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在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青年将领,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 1851年在金田村所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太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御、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内讧”削弱了革命声势,清军即乘机反扑:在皖北,清军陷三河,困桐城,逼安庆;在长江沿岸,湘军陷武汉、九江,逼安庆;在江南,清军逼近天京,再建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相呼应,掘长壕围天京。这样,太平天国在军事上陷于被包围的形势,天京、安徽同时危  相似文献   

2.
清廷首倡对太平军“合防”者辩向玉成“合防”,为“合数省兵力防堵太平军”之简称,乃清廷为对付太平军而提出的一种军事战略。关于其首倡者,台湾学者王尔敏先生在《清季军事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社1971年版)中,认为此议乃咸丰十年(1860年)江南大营再溃后...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两破江南大营、进攻苏杭、三次进攻上海,但战争不仅没有使上海受到损害,反而使上海在开埠后迅速繁荣起来,超过了中国所有城市,包括一切通商口岸.  相似文献   

4.
桐城战役是在1856年11月中旬至1857年2月末进行的。是太平天国发生内讧两个月之后,太平军在皖北发动的一次反击战。天国内讧之前太平军控制了西自武汉,东到镇江的长江沿线,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太平军都居于优势。天京方面:太平军于1856年4月击垮了围困镇江之敌后继续开展了对天京外围的扫荡战,先后收复了江北广大地区,击溃了围困天京三年之久的清军江南大营,迫使清军统帅向荣败走丹阳,后被革职自毙。江西湖北方面:石达开、罗大纲等率大军西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谓之“咸元三折”,系指清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初九日至十二月十八日,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一连三次向新登基的咸丰皇帝呈递的奏折,即《议汰兵疏》、《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与《备陈民间疾苦疏》。这是曾国藩在清王朝处于又一个改元换代之时,又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之际,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革新时政、应对时局的主张。“咸元三折”,较为集中的体现了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思想,对曾国藩后来的政治军事生涯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859年底至1860年初,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在江南大营清军重重围困之下,"四门俱被和(春)、张(国梁)两军重围深濠,朝内积谷无多",形势十分严重.因此,太平军当务之急,是必须打破江南大营的封锁解救天京之围.于是,干王洪仁玕和忠王李秀成"三次面□画策",决定由李秀成率太平军主力迂回到江南大营清军饷源之地湖、杭一带,“力攻其背,俟其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旆自救”.以达到解除天京之围.本文试图以时间为序,将这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战役,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太平军在外线内线作战的转化、大支队战术的运用和临时基地建设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战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上的五次北伐王献甫李达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北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不足半月,清军就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数万清军构成了对天京的南北夹击之势。太平天国一面在天京严密设防,一面于1853年5月分兵北伐和西征,向清统治区发动了大规模的主动...  相似文献   

9.
今年六月四日,是太平天国杰出的青年将领英王陈玉成牺牲一百周年。陈玉成从十四岁参加金田起义至二十六岁被捕遇难的十二年中,都在戎马倥(亻匆)的战斗生活中度过。这十二年,是他短促生命中最重要、最可贵的年代,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死而后已。在陈玉成十二年的革命生活中,随着他的成长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参加革命至天京政变、石达开出走为第一阶段;从天京政变、石达开出走后至1860年破江南大营为第二阶段;从1860年破江南大营后至1862年殉难为第三阶段。下面依这三个阶段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帅李秀成和军师干王洪仁玕,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分兵五路,内外夹击,大破清军江南大营,使天京解围。可是曾国藩、胡林翼的湘楚军主力仍死钉住安庆,集中全力进逼安庆,严重地威胁着天京的安全。所以在摧毁江南大营  相似文献   

11.
《清史.通纪》第六卷拟写作6章、35万字。第一章写道光二十二年至道光三十年(1842—1850)中国社会的面貌,着重交代咸丰朝爆发内外危机的历史背景;第二、第三章以叙述、分析战争和政治事件的过程为主;第四章主要写"清政府为应付危机所采取的对策";第五章主要写"太平天国在江南的统治",以太平天国为叙述主体;第六章题为"同治初年的新格局"。在写作清史时,写好太平天国的历史、正确把握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很关键、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形势图”说明一八五六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争,革命形势急剧逆转,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一八五八年九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北大营。同年十一月又取得三河大捷。一八六○年五月击溃清军江南大营。同年陈玉成、李秀成分别率太平军西征武昌,由于英国侵略者的干涉,西征受阻。一八六一年九月安庆失陷。在东  相似文献   

