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表心意,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有效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是人类繁衍至今凝炼积淀的智慧。人人羡慕好口才,生活中更需要好口才,好口才是人生的财富。好口才虽与天资有关,但后天训练更为重要,而且必须从小训练。因此口语交际能力必须从小学培养起。苏教版小语课文的语言资源十分丰富,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提供了源头活水,教者要主动探究,积极运用,全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素质。一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直观形象,色彩艳丽,内涵也很丰富,包含着生动精彩的故事情节,浓缩了课文内容,留下了想象和说话的空间。教者要充分引导学生细心观看…  相似文献   

2.
蔡烨 《内蒙古教育》2009,(14):42-42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文应当姓“语”,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顺应时代要求培养说话能力深圳大新小学陈显平人们越来越重视口才,为顺应时代的要来,口才训练要从娃娃抓起,新《大纲》明确提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来语文教学必须先分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一、读中练说,以...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习作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思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获得语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良好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程标准进一步针对各个学段提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获得语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良好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程标准进一步针对各个学段提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强习作实践性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通过正确的教育和网络的支持,有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存在一些缺陷。作者提出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应分为:动物思维阶段、初级思维阶段、中级思维阶段、高级思维阶段;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经过四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对语文教育的跨越发展可提供三个方面的理论支持:6岁的儿童已具有了较强的学习母语的基础;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应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口才作为现代人才必备才能,是核心素养的综合反映,不仅展现着人的语言运用之关键能力,而且综合体现着人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观念。针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重知识习得、轻语言表达的“半哑语文”现象,结合十余年小学情趣语文的实践研究,提出了小学“情趣口才”培养主张,即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交往中,能条理清晰、具体生动、真情实感、风趣幽默地进行口语表达的才能。以语文核心素养定位“情趣口才”课程阶梯目标,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统整“情趣口才”课程多维内容,系统构建起语感积淀、实用性交流、思辨性表达、创意表达四个维度“情趣口才”阶梯课程群,并围绕“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探索形成了课程实践的八种方略。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新近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充分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积累语言 ,同时学习运用语言 ,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传统小语教学的误区长期以来 ,小学语文主要采用的是以“思想内容分析 +语文知识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行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习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学会”到“会学” ,这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方法的巨大飞跃。在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方面 ,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加强学法指导一直是我们在教学领域里不断深入探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所谓学法指导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指导学生掌握某种学习方法 ,这里必然包括学法渗透和学法总结 ;二是在与此相应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语言实践 ,发展智力 ,启迪思维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造。小学阶段 ,小学生由于…  相似文献   

12.
2022年版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思维能力是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保障。文章首先从“透过语言感知,培养思维敏感力”“借助文本阅读,激发思维想象力”“巧借选文插图,提升思维理解力”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然后从“阅读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结构解析入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两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词语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便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陈雄才 《天津教育》2021,(11):68-69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复习教学研究实践,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语文复习教学中关注学生四大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语用"是指对母语运用的学习及语言应用的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语言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对于文本的利用应注重语言应用的过程。针对此,在"语用"视角下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立足文本,设计"语用"策略文本是语言应用的具体体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经过编者精心筛选,内容精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意蕴幽远,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好素材。基于此,教师在"语  相似文献   

16.
<正>语商,是指一个人学习、认识和掌握运用语言能力的商数。语商训练是一种培养学生语言思维、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学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有益探索,是语文素养外在交流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链接个体智力和群体智慧的学习方式,它依靠语文课程特有的功用,利用课内外的条件,通过言说、指导、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语商训练方式主要有课堂问题交流、课前讲故事、课前小演讲、课堂设置问题、情境小辩论以及年级组或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这些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商无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自觉的获得社会、自然、人体保健等知识,而且要在训练语言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运用灵活的方法,注重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运用“情景诱导”,引导观察思考,培养思维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现阶段的重点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深度分析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用型”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说写句子的能力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低年级说写句子训练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谓规范,就低年级来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打好初步的读写基础,并发展学生的智力。前者是发展语言、掌握语言工具的问题;后者,核心则是发展思维的问题。根据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使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