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莹是近代岭南著名骈文家、诗人和学者,因整理粤中文献,成绩突出,被誉为"广东书柜"。其作品主要被收入《乐志堂文集》和《乐志堂文续集》中。然载籍甚多,这些著作难免有遗珠之憾。本文辑录了谭莹集外文四篇,并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2.
《百兰山馆诗》是丁日昌一生所写的诗的结集。丁氏是岭南知名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很强的人民性和岭南诗风。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曲折的人生旅程,且表达了诗人优民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研究丁氏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主要就是从诗集的内容和风格作点述评,以祈引起人们的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3.
近年,关于"岭南学"建设的讨论受到广东一些学者的关注和推动,如果从岭南学的客体--"岭南文化"的近代演进角度来考察,对此讨论可能会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在岭南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具有界标性的朝代。在政治建制上,体现为广东成为十三行省之一;在人文领域,体现为广东人文的全面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种岭南意识。这种意识源于明代广东才俊敏于“岭南山川之气独钟于物不钟于人”之说与明代广东人文之高涨。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明代广东作家,以“岭南意识之发酵源”、“丘濬之岭南意识”、“岭南意识之承传”为片断,勾勒了岭南意识之成因及传承,并指出岭南意识的勃发为近代广东人文的强势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岭南诗歌值得研究。自汉初到近代,岭南诗人有作品传世的在千名以上,有的诗人作品多达数千首;岭南新诗走向成熟和繁荣主要标志是:诗人辈出,五代同堂;新作蓬勃,姹紫嫣红;洋洋巨著,发展象征;诗入民间,真正繁荣;岭南诗歌有自己的特点:从古到今,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富有革新精神,具有独特的南国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6.
广东,人称南国。横亘的五岭,亦即南岭,将南粤大地与辽阔的锦绣中华连成一体,岭南由此得名。古时的岭南包括今之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而今,人们贯称广东为岭南。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岭南学术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它是南粤文化、华夏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到了近代,这里又成了西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首当其冲的接触地带,深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岭南的知识分子除了兼顾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邦济世中庸实用的特征之外,还特别具有纳新变通性和强烈的爱国个性,这样的人格系统可以说充分适应了近代广东社会结构剧烈变迁的需要,因而广东学术界、思想界,特别是广东知识阶层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比如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维新变法的斗士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名士罗瘿公雅擅诗歌,有《瘿庵诗集》、《赤雅吟》等传世。他与诗人梁鼎芬、曾习经、黄节并称"岭南近代四家"。其诗风峭拔而又寄托遥深,反映了他穷困潦倒的人生境况,关心国运民生、愤世嫉俗、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和寄迹梨园的隐幽情怀,也为今人了解清末民初的士人心态打开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8.
在中外化交流大潮的激荡下,岭南近代诗人群体禀具了“创作个性新质”、“人格素养新质”和“学观念新质”。3种“新质”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崭新的近代诗歌题材时表现出特殊的表达能力与表达习惯,体现了岭南近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相异的风格,反映了岭南近代诗歌风格的历史性嬗变。嬗变后的岭南近代诗歌表现为史诗式风格、新组诗风格、杂歌谣风格等3种基本风格类型,它们是对中国传统诗歌风格的挑战、叛逆与超越,对近代及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天堂所有的威士忌》是查尔斯·伯恩斯坦于2010年出版的诗集,收录了诗人不同时期创作的76首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诗集中个别作品的深入解读,结合诗人的诗学观点,认为该诗集呈现了一个集"实用的诗学"和"多样的形式"为一体的诗学语境,而读者的积极建构使之成为诗学的天堂。  相似文献   

10.
《倒立》是非亚的第二本公开出版的诗集。在这部诗集里,诗人对日常生活有其独特的认识姿态,他以日常具象的书写和独特的形式创新来反思现实生活,形成特定的主题阐释。诗人解构了日常生活"无聊""无意义"等刻板印象,构建了日常生活的诗性,使诗集《倒立》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