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学校宣传阵地中重要的平台之一,因此,官微如何有效运行推广成为一项富有挑战的课题。从高职官微天然优势、人设包装、用户体验、内容根本、粉丝培育等方面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官微的运推策略,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调研了20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的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情况,分析了这些微信公众号的菜单功能设置、推文数量、推文内容、服务开展现状,厘清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服务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和方法,以期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职官微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应充分利用国家重视、运营成熟、技术便利等有利条件,正视难吸引、难鉴别、难掌控等挑战,增强方向感,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专业感,掌握高职官微的运行规律;增强协作感,发挥团队成员之间、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矩阵效应;增强成就感,多出传播广、影响远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4.
微信的公众号可以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学校是微信平台用户集中区。从微信公众平台现有框架出发,以生为本、遵循简洁,提出如何搭建高职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非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迅速发展,非官微已成为大学生表达思想的重要平台以及高校管理和服务学生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广外垃圾中转站的个案研究,探究非官微的意见表达功能的现状和不足。目前,非官微数量众多,但存在良莠不齐、偏商业化的运营模式、运营主体不稳定和专业度低等问题。非官微在学生的意见表达功能方面存在选题随意性大、内容偏娱乐化、缺乏对事件的系统调查以及高校对非官微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高校在非官微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加强非官微意见表达功能的管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超越学校校报、官方网站、电视台、广播站等校园传统媒体,成为受众最多、热度最高、影响最广的校园媒体平台。高校要不断探索、创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策略与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其安全性、易用性、功能性,给师生校友提供权威优质的新闻资讯与信息服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和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高校如何更有效地运营与管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性,在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同时,吸纳行业文化精髓,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应科学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凸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行业技能与行业精神的双重建构;引导教师群体增强行业文化体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行业文化精髓;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完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18):19-20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互联网时代产物的微信公众平台已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为了更好的改革素质教育、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我国中职院校已开始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阅读知识及价值的传播,实现了由远距离变零距离阅读的延伸,既节约了教学阅读的成本,又方便了教师的阅读教学、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微阅读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阅读的习惯,对经典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此,各大中职院校还要对学生的微阅读进行积极地引导,即通过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制定相关考核制度等方式,强化经典阅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此,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打造中职校园经典微阅读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9.
微信是腾讯推出的免费手机通讯软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位介绍了信息时代下微信的应用特点、微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用的意义、微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时代下微信应用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铁路高职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上要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文章提出要建设以服务为内核,以"人本、奉献、开放、精艺"为特征的铁路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要大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与途径,通过"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和"铁路时空"数字博物馆两大平台,实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校企合作与共赢;以实施"三百工程"和全员目标管理为制度保障,促进铁路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把"精致化"管理理论引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精致化"要求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带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信开通公众账号"微言教育"。2013年12月1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微言教育"正式开通,这是教育部新闻办继开通官方微博之后,在新媒体运用上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微信将突出实用、亲民的特点,着力打造成为教育部发布资讯、提示预警、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与官方微博、门户网站一起构成教育部新媒体三大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发展离不开档案管理这项基础性工作。高职院校融入信息化社会和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已成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展现学校综合实力的基本要求之一。基于此,以湖北省入选首批“双高计划”的8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查阅和电话调研的方式,了解其档案信息化建设状况,确认档案在线查档服务工作现状,发现高职院校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不足;档案网页设计过于简单、内容单一、在线查档服务功能欠缺;档案管理者在线查档意识不强;以及档案服务运用在微信公众号不够积极等问题。并提出学校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加大相关支持力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打造专业管理队伍;提升档案数字化程度,重视档案网络设计;以及探索档案管理微信公众号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高职特性和人文特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路是:凸显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搭建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快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官微是中国高校虚拟世界的新战场,文章通过对新浪认证的211所高校官方微博调查展现了高校官微的原生态、应用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进行分词、热词分析并聚类阐明了高校官微粉丝、博文、关注的基本特征,发现存在定位、经营、恐慌与传播动力不足四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利用微博建构规律,进行顶层设计,在实践中做"舆论领袖"的发展策略,展示了高校官微通过微博实现校园教育最大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伴随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微信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软件,已成为高校学生群体获取信息、拓展人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此,众多高校注册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高校新闻宣传的新型载体。如何建设高校官方微信平台,使其更好的服务学生健康成长,这是当下亟需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充分挖掘官方微信公众号在信息传播领域的优势和潜力,进一步发挥其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信息传播、形象展示、思想引领等方面的作用,在对福建省泉州市的5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运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保障和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引进和培育专业运营人员、提高微信文章阅读量三个方面着手优化改进的高职高专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广大师生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将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文章以"会议与会务管理"课程为例,阐述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已经深入到中国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宣传窗口和服务窗口。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考察人称指示的活用和特殊称谓语,分析其语用价值,探讨其语体特色。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促进其进一步的建设与发展,为打造校园品牌、构建校园文化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招生门槛越来越低的严峻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针对挑战,提出以下建议: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提升思想引导力;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以教师师德为主导,强化教育意识;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