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着重从生态主义的视角论述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意义: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和实现社会公正,实现政治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调整农村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这一切都必须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审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农村廉洁文化蕴含着对诚信农民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廉洁文化建设,对于农民抵御消极腐败文化的影响,培育农民的廉洁价值理念,强化诚信观念,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素质,弘扬家庭美德,营造诚信农民建设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成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对农民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的进步.要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必须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农民法律意识在农村得以树立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观念灌输;将公民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必须推进政府和社会的普法教育,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对农民进行法律教育,同时国家和社会要营造法律意识培育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生态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结合,是生态环境和社会政治相统一的宏观系统。农村生态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确立环境公正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实现农村基层政府的生态管理和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参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建设文明生态村。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秀的农民就是农村人才,骨干农民、中坚核心农民是农村人才的主体,他们支撑着中国农业的未来.本文分析我国农民素质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并给出加强我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要求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和机制,营造人人成才的环境;从人才教育源头、过程寻找突破口,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建立并完善培植农村人才的学校教育新体制;推进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培植中坚农民和骨干农民;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6.
魏青芳 《时代教育》2007,(8Z):140-140
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效保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在全县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大通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和谐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基本要求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内在要求.本文从提高农民道德素质、规范农民从业行为、营造农村和谐氛围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和谐农村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胡建华 《江西教育》2007,(13):12-13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受良好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政策是我国政府协调平衡城乡利益关系的基本工具,在价值指向上应当以平等性和正义性为利益取向.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三农"政策合法性的社会基础源于农民的政治认同和支持.社会转型期,"三农"政策遭遇合法性危机,根本原因是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缺失和社会公正原则被忽视.解决矛盾、化解危机的最终路径在于以公正为价值导向,重构农民政治参与这一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直接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职业教育,是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多样化教育需求,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快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创新职教办学模式;加大农民素质培养力度;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困难之处,是在西部,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西部的农村。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低、科教卫生落后、社会保障水平低和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建设西部农村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要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和制度改革等,来改善西部农村的人口素质、收入状况、就业条件及其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促进西部农村尽快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更要创造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制度环境。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现状看,公共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制度环境主要包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两方面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而为弱势群体提供远程教育援助则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在实践层面,我国已经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广大农民和农民工提供远程教育援助,全国农广校也在为广大农民提供远程教育援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电大也开展了残疾人的远程教育援助工作.然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弱势群体远程教育援助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弱势群体的远程教育权利和机会,在技术手段上还应混合使用多种媒体技术,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组织既是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同时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其特别的作用决定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着正常运转难度偏大、队伍素质能力弱化、队伍建设乏力、干部管理滞后等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制度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司法保障。然而,当前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难点,并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底线,也是构建和谐农村文化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传统的道德基础不断受到冲击,农村道德教育的机制缺失,彰显农村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因此,必须以弘扬孝、悌、廉、耻等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努力营造农村良好的道德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农村道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立长效的社会保障机制,走法制化之路。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是保障人权的本质要求,是减少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发展的普遍规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历着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市场意识增强的新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在充分理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在夯实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基础、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创造良好的农村社区文化环境、丰富农民的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而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应当放在农村,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尚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底子薄,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因此应通过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赋予农民公平的国民待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基层组织和文化建设,使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