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教“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设计制作了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并用于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是在橡胶皮塞上打两个小圆孔,用一根与小圆孔等大的玻璃管从橡胶皮塞的一个小圆孔中穿插过去(密封),在橡胶皮塞的玻璃管上套一只小气球,用细线绑紧,然后把气球放进可乐瓶中,用橡胶皮塞塞紧瓶口(图1)。实验时,先将手指把橡胶皮塞的小圆孔堵住,用嘴对着玻璃管口吹气球,此时,气球很难吹胀,而且可乐瓶被胀得鼓鼓的,嘴一离开玻璃管口,可乐瓶立即恢复原状,由此说明空气占据了空间。然后手指松开,再用嘴对着玻璃管口吹气球,气球很容易吹胀。与此同时,从橡胶皮塞的小圆  相似文献   

2.
1.取空可乐瓶或矿泉水瓶一个,把盖子去掉,换上橡皮塞,在橡皮塞中间钻孔插入一细玻璃管。实验时,用嘴对着玻璃管吸气,瓶子在外面大气压作用下变得扁平,停止吸气后,外界空气又重新充入瓶内,瓶子又恢复原状。这个实验如果用两用气筒抽气或充气效果就更明显。2.取玻璃广口瓶一个(要求金属瓶盖,能密封),在瓶盖中间安装自行车气门芯一个,另外准备一个气球,一个两用气筒。实验时将气球充少量气,用线扎好放入瓶内,将盖旋紧,外接两用气筒。抽气时,瓶内气压减小,可见气球不断胀大;充气时,瓶内气压增大,可见气球又不断缩小。这两个实验都能非常直观地感…  相似文献   

3.
我把气球吹大,你能把它变小吗?这个也太简单了吧,将气球的气放了不就行了吗?要那样,还用问你吗?开什么玩笑,吹起来的气球不放气怎么能缩小?我又不是孙悟空。我也不是孙悟空,但我就可以让气球变小。小cool龙取来一个气球,将气球吹大,然后用细线扎好。放进冰箱里,我们半个小时后再来看。半个小时后看清楚了吗?需不需要拿尺子来量一下?气球真的变小了!呀!今天又学了一招。小cool龙,这就是传说中的“热胀冷缩”的“冷缩”吧?遇冷空气后看来你还是挺聪明的嘛!空气受热就会膨胀,遇冷就会收缩。气球变小正是空气遇冷收缩造成的。把吹大了的气球放进…  相似文献   

4.
在讲三年级<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上课前我充分地为学生设计了新的实验,并准备了材料,材料有:水槽、红水、白纸、玻璃杯、无盖矿泉水瓶两个(其一瓶底底部周围有6个眼,另一个没有眼),气球、矿泉水瓶盖一个.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要让瓶子帮我吹气球,免得用嘴吹不卫生。什么?让瓶子帮你吹气球?瞧瞧我的实验工具,这是一个大肚瓶子,还有一根细线,一个脸盆和一壶热水。想得美,瓶子会听你的吗?异想天开!嘿嘿!今天我就让你眼见为实,心服口服!!看好喽!这是已经冷藏了5分钟的大肚瓶,现在把气球的口套在瓶子的颈口上,!用细线扎紧,注意不能漏气。好了,放置10分钟不能动,让瓶子恢复到室温。请睁大眼睛,注意观察。这下你该佩服我了吧!波比哥,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我的偶像,快告诉我谢谢波比哥,这下我也可以在同学面前臭美一下了,当然我会告诉他们是大哥你教我的,嘿嘿…  相似文献   

6.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和空气"这一单元中的一课,教材有两部分探究内容,一是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对于空气占据空间探究,课本原来是这样设计的: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倒瓶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中挤出来?因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也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通过其他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先在一个塑料瓶的瓶盖上打一个孔,安装上一根吸管,再在瓶中装满水,将瓶口密封好.如果用手挤压瓶子,水就会顺利地从吸管的顶部溢出;如果用手堵住吸管口,再挤压塑料瓶,这时吸管里的水面就不可能被挤压到管口.这是因为水面到管口有一段空间被空气所占据,使得水面不能上升.  相似文献   

