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十分喜爱收藏门券,且专门收集佛教寺院专题。经过几十年的孜孜追求,倒也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在众多的佛教寺院门券中,有一枚较为少见,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门券收藏爱好者,闲暇之余,喜欢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体验不同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每参观一处景点,我都把使用过的门票放到门票册中精心收藏,门票上精美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我,促使我走向门票收藏之路。  相似文献   

3.
"这一年总的说来高兴的事挺多,家人不错,朋友不错,自己也不错……"一曲《心情不错》伴随着新年钟声而来,我们告别了难忘的2021年,迎来了崭新的2022年。2021年,中国集邮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本名为《方寸天地》的集邮日历(图1),每逢新邮首发,或是到外地旅行,我会在当天的那一页贴上邮票,并加盖邮戳留念(图2)。这本《方寸天地》陪伴我度过365个昼夜,走过十多座大小城市。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在收集邮票的同时,我还有收藏酒店房卡的习惯和爱好,随着自己外出公干和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收集到的房卡也不断增加,这些房卡和邮票相比也一样别有洞天。每当我打开房卡收藏册,欣赏着各式房卡时,过去美好的记忆就会像幻灯片一样浮出脑海,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经纬 《集邮博览》2011,(11):88-89
《集邮博览》2011年第八期刊登了拙文《一张房卡一段记忆》后,笔者深受鼓舞,又兴致勃勃地把自己收集的国内房卡进行了整理。经过这么多年的收集积累,藏品着实不少。每一张房卡,都记录着一段美好的回忆。挑来选去,难以割舍,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房卡与读者朋友共赏。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1日是新光邮票会和甲戌邮票会的永久会员、上海市集邮协会早期会员、浙江省集邮协会顾问基础民先生逝世8周年的日子,我格外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集邮老前辈。回忆我与基先生长达10年的邮谊交往,倍受教海,铭刻至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965年11月,我汇款到中国集邮公司广州市分公司购买邮票,收到广州分公司寄来的挂号信中,夹有一张32开红色油墨印制的“我最喜爱的集邮邮票”选票。  相似文献   

8.
董运动 《集邮博览》2011,(12):48-50
看到《集邮博览》2011年第4期(总第273期)刊登的四川邮友张绍先先生的文章《谁的自制封比我的更精彩》,我被他的豪情所激发,被他75岁高龄的快乐所感染,不由得想借《集邮博览》这块宝地也把自己的自制封晒一晒。  相似文献   

9.
姚君 《集邮博览》2010,(11):66-66
提起集邮,首先就得说说伴我集邮30年的舅舅。刚上初一时,看见同学拿着花花绿绿的邮票进行交换,引起了我的兴趣。回到家打开书桌抽屉,发现舅舅在大学时攒的一盒邮票,拿起一看,邮票大多粘在信封上。  相似文献   

10.
张楠 《当代体育》2010,(3):73-73
在已经过去的2009年。我的信虫事业相当顺利,共寄出32封信,收到回信20封,回信率625%。尽管数量上和很多大虫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能收到回信,就已经心满意足!我通常都是寄挂号信,并配上回邮信封,个人认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回信率。我经常去集邮市场买打折邮票、打折信封,在经济上也可以有很大的结余。  相似文献   

11.
杜洪位 《收藏》2006,(4):111-111
还是孩提时代,我就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成年后,随着所集邮票的增加,结交了一批邮友。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日实寄封在社会上被看重,而我在新邮发行时,总会收到几枚首日自然封,最多时,一天可收到四五十枚。  相似文献   

12.
苏雷 《集邮博览》2012,(9):43-43
最近,笔者购得一枚广告封,从寄信人地址看,该封来自浙江宁波,但是从销票日戳却看不出来,因为这个销票“日戳”有点特殊。  相似文献   

13.
本人属兔,喜欢兔,周围的同学朋友也大多属兔。1999年参观北京世界邮展时,看到了很多兔的邮品。以前我接触的几乎都是国内邮票,看到五彩缤纷的兔子世界,突然萌发收集兔的想法,当然也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14.
"你缺什么邮票,不妨到邮市去看看。"在集邮人中,需要补什么邮品,到邮市去寻觅已是极平常的事。然而,从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的30年来,上海邮市的发展却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2014,(3):2-3
本刊讯一年一度的上海集邮节又在眼前。为办好第十七届上海集邮节,繁荣先进文化,上海市集邮协会搭建服务本市各界集邮组织和集邮爱好者的平台,普及集邮知识,进一步推动集邮活动在本市的开展,今年上海集邮节的主题定为“我的集邮,我的梦”,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集邮文献是集邮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说一枚枚封片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集邮,那么作为“记录者”的集邮文献则是一种静态意义上的集邮,集邮文献在各种场合为集邮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集邮活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平日里,经常会收到些明信片,有时随手一放,或许不会再有过多的关注。但是那些清一色地写着“Best Wishes”的明信片,却常常令我欣喜,时不时地拿出来看一看。寄来明信片的便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刘乐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集邮从"文革"桎梏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新生。全国各地集邮活动蓬勃开展起来,集邮者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举办集邮展览是集邮活动的重头戏,参观邮票展览成了集邮者热情最高的活动项目。当时虽然大多数邮展都要买门票(入场券),集邮者也乐于掏腰包,因为其实"入场券"并不贵,一般在一角至一元之间不等,参观者还  相似文献   

19.
我与《上海集邮》结识于其创刊的两年之后,时间虽较晚,但一经相识就形影不离、十分投缘。从此,《上海集邮》伴随了我20余年,我将这本上海市集邮协会的会刊作为重上集邮之路的红娘、挚友和良师。  相似文献   

20.
我不是谈论一般意义上的江河,而是结合邮票,专题谈一谈黄河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