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陈 《编辑学报》2006,18(2):115-115
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著录参考文献,正文中一处同时引用多篇文献时,应怎样著录?答关于这一问题,GB/T 7714—2005没有作出规定。参照引用1篇文献时对著者出版年的标注方法,我们建议:可以在引用处的圆括号内同时标注出几组著者出版年,并在每组著者出版年前置分号“;”。例如:……(张××,2003)。……(李×等,2004;王××,2005;陈××等,2005)。……(段陈)著者-出版年制怎样著录一处同时引用多篇文献?@段陈  相似文献   

2.
段陈 《编辑学报》2006,18(2):120-120
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著录参考文献,正文中一处同时引用多篇同一著者的文献时,应怎样著录?答关于这一问题,GB/T 7714—2005没有作出规定。参照引用1篇文献时对著者出版年的标注方法,我们建议:可以在引用处的圆括号内著录著者姓氏(必要时著录著者姓名),并连续标注文献的出版年,各篇文献的出版年前冠逗号;如果遇到多篇同一著者的文献是同一年出版时,还需在出版年后标注a、b、…。例如:……(赵××等,2004,2005)。……(郑×,2005;吴××等,1999,2004a,2004b;朱××等,2003)。……(段陈)著者-出版年制怎样著录一处同时引用多篇同一著者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4.
5.
同一文献被论著正文部分多次引用时,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著录方式,目前有几种,各有优缺点。标注和著录格式不能统一,是由于在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没有相关的内容。建议在修订GB7714-87时,吸收国际标准ISO690——1987(E)《文献工作——文后参考文献——内容、格式和结构》中的相关内容,推荐一种较目前国内使用的几种标注和著录方式更为完善的格式;并指出,如果不对GB7714-87进行修订。不尽量采用ISO690-1987(E),这项国家标准便很难被人文社会科学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陈浩元 《编辑学报》2019,31(1):36-36
新媒体时代为科技期刊的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流程的研究发现,在编辑、校对流程中普遍存在“数字化断层”现象。该现象导致了稿件库存现象严重以及数字出版周期过长、效率过低、质量不高。新媒体时代,期刊论文只有在数字出版后才能被有效传播、检索、发现和有效引用。解决期刊出版的“数字化断层”问题,可以有效缩短发表周期,最终提升期刊的整体影响力。最后针对优化编辑流程、专设网络编辑、重视优先数字出版、共享出版平台等方面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作者自主开发了数字出版加工平台,可在高校期刊共享使用。  相似文献   

7.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12,24(1):53-54
科技期刊论文中普遍存在某作者多篇文献同被引现象。对某作者多篇文献同被引现象进行界定和描述,进而从多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关某作者多篇文献同被引的鉴审建议。  相似文献   

8.
录音报道,作为一种具有广播特点的宣传形式,已经越来越为广播记者所采用。一篇好的录音报道,常常使听众闻其声而入其境,产生一种特殊的真实感、亲切感。怎样才算是一篇好的录音报道呢?这里,固然包括政治内容以及其它技术方面的许多问题,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尽可能做到文字与音响的完美统一。文字要美。文字是一篇录音报道的骨架,你要采制一篇录音报道,主题是什么?中心是什么?应该说主要是靠文字来表述的。录音报道的文字,不同于一般新闻稿的文字,它不能是平铺直叙的,而应根据所报道的场面,加以生动的形象的描述,把人们从音响中听不到而又想知道的情景再现于听众面前。同时,录音报道的文字不能从头到尾一说到底,而是要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来表达所要报道的内容,也就是说要画龙点睛。例如:我台记者在采制录音报道《北京晨曲》时,为了反映一个和睦的家庭,记者在用简洁的文字作了介绍之后,很快引出这样一段婆、媳在厨房对话的音响实况: (媳:妈,您老人家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婆:嗨,这没啥,我也睡不着了,起来弄点饭。媳:您歇一会儿,我来做。  相似文献   

9.
朱德曾长期负责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工作,并且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他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军队政治工作经验.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大量军事论文中,《怎样创造铁的红军》就是我党历史上一篇有代表性的军事文献,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该文章很少被人提及,文章是1931年7月朱德根据古田会议精神和红军建设经验所作,被收录为《朱德选集》的开篇之作,文章中蕴含了丰富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对于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必读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记者总是希望自己写的新闻报道能够产生社会效益。为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首要的一条是尽可能写得通俗一些。这方面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新闻作品的服务对象是一般群众,而不是专家;是外行,而不是里手。美国著名新闻学家麦格杜戈尔教授说过:“新闻记者可能犯的最大错误之一是一相情愿地认为他们的读者个个都是百事通。”这确是经验之谈。那末,怎样把新闻写得让人家能够看懂呢?刊载在下面的德新社英文新闻专稿《一台揭示物质秘密的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家。相传他为朋友韩琦撰写《昼锦堂记》,文章写好送出后,发觉开头“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二句话中间各少一个“而”字,于是立即派人追讨送出的文稿,及时把“而”字添了上去。《欧阳修追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  相似文献   

12.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7年11月23日一版上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是一篇舆论监督的佳作.它的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舆论导向正确.消息反映的是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的祭日临近,事故责任人却一直未被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道为百姓伸张正义.为民鼓与呼.报道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从写作上来说,这篇佳作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