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区块链因其在金融领域的成功应用成为全球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高度重视,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首次将区块链技术正式列入国家规划。我国图书馆领域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尚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作为一项在其他领域已经成功应用并且得到高度关注的信息技术,区块链对于图书馆领域的发展必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阐述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馆藏资源借阅服务,如何创新服务方式来实现高校图书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如何利用技术创新解决当前制约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原有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版权管理的难点,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阶段版权管理的良性循环,国家图书馆利用区块链技术建成智慧图书馆版权管理系统。该系统落地应用新场景是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转型的有力抓手。将具有分布式、公开透明、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特性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智慧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版权管理,不仅能实现图书馆版权管理理念的迭代,而且带动图书馆在业务模式和机制上质的飞跃。从新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版权管理应用现状,重点介绍国家图书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管理系统,包括总体技术架构、功能设计和系统性能,并提出未来区块链版权管理系统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中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洞悉“十三五”时期我国高校图书情报学期刊发展重点,推动图书情报学领域深入研究。文章以《大学图书馆学报》与《图书情报知识》为例,利用内容分析法、关键词共现分析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十三五”期间这两本期刊收录文献的研究主题与热点进行比较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注重读者用户群体、聚焦传统图书馆学科领域;《图书情报知识》则更注重信息用户群体、聚焦图书情报学学科新兴领域。“十三五”时期高校图书情报学期刊发展重点是:助力国家文化事业建设;坚守学科传统,创新学科理论;关注信息科学前沿探索。  相似文献   

4.
区块链技术手段与实施路径为公共文化服务变革提供了创新动能,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场景、实施思路正逐渐明晰,而“区块链+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生态重塑的核心一环。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分析、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服务转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和方向进行回顾,对“区块链+图书馆”读者服务生态重塑的场域设计与关键业务进行深入解析,并给出“区块链+图书馆”服务生态重塑的优化策略,促使图书馆更多优质服务内容价值回归,为后续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更多场域的落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引文分析法,对2018—2020年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被Web of Science来源期刊收录论文进行引文统计,总结引文类型、来源及出版商,以华东五校图书馆西文电子期刊馆藏为例,分析我国华东区域高校图书馆针对西文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现状.研究表明,华东五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学领域西文期刊文献保障率较高,但各图书馆资源建设重点不同.由此提出从学科建设出发,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完善西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特征及功能优势,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学术出版的可行性,从版权保护、学术科研成果评议、学术科研资源重复性使用和学术科研成果影响力评价等四个层面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学术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并从学术著作创作、学术著作流转和学术著作版权交易等三个维度提出了区块链技术驱动的图书馆学术出版模式创新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学术出版事业的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块链技术以其分布式账本、安全可溯源、不可篡改等优势特性,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提供一种全新建设思路。对相关研究主题进行回顾,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共识认证机制、做好精准推广、重视区块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思考,并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加以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提出特藏文献中的"流传印记"这一概念,指出流传印记对特藏建设有重要意义:彰显藏书价值;勾勒图书传播轨迹;展示藏书之间的内在联系;见证图书馆发展史。并就特藏编目中流传印记的规范著录及其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读者的借阅服务由以图书馆为中心逐渐向以新技术为驱动的图书自流转借阅模式转型.针对图书信用借阅中存在的图书流转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结合图书馆图书流转实际环境与具体管理需求,提出一种基于Hyperledger Fabric架构的图书自流转区块链系统,系统可对应用可行性、区块链、中间件与核心业务实现环...  相似文献   

10.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新机遇。基于系统性文献法,从Web of Science、Scopus、LISTA、LISA、IEEE和中国知网(CNKI)六大数据库搜集并过滤得到676篇文献,以此分析图书馆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机遇、应用空间、困难和发展方向,并据此从完善图书馆区块链技术体系,建立图书馆区块链法律规范、政策规范、行业规范,优化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技术设施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为我国图书馆进一步使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知识图谱工具,绘制国外图书情报学1951-1980年、1981-1998年和1999-2012年三个时段的文献共被引图谱,可视化分析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演变过程。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重点经历了图书馆与文献、信息检索与信息系统,再到当前的信息技术与用户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特藏文献资源是衡量图书馆及所在高校文化传统和特色的重要指标。加强特藏资源的有效著录与揭示,将特藏文献融入本馆的资源体系,提高特藏资源的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结合浙江大学图书馆艺术与考古外文特藏资源建设实践,分析高校图书馆纸质特藏资源著录与揭示中的经验与不足,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目录管理与检索、文献著录与揭示、资源收藏与利用、宣传推广与服务营销等,引发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是公认的我国图书情报学的核心期刊,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图书情报学论文,而且引用文献更是覆盖了中外图书情报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从引文的数量、语种、类型、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和自引等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客观评价《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地位,还可以全面地把握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的动态过程、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捐赠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清华大学图书馆实践经验,提出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方案。从接受捐赠图书中选择本馆特藏发展方向,有目的地开展捐赠征集工作,高效、快捷地做好特藏建设。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能有效提高图书馆智慧服务水平。文章从用户、功能、价值3个维度分析了区块链在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场景,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技术框架,并阐述其运行新机制,最后分析了图书馆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存在的一些挑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磊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2):42-43,51
文章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特点,分析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现状,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民航特藏文献收藏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图书馆特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深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正在金融、管理、交通、能源、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实践应用。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识信任、开放、匿名的这些特点,能够为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建设提供新思维、新技术。以"区块链"理念及特点为切入点,从图书馆管理、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探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阐述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背景,并在分析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数据可靠以及自动化三大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图书馆界以及学术界的实践与研究成果,总结区块链技术对图书馆的变革性影响,从而提出我国图书馆应对区块链技术变革的对策。[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一是从资源维度,分析区块链技术对图书馆新型元数据系统建立、数字资源确权以及资源共享等层面的影响;二是从服务维度,分析区块链技术对图书馆传统借还书服务、科研服务以及服务绩效评价等层面的影响。[结果/结论]我国图书馆界在图书馆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制定等层面远落后于国外,但是基于我国目前互联网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区块链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图书馆界具备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后发优势。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应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区块链技术公司以及相关产业上下游的联系,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展相关的软件应用以及实践活动,不断改善自身的服务内容与质量,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20.
特藏正逐步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也是图书馆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从特藏概念内涵演变发展着手,指出特藏概念内涵经历了“旧特藏—新特藏”的演变历程,并结合1982年至今的相关特藏研究成果,基于内容、技术和服务视角对近40年国内特藏研究进行了全方位回顾,重点回答了特藏是什么、如何开展特藏资源建设、数字人文技术如何应用于特藏建设及如何开展特藏服务等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研究启示,以期推动特藏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