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关注"人"的问题,力求在"人身上发现人"。他在人和神之间建立亲密相通的关系,肯定"神人",否定"人神",认为只有具有基督般美德的"神人"才能拯救世界。他的神人拯救理论,虽然是为道德信仰寻求神学上的论证,却彰显了道德在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思想可以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找到渊源。神话故事中,神是人化的神、人是神化的人,世界各民族人们将其对人的理解、审美意识都赋予神的光环,使神话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市场,企业文化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文化的实质是什么、是否有其内在矛盾这些深层问题常不为企业所把握,其中人和与效率这两种似乎对立的文化更难以测度。本文就从向来具有高争论点的国企文化入手,探讨人和文化与市场的有机整合及人和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和大陆都有“三山国王”是客家神的说法,弄清这个问题,对于认识“三山国王”和客家在客居情境中的文化认同,都有很大的意义。“三山国王”的文化构成相当复杂,它是自然崇拜中的山神、社会崇拜中的土王神和佛教神等多元文化因素构成的。同时,从中国内陆山地民族———土家族的“三王神”看,它与土家族的信仰还有某种文化上联系。“三山国王”的文化过程大致是:它原是巾、明、独三山的山神;大约在商周时期,随着清江巨蛇氏族———诞人南迁,三王神渗入其中,使之转化为社会神;唐宋时期,山寨神和佛教渗入,又使它“国王化”。后来,客家进入三山地区,又使之客家化。“三山国王”进入台湾,只是它客家化的一个表现。在“三山国王”的文化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的文化演变史,而且,可以看到客家在迁徙后的客居生存情境中对客地文化的认同和占有过程  相似文献   

5.
"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诠释学的意义。"观"牵引出人多向度的认知方式、人与物之间互为主体的存在结构、"天-地-人-神"彼此勾连的人类源初信仰之域,从而指导人去选择处理社会人生世事的方法与态度。  相似文献   

6.
从"人和居所"的生态哲学角度,探讨"只是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模式或式样进行建造"的侗族居所建筑的"创造性转化"问题。即从保护"文化基因库"和保持多元的"潜在再生能力"的意义上,讨论侗民族的并非"缄默"、至今"还在说话"的居方之所的文化特质与现实传承及保护的问题;显然,问题的讨论对于推进传统文化的新生性和建筑文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诠释学的意义.“观”牵引出人多向度的认知方式、人与物之间互为主体的存在结构、“天-地-人-神”彼此勾连的人类源初信仰之域,从而指导人去选择处理社会人生世事的方法与态度.  相似文献   

8.
"Домовой"是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重要的观念词,家神与房屋及家庭成员之间有着紧密联系。通过谚俗语、风俗习惯及其语言聚合体分析观念词"домовой",旨在揭示蕴含其中丰富的文化意义,以展现俄罗斯独特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9.
"咱/咱们"是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第一人称指示语.本文通过对现代典范白话文著作中"咱/咱们"用法的分析,详细考察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从语言标记理论的角度将其用法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两种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所具有的语用功能.研究表明:"咱"指称自己时最为普遍,乃其无标记用法,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有标记用法分别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 "咱们"的无标记用法是用来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其他的用法像指示说话人及其伴随方、说话人自己或者听话者为其有标记用法."咱/咱们"除了最基本的指示功能外,还有语用移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和大陆都有“三山国王”是客家神的说法,弄清这个问题,对行认识“三山国王”和客家在客剧情情境中的作用认同,都有很大的意义,“三山国王”的文化构成相当复杂,它是自然崇拜中的山神,社会崇拜中的土王神和佛教神等多元文化因素构成的,同时,从中国内陆山地民族-土家族的“三王神”看,它与土家族的信仰还有某种文化上联系,“三山国王”的文化过程大致是:它原是巾,明,独三山的山神,大约在商周时期,随着清江巨蛇氏族-诞人南迁,三王神渗入其中,使之化为社会神,唐宋时期,山寨神和佛教渗入,又使它“国王化”,后来,客家进入三山地区,又使之客家化,“三山国王”进入台湾,只是它有化的一个表现,在“三山国王”的文化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化演变史,而且,可以看到客家在迁征后的客居生存性境中对客地文化的认同和占有过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有关捕鲸业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该书为读者展现了大海的博大恢弘、捕鲸业的惊险刺激以及人与自然的永恒魅力,其中最具有魅力的就是其中心人物亚哈,全书赋予了亚哈一种非比寻常的悲壮豪气,同时还赋予他魔鬼般的疯狂、冷酷、无人性和非理性等气质。他是一个作者称之为“不敬神的,神一般的人”悲剧武英雄,本文就拟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其悲剧形成的原因及其所达到的悲剧效应。以达到对这样一个悲剧武英雄人物的全新诠释。  相似文献   

