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渭源 《湖北教育》2004,(19):14-15
在基础教育的教学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过“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讨”。灌(讲)、问、讨不行,反之,不讲、不问、不讨,课又如何上?有的课,教师讲授概念清楚,结构严谨,举例生动,有问有答,师生亦步亦趋,课顺利地结束了。理论工作者也批评:不行,是“知识为本、教师主宰”。“如何行,如何对待知识,你能拿一个样板吗?”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满堂讲""满堂问"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能出分数""很是热闹",但深层看总缺少一些东西。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就指出这样的课学习方式太过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教学偏离学生起点,学生只是课堂接收器、应答器、答题器。如何有效转变学习  相似文献   

3.
讲读课要在“点讲”上下功夫覃章俊(湖北省松滋市牧教研组)语文教学经历"满堂空──满堂灌──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练"的剧痛之后,教师确感谈"讲"色变。"讲",成了"灌"的代名词,"讲",成了教师的难题:讲多了不好,讲少了不好,不讲也不好。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4.
笔者最近听了几节校级课,感触颇多.虽然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大潮汹涌,气势波澜壮阔,并且形态变化万千,但我们真正的课堂却还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而上课.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满堂牵的状况依然存在.许多教师还是为"上课"而上课.笔者认为,数学课距建构有生命的教学至少还有以下的"三步"之遥:  相似文献   

5.
王贺伟 《辽宁教育》2013,(2X):48-48
<正>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应该是"导",并且要以此来构建课堂的全过程。我们以往教学的惯用方式是"讲",后来倡导启发式教学,我们又开始"问",从满堂讲进化为"讲"中带"问",再进化就是"满堂问"。不管该问不该问,反正问得多就好,或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或有问无答。  相似文献   

6.
正暑假里,抽空把课改10余年来听课观课的笔记翻阅了一遍,发现前瞻探索的课占百之五六,符合课改精神的课约十之二三,而其余的课中基于精神、心理"控制"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令我触目惊心:"满堂灌""满堂练"时是如此,即便是其变种"满堂问""满堂动"时也是如此,教学背后一根可怕的"精神控制""情感控制"的红线隐约可见。这些课也不禁令忧患之感油然而生:这样的课,怎么能培养出精神明亮、人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在否定了"满堂灌"之后,人们便对"问"字情有独钟了。于是"问"取代了"讲","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曾有人将"满堂问"戏称为"牵羊",大约是与"满堂灌"的"填鸭"相比拟而说的。我在一篇短文中说过这样的话:"满堂问"不比"满堂灌"高明,"牵羊"不比"填鸭"科学。各打五十大板,并没冤枉着谁。   "满堂问"之被批评不在于"问"而在于"满"。从上课伊始直问到下课铃响是常有的事。好像知识、能力都是问出来的。为了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备课不备知识、教法 (教法只有一种,就是问 ),只备"问题"。然后欣欣然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8.
王俊然 《中学俄语》2011,(Z1):38-39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是其重要方法。启发式教学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仅仅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如果不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巧用电教手段的尝试□陈琴多年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除社会环境的影响外,从教学方法上讲,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平铺直叙地“满堂讲”,千篇一律地“满堂问”。长此以往,致使学生觉得单调、乏味而厌学。电教用于课堂,以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相似文献   

10.
在校本培训中笔者听了20多节语文教学公开课,发现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追求形式化,制作了许多课件,频频使用多媒体,满堂动、满堂读、满堂声光电、满堂新名词,这看似教学气氛热闹的背后,却是事倍功半,学生对所学知识是知之甚少。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被"卡"现象,这是对教材不熟的表现,有的课虎头蛇尾,前面的内容讲得过于细致,后面的内容因时间不够只得草草收场。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问什么""如何问""为什么要问"却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否则"提问"与"回答"就会流于形式,实现不了教学的有效性。前不久听了一节高二年级的历史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满堂问"。这节课  相似文献   

12.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往往不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教师苦,学生累,使思想政治课成了一门“说教课”。一言以蔽之,教学方式封闭机械。怎样改变这种状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这套初中语文教材,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教师要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文章探索并尝试运用了"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  相似文献   

15.
问题设计是讲好政治课的切入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把钥匙.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高.如果没有良好的问题设计,教学往往就会陷入"满堂灌"、"满堂练"或"满堂问"的种种困境.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需要广大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提问方式,搞好问题设计.……  相似文献   

16.
孙忠艳 《考试周刊》2015,(20):30-31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这套初中语文教材,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教师要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文章探索并尝试运用了"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  相似文献   

17.
孙忠艳 《考试周刊》2015,(19):33-34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这套初中语文教材,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教师要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文章探索并尝试运用了"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训练不应忽视情感作用孙智明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并不意味着把语文课上成单一的练习课,变“满堂问”、“满堂讲”为“满堂练”。语言文字,包括文字内容和言语形式两...  相似文献   

19.
董文 《教书育人》2005,(10):62-63
“满堂问”有的老师片面地以为对话就是课堂上的师生问答,整节课以所谓的师生对话一线贯穿,教师应有的讲析启悟代之以浅显无聊的课堂讨论。语文教学从曾被人口诛笔伐的“满堂灌”悲哀地不知不觉滑向浮浅的“满堂问”。  相似文献   

20.
范欣 《现代语文》2008,(11):88-89
新一轮的课改教学让中学语文教学在走出旧的误区,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如初中语文课上学生不练习写字、不在课上进行识字教学和词语教学、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堂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或“满堂练”、以带“电”的教学手段代替全部等。笔者认为语文课教学应该还语文以本色,本文就语文课教学的本色谈一下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