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时间:2003年3月教学地点:海门市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对象:三年级【教学过程】一、观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1.初步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师:同学们,生活中咱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视频播放陀螺、汽车、缆车、风车等物体的运动)师:这些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能帮它们分分类吗?师:大家把陀螺和风车分为一类,能用手势表示出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师:谁来用一个词概括这种运动方式?生:旋转。师:像陀螺、风车这样围绕一个点转动的现象,数学上称之为旋转。师:那缆车、笔直前行的小汽车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谁用手势表示一下?师:像缆车、笔直前行的汽车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下册P41~P43“平移与旋转”。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平移与旋转运动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平移和旋转;会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2.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变,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3.通过情景图的场景,体会生活中的平移、转运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三、教学重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四、教学难点: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五、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方格纸…  相似文献   

3.
一、课件内容 "平移、旋转"一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 二、课件设计意图 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正处于直观向抽象过度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些生活中的火车、汽车和游乐项目比较熟悉,重现这些图像是帮助学生学习平移、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和关键.另外,我根据学生爱玩、爱动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新知、发展思维,从而突出了怎样平移、旋转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一、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索 如在"平移与旋转"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了大量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并让学生例举了生活中所熟悉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发表见解,从而得到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直观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后,再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1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2.使学生学会直观地判断、区别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3.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师: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大家一边看一边学它的动作。(电梯的升降、陀螺的旋转、窗户的推拉、小风车旋转等)师: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能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生分类)师:你为什么这样分?(生边做手势边解释)师:我们把这两种运动分别取名为“平移”和“旋转”。生活中到处都有平移、旋转现象,现在老师带你们到游乐场去看一看,谁能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播放动画:高空缆车、摩天轮……)师:你还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吗?片段二(播放动画:小鱼在方格图里向前平移)师:想一想,小鱼向哪边平移了几格?生1:向…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有幸听了特级教师钱金铎教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课,真正见识了钱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态想象的过程,使学生在争辩中明晰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现撷取其中几个精彩的教学片断,与大家共享。一、在争辩中明晰平移概念的本质师:如果老师用这个粉擦做平移运动的话,老师会做什么动作?  相似文献   

8.
"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内容主要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能够分清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或者旋转;二是让学生学会研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来研究数学问题,这样数学课堂才会显得和谐与活跃.那么,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呢?现以"平移与旋转"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说一说、转一转。再现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师:生活中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谁来说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培养空间观念。3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平移和旋转”。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巧妙地数出平移的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谈话导入,找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你们的父母工作忙吗?有时间陪你们玩吗?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本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21世纪实验课本《数学》(北京景山学校编著)第五册“空间与图形”中“平移和旋转”一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旋转和平移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两种变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图形的旋转".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案例:螺旋桨、摩天轮、时钟等)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物体的运动,请观察大屏幕,这些是什么运动呢? 生:旋转. 师:是的,这些物体都在做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旋转,请大家仔细观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想一想,这样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生1:他们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 生2: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 生3:他们旋转时绕了一个圆圈.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一下子看出这么多特点来,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运动吗? 生1:电风扇. 生2:风车. 生3:转笔.(同学们笑.师追问:能演示一下吗?学生演示).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具体目标有如下一条:学生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教材中“平移与旋转”内容的编排,除了“标准”提出的上述要求外,更为重要的是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是图形变换的基本形式,它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在课的开始,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运动:如缆车平移、上下的楼梯、飞机螺旋桨转动、转风车、推拉门窗等丰富的素…  相似文献   

15.
概念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把握本质特征,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教学为例,具体阐释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通过有效的操作任务,让学生进行活动尝试,初步建立平移和旋转概念的表象;通过体验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操作、质疑、思辨中感受知识形成的生动历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平移和旋转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平移和旋转”。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巧妙地数出平移的格数。  相似文献   

17.
杨敏  张奎 《贵州教育》2008,(20):32-33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平移和旋转”的内容。例题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片为素材: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是旋转,并有配套光盘。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和想象它们的运动特点,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上一次大型的公开课,准备过程的"痛苦",总能使我又向前迈进一步。一、教学目标1.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3.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作图技能。二、教学背景合作学习模式、学习优势实验班。三、学生分析1.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a)知道平移、翻折和旋转是三种  相似文献   

20.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并会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清楚旋转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旋转的概念又是必要的。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