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昂 《学语文》2014,(1):28-29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材有一大胆突破:在古代文学所选篇目上新增了一些名篇,如《逍遥游》、《兰亭集序》等。这些文章,其思想情调往往与传统的儒家积极人世、乐观进取的态度相左,常不被重视。但逍遥、隐逸与生死这些重要的文化母题,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层面,如果对此轻视。那么,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将是片面的,甚至是残缺不全的。  相似文献   

2.
大鹏不是一个励志形象,它与抢飞于蓬蒿之间的小虫毫无二致;大鹏不是抒情诗的大鹏,而是寓言的大鹏;它的美或它的诗性体现在它所寄寓的哲学思想上,“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达的不是积极进取,而是绝对的孤独和局限。对文本不可曲解,而应回归到其哲学和文体本质,回归到对寓言这一古老文体的解读正途。  相似文献   

3.
庄子哲学主要体现为生命哲学。他将生命本身视为最高的利益所在,知识、道德在庄子的价值体系中居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在庄子看来,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肉体的保全而在于精神的自由,对我们精神自由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专制君主,要获得精神的自由就要突破社会带给我们的包括名利权势的种种羁绊。  相似文献   

4.
“景”与“影” 必修五第二单元《兰亭集序》中的“景翳翳以将人”,教材注释为:“阳光黯淡,太阳快要下山了。景,同‘影’,日光。”笔者认为这条注释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5.
沈大安老师说: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走进文本,一路走,慢慢欣赏,在文本中留下自己美丽的倒影。这实际是要求我们教师能够深入文本,潜心钻研,读懂文本,读透文本,形成自己对文本独到的解读。可是我们现在许多老师拿到一篇课文的第一反应却是找资料,做课件,琢磨用什么方法去上课。都忘了,拿到课文首先是钻研文本,感悟文本,挖掘出文本的美丽与智慧。即使是自己熟悉的文本,也应是  相似文献   

6.
《兰亭集序》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散文,然而文中融合了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等多种表现形式,文章因作者的感情变化而出现从平静到激荡再到平静的变化,极尽抑扬顿挫之美感。从这篇经典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善加提炼应用,完全可以吸取到类似篇章教学的诸多经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教学思路与审美教育融合两项。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具有卓然独立的生存精神-独立的人格与精神的自由。作为人的司马迁,他无论是面对世俗的眼光、权威的桎梏,还是身处苦难的深渊,都能始终恪守自身独立自由的生存精神。作为艺术家的司马迁,这一生存精神对《史记》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使其写作呈现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另一方面,使其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形成了以生存精神为准则的独特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谈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亦无力。”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庄子用一个故事阐释了一个词语--游刃有余。庄子讨论的是天地之法则,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辨:积之丰厚方能负大舟,研之精通才能达自如。笔者认为,庄子的这一思想境界也恰恰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重新阐释庄子的"逍遥"所确立的自由价值观,以及这一自由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所带来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处处折射出叔本华、达尔文以及尼采等思想家的生存哲学。《热爱生命》、《一块牛排》和《海狼》是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存哲学。解读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对于读者理解人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张利梅 《阅读与鉴赏》2008,(12):64-64,60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困局.即“开宗不了逍遥字,难解胜义第一禅”。学生难以理解庄子在《逍遥游》中阐释的“追求清净无为任性自适”的哲学精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汪洋自恣以适己”的笔法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那么,怎样才能以简驭繁。让学生快速理解文意呢?愚以为应当主要把内容理解的突破点放在对文章形式的辩证分析上。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型。”  相似文献   

13.
实践及生存哲学思潮兴起的内在动因和主要特征体现于其时代背景和哲学自身逻辑方面,以此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哲学面临着为现代化和市民社会确立理论基础的任务,主要成果是使实践人学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第二阶段,哲学开始出现反思市民社会和现代性的个性自觉,旨在丰富和深化实践哲学的生存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材基本都选了《逍遥游》,且节选的都是第一部分,而"汤之问棘也是已"之后的那部分内容却很难索解。究其原因,此处佚失二十一字。高中语文教材在编选时应将这佚失的二十一字补上,归还《逍遥游》的本来面目,让师生都能读到一个完整的《逍遥游》,彻底走出"汤之问棘也是已"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胡宏昇 《学语文》2012,(2):20-21
庄子在《逍遥游》中充分运用了多种反差式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阐述了其逍遥游的理想。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反差式艺术形象的分析来探寻庄子美学精神的表达方式,进而深刻领会庄子是如何追求生命自由的逍遥境界。本文根据《逍遥游》的义理表述,将之分为五大段。  相似文献   

16.
一、高高翱翔的大鹏鸟 读罢《逍遥游》,相信庄子的那只大鹏鸟一定在你的脑海中盘旋不去。它是那样的巨大无朋,那样的奇诡谲异,那样的高傲寡言。它以它的志存高远让你望洋兴叹,它以它的横空出世冲击着你想象力的极限。仰望着在我思想上空高高翱翔而久久不去的大鹏鸟,我只能感叹:美啊,大鹏!美啊,庄子的想象!  相似文献   

17.
《老子》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理念的"自然"哲学主要阐发民"自然"、君"无为"的政治理念,根本上是以政治自由为旨趣的自由哲学。《庄子》以"无待"的"逍遥游"为话语形式的哲学思想则大体上是探讨精神自由何以应当、何以可能的自由哲学。此一精神自由哲学无疑主要取资于《老子》,是在准确把握"自然"之自主、自由义前提下对"自然"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从对外在的政治自由的追寻偏移至对内在精神自由的探求,《庄子》对《老子》哲学的这一转进,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19.
20.
汉字集形音义于一身,字里藏有诸多的哲理,即如《说文解字》,若从生克、古今、雅俗、正反、是非等角度来看,其金、木、水、火、土五部就有诸多相生相克的哲理。以此来审视汉字,对深化汉字的认识将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