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手工技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许许多多手工技艺并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规律,甚至逐渐走向灭亡。传统手工技艺能不能改变因循守旧的传承、发展和存续方式便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沈阳锔瓷手工技艺的传承现状,探索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在存续方式上适应社会经济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刻瓷艺术,就是在无花的素瓷器上通过雕凿刻制出人物、花鸟、动物、风景、文本、图案等的·种艺术形式,使绘画与雕刻技艺融为一体的艺术。其作品既要有绘画的意境,又要有刻瓷的特色,更要突出刀凿的金石趣味。雕刻瓷的种类很多,如瓷瓶、瓷盘、瓷板、茶具、文具等。 一般以瓷盘最为普遍。 我接触刻瓷艺术是在与朋友闲谈时得到的启发。起初只是一种好奇,在尝试着刻了几件作品之后感觉到刻瓷很有情趣,它不仅能充实业余生活,而且可将零散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为了研究刻瓷技艺,我虚心向刻瓷老师请教,买来了瓷盘,自制了刻瓷工具,经常参…  相似文献   

3.
徐鹏 《中国培训》2023,(8):31-32
<正>一、雕琢春秋,不负时光瓷刻又名刻瓷,是用特种刀具和色彩在出窑成型的瓷上“绣花”,故被称之为“瓷上锦绣”,属陶瓷装饰的一种。大丰瓷刻源于18世纪民间,以钨钢刀或金刚石刀在素面成品瓷器上或瓷板上錾刻书画或图案,成为一种工艺美术制品。因家庭的影响,陈银付成为大丰瓷刻第五代传承人。为了让瓷刻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重新认识瓷刻,感受瓷刻线条、色彩、光影、  相似文献   

4.
残瓷人     
这是一篇杂糅回忆和感喟、历史与现在、偶然与莫测,以个体出发深入人性与时代的佳构,以具象到抽象而使得瓷人成为一种隐喻和象征。小瓷人,从国外买回,经历了“文革”抄家,地震震荡,到偶然双手砸断,到对瓷人之“残”的联想和抒情,短小的篇幅里,写得风生水起。最后,引老子的话“美好者不祥之器”沉郁而戛然收尾,余味不尽。这篇是孙犁先生晚年忧愤之作。对时代和现实的关注和介入,使得他晚年生活越发孤独和郁闷难解,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他晚年文体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实施科学的旅游开发是保护与传承克拉克瓷技艺的一种有效途径。政府应该重视与积极引导,编制旅游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与相应的非物质文化景观体系,营造克拉克瓷体验环境,加强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加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宣传教育,以实现旅游开发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文亭 《华章》2012,(11)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以传统手工艺为生产方式的工艺瓷;需经口传心授,其中色釉料配方和拉坯技术都属商业秘密,也是商业价值的体现所在.随着时代的变迁,醴陵市的陶瓷老艺人所剩无几,大师级人物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更好地总结与传承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绞花(绞釉)瓷是宋、金、元时期焦作当阳峪诸窑场的主要制品之一,作为一种陶瓷装饰工艺,其优秀的独特纹理、神秘的制作技艺,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是当时其他窑口所不及的,可惜在元代以后却神秘地停烧了。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探求,对当阳峪窑绞花(绞釉)瓷的起源、名称由来、制作技艺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锔盆女孩     
<正>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是一本儿童小说。小说背景时间设置在元代大德年间,主人公吉儿本是草原上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为了寻找外出做工久无音信的父亲,不得不改换男装,随母亲来到大都。父亲遇难的噩耗压垮了母亲瘦弱的肩膀,却没能击溃吉儿乐观坚强的心。为了生存,吉儿受尽白眼,尝尽辛酸,她终于明白,只有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手艺才能安身立命。于是,她成了锔匠铺里的小学徒,凭借勤劳和刻苦学到了一身本领,为自己赢回了尊严。  相似文献   

9.
陶瓷作为我国一项伟大发明,历史悠久,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洛阳作为世界著名文化古都,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承中国古代陶瓷技艺尤其是唐白瓷、唐三彩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依托河洛地区出土和传世且有牡丹纹饰的三彩陶瓷器,形成了一种用手工制作而成的新派艺术陶瓷——牡丹瓷。  相似文献   