13.
在左宗棠的评价上有两个问题,一直为人们诟病:一是他曾参预过镇压太平天国的活动;二是他曾一手镇压陕甘回民起义。这两件事,究竟他要负什么责任,是值得研究的。首先谈谈左宗棠和太平天国的关系。从太平天国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的十四年中,左宗棠只是到1860年以后的四年才与太平天国发生了直接关系。前十年左宗棠主要考虑的“天下事”并不是如何对付“太平军”。他参加科举连连落第之后,无意仕途,一再不肯出山,既出,又一再引退。虽经湖南巡抚骆秉璋再三邀请,也只答应以私人关系,帮帮忙,拒绝接受“关聘”。他这种冷淡的态度,曾使咸丰皇帝产生怀疑。1858年12月(咸丰8年12月),成丰帝特地召见郭嵩焘时,有这样一段对话:“上曰:尔  相似文献   

14.
一华尔"一八三一年生长在萨伦地方的一个麻省的古老家庭中".吴煦说他"自咸丰十年始来上海,据述曾任本国武职习练军事".此说有误.华尔在咸丰元年(1851年),就以大副身份乘三桅船从旧金山到上海.咸丰七年,在中国海岸的一艘轮船上当大副.咸丰九年,又在一艘长江轮上当大副.不久,当了清朝武装轮船"孔夫子"号的管带.这时,他经人介绍与四明公所董事杨坊相识,毛遂自荐,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华尔并未"任本国武职".当初他曾想进西点军校,但未成功.十五岁时,离开家乡,后在南美参加过加里波的的意大利军队,在克里米亚当上法国尉官,因此懂得军事.  相似文献   

15.
1862年2月,清朝政府决定委派税务司李泰国在英国购置军舰,并组织一支海军舰队,以充实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武装力量.该舰队系由英国提供官兵和装备,故称之为"中英联合舰队".关于要求外国侵略者派出侵略军为清朝政府"助剿"太平军问题,早在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粉碎清军江南大营后,已由一些大官僚大地主提出.同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英、法为首的外国侵略者由于通过《北京条约》达到了侵略的目的,中外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它们就立即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6.
组成江南大营的,是以绿营兵为核心的国家经制之兵,湘军则是独立于八旗、绿营之外的汉族地主武装.作为同一个阵营的两支军事力量,客观上一方的战胜攻取,必然对另一方起到援助作用.然而,在清廷镇压太平军起义的战争中,在清方阵营内部,江南大营的存在,却是清政府与湘系集团矛盾的产物,是用来抗衡湘系力量的一个重要筹码.因此,江南大营的存在和覆灭,对湘系集团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夏燮所著<粤氛纪事>,以其亲身经历与深入民间调查所得资料,记载了太平天国与清朝统治阶级之问的军事斗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对太平军战略战术、广大民众对太平军的支持等方面的记载,生动而具体地诠释了太平天国前期军事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清朝官吏间直接论及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的书信资料,可为研究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史提供间接线索。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史料流传至今者已极少。一九六二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辑的《太平天国史丛编简辑》第六册《清朝官吏书牍》篇内,也只登载了二百十四通信稿。最近,我们在工作中新发现了咸丰九年至同治六年间,湘军沈葆桢等十人写给首领曾国藩的信件原稿共二百三十七页。这部分信件,经考订,可分为五十六通。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思考1.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 :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灾难 ;19世纪中期 ,广西闹灾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借传教为名发动群众。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 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随后 ,太平军迅速北上 ,攻占永安 ,进行整顿建制 ,分封诸王 ,初步建立了政权。第二年太平军夺取了武汉三镇 ,185 3年占领南京 ,改名为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先后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攻破清军的江北、江南大营 …  相似文献   

20.
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粉碎江南大营以后,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准备进军上海.6月2日,太平军攻克苏州.清两江总督何桂清自苏州逃至上海,与驻沪英公使普鲁斯、法公使浦步龙交涉,求借侵略军反扑.是时,正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英法怕这是清廷引诱他们陷入与太平军作战"旋涡"的计谋,未能答允.太平军在此时进军上海是适时的.但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攻克上海,而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争取外国侵略者支持的外交活动上.干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不惜"委曲求全"先后向英、法等驻沪使节再三致函,呼吁他们本着"皆奉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以立国者既属一本,自当同心"的精神,与太平天国谈判.同时,还接待了大批从上海来的外国传教士、商人,想通过他们打通与驻沪各国公使会谈的渠道,结果这些努力都未能凑效.从上海当时所处的特殊情况,干王、忠王采取这一措施,争取各国支持或中立,孤立清朝当局,为太平军进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