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仕平 《学语文》2014,(1):18-19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它是一幅反映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风俗长卷。涵盖了诸如劳动、爱情、战争、婚姻、徭役等方面内容。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独特,如高中人教版所选的《卫风·氓》中的无名氏——氓。在这首诗中,作者对氓的塑造可谓不施“粉黛”,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2.
《诗经》邶、鄘、卫三风记叙和塑造了较多女性形象,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可以看到卫庄公夫人庄姜、卫宣公夫人宣姜、许穆夫人等几位王室女子或诸侯夫人相对真实而丰满的形象。此外三风还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群体形象,这些女子或热情活泼,或意重情浓,或心志坚定,或见高识远,可以说是女性形象的一次集中写照。邶、鄘、卫三风以较多的诗篇给女性以相对集中的写照,非常有利于我们了解西周春秋时期的女性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当人们常常提及诗歌的时候,实际上是指诗与歌,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诗讲韵,歌讲调,很多时候诗都是可以当作歌来唱的。彼时,人们作诗以言事、言志,唱诗以抒情、吐意,在时间的流逝当中,一切诗歌流传下来,也就成了经典。入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氓》,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1]其原是指《卫风·氓》,这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同时又可以理解为是一首长诗。  相似文献   

4.
《氓》是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的第一篇。鉴赏完人物形象和比兴手法之后.为了把鉴赏引向深入,我提示学生: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氓》这首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  相似文献   

5.
<诗经·卫风·氓>中的"复关"一语,从汉代至今,学界对其词义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处所说"、"城门(关门)说" 、"借代说"、"车厢说"及"答复(通报)说"等五类观点.通过对以上诸说的辨析,并查按旧籍,援举例证,从该诗所处时代的婚礼制度、人物的心理及诗歌的整体感知等几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复关"的真正语义应解为"复关者"即返回通告(回话)的媒人".  相似文献   

6.
《氓》是山东人教版课本必修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在精心备课、认真咀嚼内容时,笔者发现诗歌中的意象——淇水虽仅出现三处(分别是第一节中的"送子涉淇",第四节中的"淇水汤汤",最后一节的"淇则有岸"),但作用不可小觑。而查阅教参和有关资料,却少有关于"淇水"意象解读的文章。故在此谈谈自己的拙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曾坤 《语文知识》2015,(4):21-22
《诗经·邶风·静女》这首诗清丽可人,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深受文学爱好者的喜欢,也曾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现在还保留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但是关于诗中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句,人们一直将其理解为女子第二次赠送礼物给男子,如朱熹在《诗集传》里就这样解说: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中华书局出版的由刘毓庆、李蹊译注的《诗经全译》对这两句诗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诗经》以婚恋、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中有近十首反映婚姻悲剧的弃妇诗。它们分别是《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邵南·江有汜》《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和《郑风·遵大路》等。其中以被称为姊妹篇的《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最具代表性。它们所表达的感情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饱满,运用的艺术手法丰富灵活、独具特色,可谓异曲同工。以《氓》和《谷风》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抒情艺术的比较赏析,准确体味作品的情感意蕴,深入理解人物的悲剧命运,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弃妇诗”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方超群 《学语文》2013,(6):48-50
现在一般把《氓》看作是一首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有不少,如《邶风·谷风》、《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蕹》等等。但就知名度而言,《氓》的名声最大,是《诗经》选本必选之篇目。这首诗甚至被人誉为“《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篇章”。《氓》与其他弃妇诗之间有何不同,何以《氓》被后人如此广泛的接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看前贤是怎么解读《氓》的。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语教材(必修)选有《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诗《氓》,其中有“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一句,教材注释为:“你用龟板、蓍草占卜,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注释中“咎”解释为“灾祸”没错,而“无咎”却简单地用否定的形式解释为“没有不吉利”却失之准确。  相似文献   

11.
近日读到赵红老师的《我读(诗经·氓)》(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0期)的文章,文中有一句话:“氓上门来求婚,婚姻是人生大事,更何况还是在那个讲究封建礼法的社会里。”对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总觉得不妥,特提出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粤教版高一新教材的“古典诗歌”这一单元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弃妇”形象,《诗经&#183;氓》中的女主人公与《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妻刘兰芝,前者为“情感的弃者”,后者为“婚姻的弃者”。本文试图从深层意义上解读分析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建构的一门小学综合课程,目前《品德与社会》存在多个版本。研究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为例,从整体组织和单元——课的组织两个角度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作详细的文本结构分析,并作出评价,为《品德与社会》再开发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五个“研习”任务群之一。如何落实该任务群,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氓》的课堂研习教学为例,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专题研习的一般路径,运用“对接课标,聚焦任务,同类延伸,深度拓展”的策略,以达到提升课堂研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高一语文(必修1)(粤教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中《诗经》之《静女》《氓》时,我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实验精神在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发现这两首诗歌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迁移写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教材选录了《卫风·氓》一诗。教学中,当教读完全诗准备小结时,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诗中的‘淇水’出现了三次,它是不是也有作用呢?"这个问题在备课时没有想到,《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没有说明。下面就此联系具体的课文作些分析,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历史》必修第7课讲到卢梭《社会契约论》时说:“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定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人教版《历史》选修的“学习延伸”引用了这样一段卢梭的话:“社会契约,它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那种约定,它是共同体和其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它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是合法的一种约定;它对一切人一视同仁.是公平的一种约定;它除了公共幸福之外,不能再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是有益的一种约定:它有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保障,是稳定的一种约定。”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新选的黄蓓佳的儿童小说《心声》,通过主人公李京京的故事,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教师教学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