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中国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环境将更为复杂。在多元化社会中 ,与一元化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教育模式 ,可以说从根本上失去了它存在的条件。面对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绝对性走向相对性、由追求共性转向个性的共存、单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等特征的新型社会 ,学校道德教育可能怎样或应该是怎样 ,研究的角度和路径有很多 ,但从道德的生成论角度来讲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应该认真把握的。一、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前提条件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目中无人” ,把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论述榜样及其教育意义,分析榜样教育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包括受教育者的心理尺度和对榜样自身的要求,并提出增强榜样教育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3.
顾惠琴 《文教资料》2012,(6):159-160
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树榜立样要容许质疑、经得起质疑,体现层次性;榜样宣传与示范要以"真"字为中心,实事求是。唤醒、提升被示范者观察学习的自觉与技能是榜样示范过程易被忽视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价值澄清理论是西方道德教育的一种教学理论,旨在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批判剖析并提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道德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针对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困惑,借鉴西方价值澄清理论的精华,辩证地吸收与运用于道德教育中,对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多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面临一元与多元指导思想的冲突、教师权威角色消解和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无效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价值多元化与价值导向的统一、教师角色由“道德执法官”向道德促进者转变、价值澄清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低效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人类德性的一种主动的培育活动,是促进教育对象对社会认可和倡导的道德价值原则的选择、认同和践行的实践过程。其成效关系着人性美善的发扬和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无不突显了对当前道德教育低效化反思与把脉的迫切性。基于道德自身视阈的审视,道德教育的抽象化、道德教育的理想化、道德的理论教育与经验教育和联想教育的断裂、道德价值意义教育的偏失以及道德示范教育的缺失,则是诱致道德教育低效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熊孩子"问题已经成为教育者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审视,发现"熊孩子"问题的背后是其自身缺乏正确的认知判断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家长、教师、社会网络环境没有做好榜样示范。解决"熊孩子"问题,教育者应从"熊孩子"本身以及家庭、学校、网络三个方面来共同进行。教育者不仅要为"熊孩子"树立多重多维榜样,使观察者更富有创造性,而且要通过道德实践活动以及合理使用奖惩手段,提高"熊孩子"的道德认知能力,以促进"熊孩子"不良的道德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规范与道德的联盟:道德教育的返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常常与规范联系在一起,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当前道德教育之所以遭人诟病,就在于把两者混为一谈,并用规范去统摄道德。规范认同需要灌输,而道德的接受则需要怀疑。规范是一种社会控制技术,而道德则关注人的生活意义和幸福。道德教育的返魅,必须建立规范和道德的联盟,并在道德教育中确立怀疑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10.
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社会极具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它创造了简易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价值澄清法,强调个人在价值选择过程中的自由,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人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上,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道德教育中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这一教育理论,对于帮助处在网络道德困惑中的大学生摆脱网络道德失范的阴影,重构网络道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与价值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和价值澄清是当代美国乃至全球最富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比较两者在理论来源、教育目的、研究内容和测量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其互补性,可以为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改革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主体价值观是影响道德教育效果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它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功能性干涉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认识论选择引导和规定着主体对道德教育整体性社会功能的定位:其价值论选择决定着主体对道德教育实践中观方案与路径的设计;其方法论选择决定着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教育效果、效率与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生命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揭示生命道德教育的定义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开展生命道德教育的急迫性,并提出了实施生命道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延伸结果便是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其蕴含的多元文化、价值相对主义等思潮令人目不暇接。世界各国都必须回应一个真实而又迫切的价值命题,即面对形态各异的文化全球化思潮,道德教育应当秉持何种价值,采取何种行动响应。在跨文化交往视域下,价值理性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要素,价值引导是道德教育的必要条件,优秀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的价值资源,跨文化交往是道德教育的价值始点,跨文化比较是道德教育的借鉴力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价值观交融碰撞,青少年在面对多元价值选择时产生了茫然和迷失。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仍然沿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以及访谈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形式和实施途径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来进行道德教育是常用的教育方式,榜样教育的学习机制在于使受教育者产生有意无意的模仿行为,并在模仿行为出现以后给予一定的正强化.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努力加强榜样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美国道德教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出现下滑苗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下滑到历史的最低点。尽管当时的美国人相对镇静地目睹了道德教育的衰退,但更多的人还是警觉到了道德教育衰退的后果,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试图为年轻人创造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教化人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很少考虑到人对其他生命形式和自然界的道德责任。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范式。它以生态价值论为依据,拓展了道德对象的范围,将人对自然的行为也纳入到道德评价中,为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生态道德教育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教育,促进他们行为的生态化,以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奥古斯丁(354—430)既是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和神学家,又是道德教育思想家。其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论述及道德教育的方法。一、奥古斯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1.人的"道德认知"由"道德意愿"控制奥古斯丁认为,人的"道德认知"主要来自于人对善恶的理解,而"道德认知"来自于"道德意愿"。"自由意愿"既可使人向善,也可使人向恶,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