12.
闽都福州是一座具有2 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其最具代表的一个缩影。三坊七巷奇特的建筑"精"髓、浓烈的闽都"气"息及深厚的文化"神"韵,揭示了三坊七巷不仅是空间建筑的存在和一些名人足迹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形式,是闽都古城福州千百年来"精.气.神"的一种特别的呈现方式。从它身上折射出福州独具特色的"天.地.人"和谐融合、钟灵毓秀的城市特征和文化性格。通过对三坊七巷"精.气.神"的诠释、宣传、推介,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与价值认同,激发榕城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动力。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是“个人”被发现的时代,然而“人”的发现经历了从奴隶到国民到人的曲折过程。在个人主义的发现及倡导过程中,为了调和西方的人学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矛盾,梁启超、周作人和胡适等人在倡导策略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与思政课的“矛盾”原理异同比较为教学案例,在“和合”思想融入矛盾原理教学过程中,从高中到大学螺旋上升的教学策略应该是:高中学段重在基于两者之同以传统文化诠释矛盾原理,大学学段同时以两者之异彰显中国文化特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把握矛盾及其方法论意义的同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基础的理解,发挥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芦溪傩舞流传于祁门地区,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由于祁门芦溪傩舞没有台词,仅锣鼓配乐和演员的肢体表演,傩面具变成了最直接且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文化载体。首先介绍芦溪傩舞及其傩面具的具体概况,如表演时间、地点、程序及傩面具的名称、造型等。然后从制作傩面具的艺术技法角度分析总结出芦溪傩面具的"奇",从傩面具在傩舞仪式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状态分析总结出芦溪傩面具的"神",以呈现一个既"神"又"奇"的芦溪傩面具。  相似文献   

16.
由"Humanism"一词的基本语义出发,文章分析了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的内在关联及其区分,为人本主义思想划分自身的边界。人本思想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神本思想,以人权抗争神权,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想。文章通过厘清从古希腊到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生成过程,解析人的本性、价值、权利等问题,为当代人的生活世界确立其本原。基于当代思想资源,从存在、心理和符号维度来分析人本主义思想,使人成为生活世界的主角,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我们日常生活世界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魏华 《考试周刊》2011,(85):104-104
英语中表示人和动物的词汇使用十分广泛,而人和动物名词的动词化现象在现代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从有关人和动物的名词转为动词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名词的巧用.本研究对语言学中此类词汇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联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意义相近的关联词语教学难度更大,以"再说"和"还有"为例,二者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很接近,但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差别。本文从留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习得入手,分析偏误类型及其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近义关联词语的教学建议,为关联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哲学解释学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理解"。教育通过理解培育人的精神,形成人的整体发展。教育者应通过对学生前经验、课程等的理解建构教育意义并使之与受教育者的精神发生关联,进而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建构意义,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因此,理解是学生真正与教育发生意义关联的方式,理解扩展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大理白族的历史是神话的历史,在这之中龙神话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拥有一套庞大且完整的形象体系,其中,白族龙神话主要采用白、黑、红或黄、绿、粉及其演变色来塑造各种龙形象。多色龙的形成和白族的历史、宗教有密切的联系,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结合来看多色龙的划分,反映了白族民众对善恶、人神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看法,折射出白族民众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同时,大小传统的融合使多色龙神话得以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