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曾被冠以众多的称呼,诸如“科幻小说家”、“黑色幽默作家”、“政治文化寓言家”、“现代政治寓言作家”、“后现代作家”等等。纵使裹挟于众多的称谓之中,冯内古特仍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在世界文坛中独树一帜。他在1997年推出自己的长篇小说《时震》,并在一次访谈中宣称“我不会再写另一本书了。十分肯定。我已经厌倦了。”[1]至此他已写出十四部长篇小说,其中国内读者较熟悉的有《猫的摇篮》、《五号屠场》、《冠军的早餐》、《囚鸟》等。在《时震》中,他以惯有的犀利的目光冷静地注视着喧嚣的世界,用睿…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库特·冯内古特以自己在二战中经历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为题材,创作了代表作《五号屠场》。本文以小说中叙述者与主人公比利两条并行的寻求创伤康复线和比利在现实与虚幻两个世界中的不同表现为研究对象,从创伤的视角解读《五号屠场》,发现《五号屠场》载满了冯内古特对人道主义的呼唤。通过对叙事者与主人公寻求创伤疗愈过程的书写,冯内古特表明了他对战后美国主流价值观中缺乏人道主义的痛心以及他对重建人道主义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正>小库尔特·冯内古特他本人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而其大多数作品都以二战时期为背景,书写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痛灾难和无法磨灭的阴影。研读冯内古特的作品,会使读者对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有更好的认识。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冯内古特的《茫茫黑夜》,对战争下的"价值扭曲""自我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死亡”是一个斯蒂芬克之谜,因为没有人能道清其中的奥秘。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中,“死亡”更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五号屠场》短小精悍,“死亡”却多达百余次被提及。库尔特·冯内古特对“死亡”的态度是什么,是恐惧,逃避还是向往?作者通过“死亡”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文中的“死亡”是一种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吗?通过细读文本,结合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不难证明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把“死亡”当做了一种主观选择,作者希望在“本体死亡”后能够得到“精神重生”,由此也体现出作者所怀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冯内古特在封笔之作《时震》中通过运用狂欢化的艺术思维,在文本世界中展示出一个奇妙的虚构世界。冯内古特对科学和艺术进行脱冕,在《时震》中,人物举止滑稽可笑,语言通俗诙谐,冯内古特用自己的幽默及睿智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狂欢化的后现代文本。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文学大师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品《囚鸟》,近日引进国内出版。库尔特·冯内古特(1922—2007),是与马克·吐温、约瑟夫·海勒齐名的黑色幽默大师,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视为美国20世纪文坛最重要的作者之一以及"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其代表作有《囚鸟》《五号屠宰场》《没有国家的人》。冯内古特的作品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在灾难、荒诞、绝望面前发出笑声。这种  相似文献   

7.
《五号屠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其作者为美国著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冯内古特为表达小说的反战主题,在《五号屠场》中运用了元小说,戏仿,拼贴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正是这些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在小说中的完美应用使得《五号屠场》成为了一部优秀小说。  相似文献   

8.
《五号屠场》是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最有影响的小说,也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冯内古特突破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达了对战争与死亡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冯内古特的小说《囚鸟》其人物塑造方式上的虚实结合、内容上的人性还原和技巧上的及边缘化视角以及人性化想象等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冯内古特在创作中展示出人物绝望而荒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库特·冯内古特的和平主义思想、虚无主义观念和宿命论信仰弥漫在《五号屠场》的各个层面.他通过对战争、人际交往、时间旅行和外星奇遇等场景的描写阐释了战争与正义、物质与爱情、外星人视阈与人类窘境等方面的关系,抨击了人类的残忍、自私和贪婪,给我们以人生启迪,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的社会和世界.如果人类世界一天没有停止重复《五号屠场》所提及到的悲剧,冯内古特的启示对人类世界的告诫和警示就一天不会失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与总结了国内学术界四十年来对冯内古特的译介和研究情况,揭示了国内冯内古特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许文茹 《现代语文》2007,(12):82-83
《冠军早餐》这部作品是美国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式的拼贴。通过玩弄拼贴这一语言游戏,小说系统地关注了其人工制品的地位,而这些语言游戏又解构了传统的小说写作,体现出冯内古特极具特色的后现代元小说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作品,可以看出冯内古特的很多作品,都体现出他后人道主义的生态关怀。具体表现为对工业与科技的批判,对消费欲望膨胀下的后现代人类文化危机的关注,对生态灾难的预警,以及他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开放的、多元并存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冯内古特小说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综述,以期为学者们在冯内古特小说的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异化思想是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猫的摇篮》的主旋律,而科技异化思想贯穿整部小说。作者以代表先进科技的原子弹和“九号冰”造成地球毁灭的幽默故事,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发展科技,而应该合理利用高科技。  相似文献   

16.
冯内古特对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内古特认为,传统小说遵循因果假设和僵化的时间与内容概念的表现手法,不适用于表现德累斯顿毁灭这样一个非逻辑性的题材。他需要一种既给读者提供可以理解的叙述,又不显得是以理性解释事件的小说形式。他尤其需要一种将持续时间视为第四维的小说形式。冯内古特在小说《五号屠场》的创作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解构了传统小说线性叙事模式,同时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叙事模式,使历史与想像结合,现实与幻想结合、历时与共时结合,使作者成为小说文本的解释者,从而重建了一个后现代主义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丁曼 《英语广场》2017,(3):45-46
《冠军早餐》是美国后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品。作者以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虚幻、无序的世界,表达了他对当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担忧。本文旨在分析《冠军早餐》中对人类精神失衡的具体描述,从而告诫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要注重精神领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郭琦 《海外英语》2011,(1):200-201,203
长篇小说《时震》发表于1997年,曾一度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封笔之作。该小说不仅是冯内古特后现代小说写作风格的一贯传承,更以其深刻隐秘的思想成为著者的一部世纪末"政治预言"。该文作者就小说中所出现的"科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着小说中科技的社会功能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探究了科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结果的存在意义及对人类本性等方面的反作用。同时通过对小说中关键因素进行的关系构建试图探究出小说家冯内古特对人类社会最终出路,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抉择,并通过分析小说中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悲观中透着希望"的预见也可揭示出作品中暗含着的深刻主题及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人文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19.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当代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五号屠场》因其艺术上的突出个性及显著成就而令他获得大众及评论界的广泛称赞,并由此奠定其在美国文学史的地位。基于冯内古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五号屠场》通过非线性叙述的方法讲述了比利·皮尔格里姆在遭遇二战和德累斯顿大轰炸后如何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物质社会中生活及最终通过时间旅行和奇异想象来逃避现实的故事。文章旨在采用创伤理论的视角并结合文本细读来分析小说中叙述者,比利及整个国家的创伤及愈合,通过残酷战争迫害人性的事实,来表达反战思想,批判美国二战后的利益至上的社会现状,显示人类屈从于荒诞世界却又不乏改良希望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20.
冯内古特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是黑色幽默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作品采用拼贴式的元小说叙事话语,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严肃、残酷的战争主题与戏仿手法的对比产生了荒诞、滑稽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作者的反战思想和对科技发展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