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鸟的天堂 [题旨说明] 1.第一题是围绕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设计的,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 2.第二题涉及表达方法.自由度也比较大,学生喜欢的可能是静态描写,可能是动态描写,也可能是议论句或抒情句,只要能揣摩出这样写的好处就行.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鸟的天堂》案例描述:师:同学们,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有幸目睹了百鸟群飞的壮观景象,请你找出描写小鸟的段落,认真读读,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叽叽喳喳地读,读时不忘画出喜欢的语句。)师: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读“到处  相似文献   

3.
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而好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及方法 ,还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并且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下面 ,笔者谈谈个人的观点及做法。一、新旧知识联系 ,设计铺垫练习学习了《鸟的天堂》后 ,在学生初步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基础上 ,接着学习同单元课文时 ,设计练习 :《鸟的天堂》一文是写的 ,作者一共去了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 ,第二次才看到了。对树的这段描写我们称之为描写 ,对鸟的这段描写 ,我们称之为。《草原》一文是写的 ,作者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这是课文的描写 ;同时又…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中,当学到“作者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时,我满怀热情地问学生:“你觉得作者对鸟的描述怎样?你喜欢鸟的天堂吗?”有几位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在下面咕哝着:“并不怎样。”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次“挑战”,故意激将他们:“你们能比巴金爷爷写得好吗?”有位学生笑着说:“可以试一试。”以下就是学生写“鸟”的片断,  相似文献   

5.
案例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写了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你喜欢哪一次看到的景象呢?把你喜欢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再在全班与同学交流。 (学生自由阅读,并分小组讨论) 生:我  相似文献   

6.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和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7.
质疑,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使其对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思考,跟老师和同学一起研究探讨,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提高。一、抓难点质疑。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抓住这些难点质疑是解决困难的最佳途径。如:《鸟的天堂》一文,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去,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把两次到鸟的天堂的时间及所见所闻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是黄昏,鸟儿们都休息了;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是早晨,正是鸟儿活动的时间,就看到…  相似文献   

8.
1.抓难点质疑。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 ,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课堂上 ,抓住这些难点质疑是解决困难的最佳途径。如《鸟的天堂》一文 ,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去 ,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 ?当学生提出了这样问题时 ,引导他们通过讨论 ,把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及所见所闻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结论 :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是黄昏 ,鸟儿们栖息了 ;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是早晨 ,正是鸟儿活动的时间 ,故此 ,看到了鸟儿各种活动的热闹场面。就这么一个问题 ,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使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9.
第九册     
14鲸[题旨说明] 1.第一题,紧扣“抓住事物特点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了理解上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课文是从那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各自然段内容的理解,归纳出课文讲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二是要在弄清讲了几个方面的特点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明白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出来。在组织对该题的训练中,要把训练的目的指向对学生进行理解、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 2.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说明中列举数字的方法,丰富学生表达的方法。练习中,可采用“画——读——议”的顺序进…  相似文献   

10.
小学文语第八册讲读课文《鸟的天堂》,是一篇构思巧妙,文笔曲折,语言优美生动的记叔文。认真帮助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也可让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文章记述了在头天的傍晚和第二日清晨前后两度经过“鸟的天堂”所见的实情实景。第一次见到榕树,写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第二次目睹百乌的欢腾,写了“鸟的天堂”的动态。静态与动态,珠联璧合,完美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讲授这篇课文,先要明确目的要求,掌握重点。在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方面,联系后面的“读写例话”,可以确定讲读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懂得记叙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学习这种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对四年级学生应当加强篇章结构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研究前后两大部分以及各个自然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文章的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11.
读写结合的做法与体会蒙城县城关六小司明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明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怎样把[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本文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从读中学写法。学生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几种感觉器官同时活动,所...  相似文献   

12.
【作业设计内容】四年级想像作文训练题:拼拼图,然后写一篇想像作文。第一步:我是小设计师。动脑筋,拼一拼,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图形可重复使用)第二步:我是故事大王。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编一个与你设计的动(植)物有关的故事,把你编的故事说给你周围的同学听,听听  相似文献   

13.
正《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其中,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是教学难点,也确实难倒了不少教师。如何突破呢?笔者独辟蹊径,选择破译鸟语展开教学,效果颇佳。师: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鸟叫的语句,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些语句,也就是多听听那鸟叫,听听那些鸟都在  相似文献   

14.
马杏芳 《学子》2014,(9):34-34
一、借图巧背1.弄清描写的对象,形成初步的印象 以《小池塘》这篇课文为例,教学第一段时,我们可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数数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写到了那些景物。学生通过读,很快知道了共三句,写了春风姐姐、水波、芦苇。再指名分句读,看看每一句具体写了什么?学生听后明白,第一句写的是春风姐姐吹气;第二句写水波一闪一闪;第三句写塘边的芦苇长起来。  相似文献   

15.
[习作目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地把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感、所想写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习作指导过程] 一、漫谈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受过委屈吗?你有非常快乐的时候吗?你了解自己吗?你有什么愿望没得到满足吗?你敢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吗? 2.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自由说,激发表达欲望。 二、描述激思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童年时曾经有个什么小小的愿望吗?(深情回忆)我真想有双雨靴!那时,我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下雨天,路旁草上沾满雨水,路面到处是水坑。我穿着…  相似文献   

16.
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诵读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时间为序理清思路从这篇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是以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主要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文中明确地告诉读者,作者第一次看到大榕树时,是太阳落下山坡的傍晚,热气已退了。写了远望近看大榕树的情景,特别描写了大榕树的枝、干、根、树枝、枝叶,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是黄昏,忙碌了一天的鸟儿们十分疲惫,早已栖息了,所以给人一种静止、安谧的感觉。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二次作者看到大榕树是在第二天早上,这一时间正是各种鸟类进行频繁活动的大好时机。由于作者观察细致,便从飞起一只大鸟,写到二只、三只,最后树上热闹,到处是鸟声、鸟影,并写出了各种颜  相似文献   

18.
上学期,我们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公社中学初中二年级三十八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及听说读写能力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为了考察听的能力,我们出了两道题。第一题是听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能根据读的语气停顿加标点和分段,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教师朗读三遍,第一遍从头至尾朗读课文,第二遍逐句分读,每句读一遍,第三遍全文再读一遍,然后收卷。第二题,我们选了一篇题为《老模范高庆利二三事》的文章,以缓慢的速度读两遍,然后让学生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什么事,主要说明了什么。第一题,全班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听写下来。能听写三分之二的有九个学生,能听写二分之一的有十四名。其余的学生仅能听写三,五句。普遍不  相似文献   

19.
《鸟的天堂》一文,作者饱含深情地描写了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为了让学生跟随作者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初读课文时我组织学生给课文分段。很快,学生分好了段,我了解学生的分段情况,准备意见统一后进入下一板块的学习。结果,学生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分法。第一种分两段:第一段(1~9):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二段  相似文献   

20.
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室里正在热烈地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题目是:为什么说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三次环境描写一次比一次险恶?教师参加第一小组四个同学的讨论。学生甲:环境一次比一次险恶,我就看不出来。第一次写了两句,有三十一个字,第二次却写了一句,只有二十个字。怎么能说第二次比第一次危险呢?(大家沉默)老师:(启发地)能光从字的多少来决定吗?请拿出纸笔来,照着书上的三次描写勾勒三张简单的草图。(学生拿出纸笔)请一位小朋友念有关句子,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