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娜 《新闻窗》2008,(6):87-88
纪念性特刊作为报道题材的一类,是传媒工作者经常接触的对象。所谓“纪念性特刊”,就是为纪念、庆祝某个重要历史时刻或某个重要人物而推出的,所涉及的时间一般都较长,历史性资料多,题材重大,可报道的内容丰富,事件多且较为复杂。媒体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纪念性特刊的传播价值,形成自己的报道特色,从而获得受众和市场?《人民日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往往需要文化的推动,而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大众传媒,有品质的文化报道可以提升大众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并惠及物质文明建设,因此,严肃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都很重视文化报道。本文将对具有典型综合类周刊、周报特征的《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和《南方周末》的文化报道在文化价值取向、题材类型、报道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对当前重视文化报道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在文化报道的内容呈现上有个宏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一代的使命是什么,我们怎么传承上一代的革命精神,又将传递给下一代什么?这是作为媒体人的我们不可回避的命题。纪念性报道是每个重大时间节点的常规动作,为读者“喜闻乐见”。把“过去时”的报道题材做出“时新性”的新闻报道,是对编辑策划能力的一个考验。区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在本地媒体已多次刊发,如何“新瓶”装“旧酒”,将历史事件的旧闻写出新意,让纪念性报道喜读、悦读?我们认为应该赋予纪念性报道以仪式感。  相似文献   

4.
纪念性报道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但这种报道的题材终究属于"过去时",往往缺少新闻报道所强调的"时新性",尤其是在某一区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基本上已被当地媒体刊播过多次。如何在历史事件的旧闻中写出新意?如何让纪念性报道可读、悦读?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地市党报的《惠州日报》立足本土,深入挖掘,力求出新出彩,于2015年7月7日至9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媒体的运作中,通常需要策划纪念性报道——著名人物的诞辰、重大事件的回顾、特定节日的庆典等,同样能够从中发掘出新的信息,甚至营造出新的热点,构成新闻传播的一大景观。但是,由于纪念性报道大多属宣传报道战役一类"规定动作"  相似文献   

6.
曹丹 《视听界》2006,(5):80-82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被誉为中国电视媒体回归新闻本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新闻调查》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界标志性的调查性报道栏目迄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其节目题材的选择以及报道结构的编排,均体现了有力的议程设置。笔者以近一年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新闻调查》栏目所播出的45期节目①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题材选择、感情基调及报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议程设置所体现出的特色,进而为当下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建构理性、深入、建设性的品性提供参照。一、题材选择:关注民生“揭黑”曝光类题材通常被认为是调…  相似文献   

7.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2009年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件大事。报纸的纪念性节日报道如何把握这一宏大题材和重大主题,做到报道既在内容、形式上有与之相称的“重”和“大”。又能体现“见证历史。影响现实”的新闻特质,确实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湖北经济频道《经视直播》为对象,研究民生新闻在报道题材、报道方式、报道立场、价值取向上的民本视点,并提出《经视直播》栏目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平衡报道滥觞于1729年的美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该理念被孙旭培教授拿来引入到我国.当前,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使得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新闻失衡现象屡见不鲜,平衡报道对于促进媒介生态和谐与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燕赵都市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该报房地产报道在信息结构、信源的选取、报道基调、内容题材等方面存在着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在我国自80年代兴起后便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家都市报致力于深度报道,并将其作为提升自身关注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京报》"核心报道"栏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版面次序、文章篇幅、版面编排、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重大题材报道一直是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重大题材报道能否做得与众不同且高人一筹,是对党报整体采编能力和水平的检验。作为地市党报,立足本地实际,做好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不但是地市党报应有的责任,也是为了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渴求。莆田市《湄洲日报》十分重视重大题材报道,进行积极的有意的探索和实践,精心策划,力求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重大题材报道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叶艳芳 《新闻世界》2010,(10):31-33
如何提高深度报道的采写质量?对一些非事件性的题材而言,民族志方法是值得借鉴的。本文以《冰点》特稿为例,阐释了在深度报道采写中实践民族志方法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一个前所未有的题材加名导名编剧的悉心打造,“蹲着的《茶馆》”仍无法成为《茶馆》  相似文献   

14.
赵静 《视听》2022,(5):80-82
根植于革命历史题材叙事与聚焦于影像视听元素表达,在新主流电影中从不是矛盾与对立的,而是补充与融合的.《长津湖》于战争历史抒写中塑造平民英雄,《革命者》以情感演绎而非情节推进作为叙事动力.新主流电影在历史抒写上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真实性"是其叙事基调.同时,在英雄人物塑造中侧重呈现"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  相似文献   

15.
姚远 《视听》2022,(9):174-176
本文聚焦《人民日报》2017年至2021年关于贵州的新闻报道,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和关键词热度分析,探讨中央主流媒体对区域报道的框架和策略。综合词频统计和文本分析结果,《人民日报》对贵州报道呈现出正面宣传为主营造良好氛围、围绕中心工作设置重点议题、聚焦特色题材呈现区域形象三大特点,对于新时代贵州媒介形象传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009年12年来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都市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来,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增加了,报道的题材框架多样化了,但对农民工的报道呈现被弱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力 《新闻世界》2010,(4):80-81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009年12年来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都市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来,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增加了,报道的题材框架多样化了,但对农民工的报道呈现被弱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等方面,对1978-2008年的《人民日报》涉及台湾问题的报道进行研究,从其发展变化情况探寻《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涉台报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隐藏记身份或隐藏报道目的而进行的采访活动。在江西电视台《第五社区》的新闻报道中,由于某些特殊题材、特殊场台、特殊对象的需要,为了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获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记们不辞劳苦,克服困难,利用隐性采访采拍了许多鲜活的电视新闻,使《第五社区》好看耐看,充分彰显了电视新闻可视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讣闻报道里,你可以发现一个人一生中的光荣、成就、平凡与失败,而报纸的其他报道只不过是一天一天地记录着这一切。”每当我们读到这段令人振奋的文字,就会对“讣闻报道”充满向往,也深深慨叹新闻报道题材的丰富——在国外,讣闻报道是许多报纸的家常菜,也是令广大读者有着非同寻常兴趣的一个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