7.
一、材料准备透明塑料饮料瓶 1个 (带瓶盖 ) ,大号儿童玩具气球 1个、医用一次性输液管一段 (带原装滚轮开关 ) ,万能胶水 .二、制作方法1 .用烧热的金属丝在瓶底烫一圆孔 ,孔径图 1与输液管外径相同 ,将带滚轮开关的一段输液管插入其中 1 cm左右 ,再用万能胶粘好 ,保证边缘不漏气 (如图 1所示 ) .2 .卸下瓶盖 ,将扁平的气球塞进瓶内 ,气球弹性口径反扣在瓶口上 ,将瓶内气体和外界隔离 ,如图 1所示 .三、操作方法1 .验证玻意耳定律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先将输液管的滚轮开关关闭 ,让学生对着瓶口使劲吹气球 ,但气球不会吹大 ;打开开关再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设置情境,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套在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已经消毒了,请两位同学上来,比一比,看谁吹得大?(学生纷纷举手。)师:请这位男孩子,再请一位女孩儿吧。(两名学生吹套在瓶子里的气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过程从授受走向交流《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科学》四年级上册这一课,从你能怎样看到空气的运动这个问题引入,学生利用水槽的水,观察到空气的运动。教师提问关于空气是否有质量,你怎么看﹖形成了不同的意见即有质量、无质量;那么你怎样说服对方呢﹖学生不加思索,“做实验”脱口而出,设计实验时放手让他去设计,修正自己的实验,如一组同学运用天平、气球验证,最初气球的大小略有不同,大家不信服,他们又改用完全一样的气球,但在天平上表现得不明显。此时他们看到别的组用平衡尺,又改用平衡尺、气球,终于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启蒙》2012,(9):84-85
大家应该都吹过气球。但是我现在告诉你,气球不用嘴吹也能使它鼓起来,你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吗?现在,我们亲自来尝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11.
“瓶吞鸡蛋”是显示大气压存在的一个重要实验,初中物理人教版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际使用中发现有以下不足:①不容易找到瓶口与鸡蛋一样大的广口瓶。②鸡蛋被吸进瓶后不易取出再重复利用。笔者任四个班的课,得配四个瓶和鸡蛋,既浪费材料又繁琐不便。③不能显示大气压强的持续作用效果。本实验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改进后,可避免以上不足。方法一:找一个气球和大漏斗,用胶管和大漏斗连接起来(如图2),实验时先将气球吹至比漏斗口略大,放在漏斗口上,用抽气机将漏斗内空气抽出,此时可看到气球下部被吸入漏斗中并将越拉越长…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93年第一期介绍的“用气球制作的空气有质量的教具”有两点不足之处,一是向气球内吹的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气)已不是通常说的空气,二是气球内进气质量增加时气体的浮力也增加,气球所受合力的变化极小,故此演示现象很不明显。现介绍一种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极佳的“空气有质量、有浮力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3.
一、演示空气有质量. 1.器材:感量较小的天平、夹子. 2.作法:将新的硬质气球和夹子放入事先调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右盘放入适量法码使之平衡.然后用嘴给气球吹足气,用夹子夹紧气球口.再放入天平在盘中,发现天平失去了平衡.必须在右盘中增加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增加的砝码质量就等于气球空气的质量.这样比课本中的实验简单,(不用抽气机)同样能说明问题. 二、演示帕斯卡实验. 1.器材:玻璃三通管、长约2米的橡皮管、漏斗、细线、橡皮管、皮管夹. 2.作法:将各器材照图1装配好.往漏斗中灌水,且通过玻璃管放出气球中的空气,放完气后再用夹子夹紧.实验  相似文献   

14.
在讲三年级《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 ,上课前我充分地为学生设计了新的实验 ,并准备了材料 ,材料有 :水槽、红水、白纸、玻璃杯、无盖矿泉水瓶两个 (其一瓶底底部周围有 6个眼 ,另一个没有眼 ) ,气球、矿泉水瓶盖一个。课堂上 ,我们利用空瓶子引入。手拿空瓶子 ,问“瓶子里面有什么 ?”有的学生认为什么也没有 ,有的同学说瓶子里有空气 ,就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引导学生运用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新的实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具体操作如下 :图 1        图 2实验 1:现象 :瓶子里往外冒泡泡 ,水流进瓶子里了 (见图 1)。实验 2 :现…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空气占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形象地把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给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设计并采用了以下演示实验:1 材料准备  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小烧杯、漏斗、玻璃弯管、气球、软木塞。图12 制作方法  在软木上钻两个孔,分别插入漏斗和玻璃管,在玻璃管另一端拴上气球(实验装置如图1)。3 演示过程31 先用手捏住气球,然后往漏斗里倒水,可以见到水不会流进瓶子里。32 如果把手松开,水就会从漏斗里流进瓶子里,并且可见到气球鼓起来,水越多,气球鼓得…  相似文献   

16.
在教《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重新构思了实验,并用于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制作的,取一饮料瓶,去掉瓶底,在瓶盖上钻一小孔,安上一细管可用空心塑料跳绳代替,再将细管捆绑在实验架的适当高度上,放好蜡烛。并剪一泡沫塑料圆片作为水浮片如图。实验时,将水槽装适量的水,放上水浮片,点燃蜡烛,用实验夹子夹住细管,再将无底饮料瓶罩在水浮片上垂直往下按到底不能歪,此时水浮片贴在水槽底部,水无法进入瓶中。然后松开实验夹,这时会看见瓶中的空气从细管排出吹歪蜡烛火焰。同时,饮料瓶中的水浮片慢慢上升。这样,空气占据瓶内的空间,空…  相似文献   

17.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了解空气一单元有个实验:称一称空气,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材中实验的做法是在一根小木棍的两头各挂一个充气大小一致的气球,然后用针刺破气球,从而棍子失去平衡,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往往习惯用嘴直接吹气,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际比空气的密度大,这样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不可取的。另外,我把气球用线栓住挂在棍子的两头时,由于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较大,棍子动荡不安,好不容易才会停止摆动,用小针去刺破气球时,尽管气球皮上贴有透明胶,可是我在上课时,连刺破三个气球,都发出很…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空气有质量”是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占据空间”中的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性质之一——空气有质量,并培养学生细心实验,注重证据,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二、教学仪器铁架台、大小不一的气球、饮料管、棉线、天平、有关空气质量的录像等。三、片断实录(学生活动:学生把杯口朝下垂直倒扣入水中,再慢慢倾斜杯子。)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看到有气泡不断往上冒。师:对于气泡往上冒,有什么想法吗?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启蒙》2012,(Z2):84-85
大家应该都吹过气球。但是我现在告诉你,气球不用嘴吹也能使它鼓起来,你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吗?现在,我们亲自来尝试一下吧!材料一只塑料瓶、一只气球、一只空盆、一瓶热水。制作过程1把没盖盖儿的塑料瓶放入冰箱,约一个小时后拿出,放在空盆里面。  相似文献   

20.
结构:在正六面体方盒的一面安一个凸出的呼吸嘴和一个活动的阀门,其它五面挖有圆形凸边的窗口。附配五个橡皮帽和一个气球。 组装:把橡皮帽分别套在方盒窗口上;将气球球体从呼吸嘴中装入方盒内,并把气球口固定在嘴上。 使用:打开阀门,用嘴向气球吹气,再用手指堵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