10.
林冬辉 《小火炬》2013,(7):F0003-F0003
500名同学现场展示“百人泥塑、百人彩绘、百人泥板制作、百人亲子创作、百人造型设计”等五项陶艺,他们或指尖展瓷艺,或彩笔画未来,或想象追瓷梦,或亲子传窑火,或泥板树理想,十八般技艺尽显精彩。在为期两个月的“校园陶艺节”中,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组织百人到德化县凤凰陶瓷研究所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邱双炯大师。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2020,(Z3):122-129
<正>看了那么多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让我们站上一个新的高度,看看作家是如何写童年故事的!本期"作家写童年"我们请著名作家韩静慧来和小读者聊聊她的写作故事,再从她的作品——《锔盆女孩》的片段中学习写作技巧。内容简介元大德年间,美丽的大运河边发生了一个惹人泪下又励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瓷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光在于其色彩的丰富多样,而更在其特有的可塑性;陶瓷既可以深入生活具有实用价值,更可以联系音乐创造旋律,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瓷乐作为陶瓷与音乐相互结合所产生的新型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陶瓷所特有的传统工艺,更在传统乐器的形制基础之上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相互融合并且进行大胆改革。从高雅艺术的审美角度来欣赏陶瓷乐器,使其更具欣赏魅力,赋予瓷乐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我国瓷器艺术中的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具湖湘地域特色和价值的"名牌"。但是随着陶瓷科研院所的没落,老牌国有瓷厂的倒闭改制,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大师和制瓷艺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醴陵釉下五彩瓷面临新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设计创新领域面临许多困境,如产品同质化严重、背离传统审美取向、追逐名人效应等等。只有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和烧制工艺的基础上,以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提炼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设计方法,才能做到在保留和传承醴陵釉下五彩瓷传统文化审美特质的同时,实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上的创新发展,实现市场背景下醴陵釉下五彩瓷整体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中国古瓷的辉煌:无论历史怎样演变,无论外人怎样掠夺,无论愚昧的统治者怎样无能,瓷的光辉终将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瓷的品格,瓷的傲骨,在作者的挥洒自如中一一呈现:瓷“在面对异族的同化时,幻变成一柄冰凌雪剑,直刺向他们的心脏……”“这瓷是用中国的泥做的,无论她身在何处,瓷胚上始终镌刻着‘CHINA’的烙印……”作者正气凛然地写出了中国人的正气、骨气!  相似文献   

15.
身体审美化将审美延伸至技术的领域,强化了身体审美改造的必要性;审美医学化则将医学的触角延伸至审美的范畴,为身体的审美化改造提供了技术可能。两种趋势的叠加,使得美容整形成为身体改造的重要技术。身体审美藉由完美的身体形象所呈现出来的难以企及的审美标准以及时时在变的身体审美潮流,使得整容的技术介入情有可原;同时整容作为侵入性手术,其隐含的健康风险和审美风险则可能催生新的身体改造需求,使得身体改造工程持续下去。值得指出的是,在急剧变迁的社会背景中,整容改变身体并非改变的终点,还有可能是藉由改变身体以改变生活的努力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汉水流域新时期小说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给自己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魅力、审美意义.具体来说,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给汉水流域新时期小说抹上了一笔浓重的地域色彩;丰富了情节、丰满了人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得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情调和风格等都发生了改变,变得朴素、生动、通俗、清新.  相似文献   

17.
繁昌窑青白瓷是朝代交替社会变迁背景下南北方制瓷工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晶.通过对繁昌窑青白瓷的施釉方式、釉色器型、纹样装饰、胎质胎体、制瓷技艺、格调气质等方面的审美意趣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繁昌窑青白瓷兴盛和衰落的原因,为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高职专业课瓷上写意花鸟画教学进行探讨,以便提高高职学生对瓷上写意花鸟画形式美感的把握和审美能力。针对形式法则、笔墨情趣、造型装饰、笔料色调及章法构图等方面作了分析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概括总结,希望高职院校陶瓷美术专业学生在创作中能主观能动地把握形式美感,从而创作出的更好美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瓷魂     
一条古老而悠长的小巷,一位挑坯工正挑着一担瓷坯颤巍巍地走在青石板的路面上。两个书橱形的瓷坯架一左一右把挑坯人夹在中间。每个瓷坯架都有长长的好几层,最上一层比挑坯人还要高。我疑心那瓷坯架一定很重,把中间当作扁担的木板都压弯了。瓷坯架中间的槅板没有一点围栏,只要稍一倾斜瓷坯就可能会掉下来,但挑坯人却走得很快。夕阳的余辉把挑坯人和瓷坯架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晚霞把巷子两旁高高的屋角、木制的阁楼深情地搂在怀里。  相似文献   

20.
瓷的叙事与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叙事与文化角度,研究瓷与"稻"、"易"、"玉"、"艺"以及"china"之间的复杂关系。陶瓷业孕育于稻作文化之中,制作陶瓷像驯化植物一样需要细心与耐心,陶瓷业在性格温和的农耕民族手中达到高峰似乎是一种必然。阴阳五行以及易学关注的垂直与圆周运动,与陶瓷加工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瓷中的圆器则是转换与和合的象征。瓷与玉之间存在着某种模仿乃至替代关系,然而"如玉"并非瓷的终极目标,瓷真正模仿的还是兼具生命内蕴与玉之品质的人体,这也是青花瓷之所以成为中国瓷主流品种的根本原因。中国艺术的主要门类无一不可以在瓷上表现,但瓷与艺之间又不仅仅是载体与载物的关系,八大山人就从景德镇瓷绘那里吸取过重要营养,瓷的"载艺"功能更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诗意。瓷在历史上曾为中国之代名,"china"一词在英语中含义暧昧,应按"名从主人"原则用"Zhongguo"作为中国的英语名。不过,就"在‘china’上表现‘China’"而言,我们仍有许多地方要向西方瓷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