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第三产业成为就业的蓄水池。在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存在互动发展关系的理论假设前提下,选取2001-2011年产业和就业数据,以投入产出分析法验证了二者关系,并对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同向性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耿献辉 《教育科学》2012,28(2):5-11
采用投入产出技术中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程度以及劳动力投入系数和就业乘数等指标分析我国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和对不同教育程度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由此来衡量各个部门吸纳不同教育层次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的经济产出贡献位居前三,也是吸纳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城镇劳动者就业的主要部门,但其不是吸纳受高等教育城镇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成为目前吸纳高中以上学历城镇就业者的最主要渠道。建议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不同教育程度城镇劳动者就业的行业倾向,调整高学历城镇人员过度集中于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既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关,也与劳动力市场及其供求机制有关。当前人们更多地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责于高等教育,实际上,劳动力市场缺陷可能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大学生人才配置效率偏低,劳动力市场信息机制失灵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取向迷失。因此,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既有赖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有赖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首先要关注民营企业吸纳毕业生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不仅GDP占比超过全省的一半,而且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70%~80%为民营企业所提供.从大学生就业误区及企业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促进其技术创新和发展,同时使大学生认识到民企在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调查,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力不强的结症,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途径,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采用投入产出技术中的感应度与影响力系数及劳动力投入系数与就业乘数等指标分析我国19大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由此来衡量各个行业或部门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的经济产出贡献位居前三,但其不是吸纳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最主要部门;而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成为目前吸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部门;此外,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部门也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效应.建议高等教育管理与政策制定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倾向,调整过度集中于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偏态状况,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形成三种不同的实践模式:一是美国的"多元供给"模式;二是澳大利亚的"服务外包"模式;三是英国、德国的"混合"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高校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相衔接、岗位供需匹配与岗位供应开发相搭配、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服务主导相协调、短期技巧指导与长期教育指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同时,应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拓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8.
要厘清目前高校科研项目吸纳大学生就业政策混乱的状况,就要明确报酬和社会保险支付的权利义务,解约与经济补偿的权利义务。通过形式公平的法经济学透视和实质公平的法社会学透视,提出了完善政策与法律冲突,报酬支付与社会保险,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与经济补偿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等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为例,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笔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四条措施:一是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二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积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各种服务;四是齐抓共管,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环境3个维度的因素综合分析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构建概念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和分析展开实证研究,探索决定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本研究发现,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是毕业生的心理因素。研究还发现,在大城市工作的学生更容易获得一份好的工作,事业也更容易成功;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成功就业也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扩招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我国大学整体就业形势逐渐趋于紧张,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突出,甚至出现用人单位“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现象。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发挥女大学生就业长板提升就业力的建议:明确目标,完成生涯发展任务;聚焦长板,探寻优势;刻意练习,提升长板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大学生如何在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校教育体制和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的社会环境下更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预测就业政策走势和社会发展趋势,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以期实现理性就业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原因越来越偏向于不能够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本文从分析大学生的几种不良就业心态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它涉及了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自身因素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政府要调整经济结构;就业市场要规范市场行为;高校要完善就业指导;毕业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各个方面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危机如今已经成为不容争议的事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场危机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深入分析这一根源,从而把握政策制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于就业方面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价值性、独特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特征,受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培养社会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要从实际出发,为大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大学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从小事做起,在自主创业、市场领域进行尝试,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如何确立就业竞争优势已成为高校及大学生积极关心的问题。研究确定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并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是确保大学生就业竞争优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19.
西部受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历史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生合理定位是其成功就业的起点,人职匹配是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的关键。在引导和鼓励应届大学生去西部就业的过程中应当利用一些积极的社会心理效应,从而帮助大学生理性就业。  相似文献   

20.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存在舆论误导、供求信息脱节、专业盲目设置、用人单位难以公平招聘及其效率低等问题。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要加快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基础;高校要把社会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大学生应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