述模式,不仅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所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美国历史研究的最新发展,同时还折射出当代美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教科书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文化运动试图通过吸毒、摇滚、性革命等另类生活方式解构、颠覆美国主流文化,从而建构以“友爱”为核心的“伊甸园”。虽然这场反叛运动在美国历史上昙花一现,但其影响至今余波尚存。文章对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了解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反学校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混乱、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和网络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影响等是"反学校文化"产生的原因.我们应从加大监管力度、从改变学校制度单一化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八手来应对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保守主义在近年美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变革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来自草根与精英阶层结合、宗教人士与文化精英乃至政党结合所形成的合力,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议程.换言之,基督教在当今美国社会绝非仅仅属于私人信仰领域,它也是公共领域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嬉皮士运动:对正统文化的反抗和颠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是对美国正统文化的反动,旨在通过毒品、摇滚乐、性自由和公社等形式挑战、对抗、颠覆和消解基于理性主义和技术治理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代之以基于非理性主义的价值观及其“另类生活方式”。这场以青年嬉皮士为主体的文化反叛运动不仅在当时名声显赫,引人关注,而且对美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和长久的影响,其“幽灵”仍徘徊在美国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延续文化传统,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阿米什人与主流社会展开了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受教育年限自由的争论。获得受教育年限自由的现象背后是阿米什人对保护和传递文化的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5):134-137
嘻哈文化起源于美国,是世界重要亚文化之一。嘻哈文化的艺术形式作为表达对主流社会的不满和愤怒的手段,是非主流族裔追求平等和自我身份的一次文化内省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叛逆性。嘻哈文化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发展,成为年轻人表达个人思想、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新途径。嘻哈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喜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作为地下文化被主流社会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这!就是街舞》播出于2018年5月,是国内首档街舞文化传播类真人秀综艺。这档综艺节目本着为嘻哈文化"正名",尊重嘻哈文化本源,并坚持以高水平、专业化的标准完成节目制作。节目形式灵活、亮点众多,拉近了中国社会与嘻哈文化的距离,促进了嘻哈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徐良 《历史教学问题》2008,(5):44-46,12
雅皮士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青年文化现象.它对当代美国社会产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是对嬉皮士文化的一种简单反动和否定。而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对前者的温和“扬弃”和对社会的有限融入。  相似文献   

18.
翟凯威 《天中学刊》2005,20(3):119-120
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文化矛盾。中国美术在20世纪的百年历程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反人性的非理性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导致了传统文化精神逐渐减弱,所以中国美术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裔美国黑人的黑人特征:简评《看不见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族歧视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并未消失,为了生存和生活,非裔美国黑人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奴性顺从、戴假面具和倡导分离。白人社会的高压扭曲了非裔美国黑人的人格、促成了他们独特的黑人特征。黑人、白人同是美国人,把黑人长期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种族歧视行为是反美国文明的,由此所引起的黑人民族主义敲响了美国社会的警钟:如果种族关系不改善,种族问题会导致种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危及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拉尔夫.艾里森所揭示的黑人危机对已进入21世纪的美国仍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轨迹可以用科学发展模式进行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美国民权运动、女性运动和青年运动的兴起,多元文化主义逐步取代了美国化范式和文化多元主义范式,以主流文化理论的地位推动着关利坚合众国从“合众为一”走向“和众为众”,并因在美国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影响而成为文化理论的当代“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