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入选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对于语文教师从事教学起到了很好作用,是教师备课、教学必须参考的重要材料。应该肯定,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在文言文注释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多数注释是可靠的。但是,毋庸讳言,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尽管不断修订,远未臻致完善的程度。只要备课用心钻研,时时可以发现一些败笔、疏漏。对此,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予以纠正、补充,切不可盲目依从,尽信其注,甚至奉之为金科玉律,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五种类型。由于受篇幅限制,本文每种类型但举一例说明之。第一,由于入选课文…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言文注释经由前辈学者详细考证后编写,作为专用教材对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仍注意到有一些词的注释值得商榷,本文就中学文言文中的一些词,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考证和补释。  相似文献   

3.
<正>在十年制中学的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它所担负的任务却很繁重:许多将来从事整理、研究、教授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工作的人才就从这里入门儿,打下一定的基础;即使是将来要从事科技工作的人,也无不要从这里吸取营养,受到陶冶。因此,课本所选的文章要精,课文的注释也要考究。注释是教师讲授的基础,直接影  相似文献   

4.
李海燕 《学语文》2005,(1):48-48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遴选的文言文,很多是以前版本的“保留篇目”,注释曾经过了多次锤炼,其科学性及严密性自当令人信服。然笔者近日读之,也发现偶有几处疏漏。指出不足,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精当,应是所有关心语文建设的同仁们共同的义务。正是本着这一想法,笔者不揣愚陋,对课文中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5.
~~边 ,也就是服侍、照料长者。“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应理解为 :“我兰芝刚嫁到你家时 ,你 (小姑 )才刚刚开始学习服侍、照料老人。”据此推知 ,兰芝初来焦家 ,小姑已是一个十二三岁 ,初尽孝道的少女。待二三年 ,兰芝被逐 ,小姑已有十五六岁。在兰芝看来 ,自己“今日被驱遣”倒是小事 ,只是再也不能服侍婆婆了 ,好在已经“如我长”的小姑可以顶替自己服侍老人了。这与兰芝在上文中与婆婆告别时所说的“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兰芝尽管遭到“被驱遣”的不公正待遇 ,但临别之前始终想到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小姑 ,想…  相似文献   

6.
一、闻寡人之耳者(高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注:[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闻”《辞海》第四义项为“达,传报。《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可按《辞海》第四义项作解,“闻”后如果补出省略的介词“于”,就和《鹤鸣》中的“声闻于天”结构相同了。那么“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成现代汉语就可为:“能在公众场合议论(我的过错),传达到我耳中的,受下等赏赐。”课本原注将“闻”解为使动用法,绕得圈子似乎大了些。二、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高一册《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注释应尽量准确,不然会误导学生。现将初中《语》(人教版)言中的错注与误注列后商榷。  相似文献   

8.
信陵君窃符救赵》1.“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课本注:“[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此注对“赞”字的解释并不错,问题是介绍的“方向”不合语境。诚然,所谓“介绍”总是双向的,即向侯生介绍“宾客”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于文言文注释不应该只是机械地接受.而应该对注释本身的是非优劣作出评判,发现错误的或不足的注释要予以更正或补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注释,进而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了千锤百炼;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现有的科研成果,颇费了一番苦心.但是,指出不足之处,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是广大语文工作者共同的义务.这里对新编初高中双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孰为汝多知乎! 语出自《两小儿辩日》。课本注:谁说你多知呢?这是正确的。但又补注:“为,认为、以为”。就前后不一致了。(可能是参照了《辞海》的说法:“为,谓;以为”)实际上,“谓”是“说”义,怎么与“以为”同义呢?文中的“为”,即“谓”,可释作“说”。 “为”当“谓”讲,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早就谈到过。杨树达《词诠》说得更为明白:“为,外动词,谓也”。有例印证。  相似文献   

12.
〔为乡里所患〕(初语二册《周处》)课本注为“被地方上的人认为是祸害”,欠当。众所周知,这是一个“为……所”表被动的句式,“为”引进主动者,“所”字后面是动词,这种例子在古文中常见,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剖。”(《史记·项羽本纪》)“囚犯卤簿,为前马所执。”(《聊斋志异·席方平》)“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梦溪笔谈·活板》)  相似文献   

13.
对初中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人教版课本文言文注释的质疑,结合古代相关典籍及文献资料,重点就"素琴""泯然""得无""固"等值得商榷的文言文注释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与1998年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有多处作了改动,使注释更加精当、明确,有些甚至是纠错。但笔者发现有些不甚妥当的注释仍然没作修改,这里从几个方面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新编中学语文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着注释欠当、读音误注等训诂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中学古文的注释,批判继承了先儒时贤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说是可取的,但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将其梳理成条,就教识者。一、昧于古义而望文生训语言属于历史范畴,时代推移势必造成字词的意义变化。消失的古文虽然今天不用了(或仅保存在个别词语中),但却完整地  相似文献   

17.
18.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不当的注释会影响到学生对词句乃至整篇文章的理解,甚至会影响以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本文从人教版的初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一些注释不当的例子,剖析注释失当的原因,并探讨合适的注解。  相似文献   

19.
近读中学《语文》文言文,感到有几处注释未必妥当,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正于大家。初中四册《西门豹治鄴》“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注:“以,这里相当‘以及’、‘还自’”。“以”当“以及”讲,就我们目前所具备的辞书看未见先例,古代汉语中,已自有“以及”一词,如:“公曰:‘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以及国人,诸候谁纳我?’”(《左传文公十六年》)即使硬把这个“以”当“以及”讲,也讲不通,我们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叔向贺贫》初中第六册) 课本注曰:“越,超过。”越,为“超越”,乃是常训;“使越于诸侯”句不作如是解。今案:《尔雅·释言》:“越,扬也。”郝懿行云:“《诗》‘对越在天’对越即对扬,犹云‘对扬王休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八云:扬,越一声之转,故发扬之转为发越,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