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学校走入工作岗位的过程是人的成长的必经阶段,然而将学生推向就业并不意味着教育功能的实现.职业教育对职校生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型教育,需要兼顾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遵守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企业和个人负责的"企业人".注重对职校生个体的"自我建构",进行自我认知及在此基础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积极的就业,促进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从教育功能和作用看,家庭是学生思想成熟、精神成长、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缺一不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了个体心理学理论,强调不同个体应在正确理解生活意义的基础上,学会合作之道,培养健康的社会兴趣,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个体与社会的对立、统一角度出发,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一、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传统德育侧重强调教师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仅仅被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将学生“听话”视为德育的成功,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试图用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将社会道德要求灌输给学生个体;在德育内容上,传统德育重道德知识的传输,轻道德判断、比较、选择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功能上,传统德育看重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轻为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享用的功能。从这些方面来看,传统德育既不人性化,也违反了科学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即存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而忽视职业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把促进个人就业与促进个人的发展对立起来的倾向.不能否认,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是为了获取谋生的手段--就业.但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教育,首先要赋予教育对象以谋生的手段;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他能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作为教育,其崇高理想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尽可能完善的人.职业教育由于过于强调功利性,因而导致了教育工作中的技术化和非教养化倾向,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滑坡.  相似文献   

5.
一、素质教育呼唤教育育人功能的回归 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自古以来对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发展均起着巨大的作用。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将教育视为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工具,因而又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强调把人作为出发点,把教育过程作为培养人的过程,因而又称教育的育人功能。显然,教育这两大功能是同时并存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由于人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可以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具有个体政治功能。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需要经历政治信息传播、个体政治态度转变、个体政治行为生成以及个体阶段性发展四个阶段。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探究学校在实现教育的个体政治功能中的主导作用及其路径选择。社会化机构多管齐下;明示与暗示共同作用;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交织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失效成因调查分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只有建立在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人心。但传统的德育观过分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塑造与改变,在指导思想上重社会要求,轻个体发展需求;在方式方法上重灌输,轻内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就业导向是学校教育中以满足社会用人需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并能够在从业岗位中获得稳定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趋向。就业导向强调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满足行业用人需求,最终满足学生就业、成才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就业导向是学校教育中以满足社会用人需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并能够在从业岗位中获得稳定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趋向.就业导向强调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满足行业用人需求,最终满足学生就业、成才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徐晔 《成人教育》2021,41(1):59-64
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同时,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扩招的推进,服务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以培养初、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就业为主体功能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重大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究其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失调。基于此,从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逻辑起点“整合”入手,对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失调进行现状分析,进一步整合国家需求和个体需求,明确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应然样态:中等职业教育的民生功能占据主导地位;中等职业教育服务面向广大平民;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于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教育必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适应每个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需求,而做为个体的人最终还要融入到他所生存的社会中。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进程的要求,这正是教育的重要的社会功能的价值体现。本文试从艺术教育的独特角度,来论述与探讨艺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要注重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突出特色化、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设计。高职教育是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统一,是社会需要和谋求个人发展的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与职业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试从语文审美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入手,论述在语文审美教育中促使学生向独特个体、社会个体和超越个体的回归,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生成,并为语文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若完全以工业化方式培养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会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而且,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经常会由于技术革新而遭致淘汰。为了尽量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脱节,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以生为本、实施多样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他们在发展共性、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在就业后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及生产流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杨东 《教育论坛》2009,(5):48-49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经验,更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学生是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有自己的见解,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计划,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教育不仅仅是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整个人的一生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梁剑玲 《中国德育》2006,1(10):84-84
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回到人的本身,就是走向生命、回归生活,使德育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教育。人的生命完整性要求教育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指向生命自我,使受教育者的现在和未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超出受教育者自然存在的直接需求,进行生命意义的建构与价值的提升;三是进行生命的升华,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三个目的交融相汇,人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全面人。那么,道德教育应当如何走向生命,成为学生生命完整性教育的部分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生活处于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教育常常面对来自学校外部的批评和学校内部的矛盾,这些冲突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相对平稳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其核心是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的深入.要求德育教育从过去一味强调社会教化功能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新课下的德育教育应是既符合社会教化需要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本文仅从学  相似文献   

18.
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是个体发展就业能力的前提。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不够充分,影响到就业能力的发展。高校可从开发大学生主体意识入手,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其教育教学途径有:一是尊重和强调大学生的主体性;二是强化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主体意识;三是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还具有不容忽视的个体功能。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其社会功能,而忽视其个体功能。由此,阐述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理论和实现路径,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理论的丰富以及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的重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并逐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原则的确立应突出人的个体价值与诉求,实现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统一;促进生命个体的"利我"与"社会关系人"的"利他"的统一;达成"物质的人"与"文化的人"的统一。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追求人的生命个体需求与社会期待的辩证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