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7月2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多德一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下称新法案)。新法案提高了对大型金融机构、消费者信贷等的监管标准,扩大了监管范围和内容,这势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以及全球金融监管体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者多从两个方面对美国金融监管法案进行研究,第一是对改革法案的不同角度解读,第二是对改革原因与效果的评价。然而,作为金融领域里一项重要法案,笔者认为有必要从金融法的规制和原则对改革法案进行解读。本文认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体现了金融法的“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中央银行监管职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3.
蔡恩泽 《职业圈》2010,(25):44-45
7月1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最终版本金融监管改革法案。鉴于众议院此前已批准该法案,参议院表决结果为该法案最终为法律清除了最后障碍。受华尔街强大的游说能力干扰,美国金融改革充满权力斗争,背后隐藏着各方的利益诉求。因此,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注定是一个政治妥协的产物,而这一妥协也是暂时的,围绕华尔街监管的权力斗争必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7月1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最终版本金融监管改革法案.鉴于众议院此前已批准该法案,参议院表决结果为该法案最终为法律清除了最后障碍.受华尔街强大的游说能力干扰,美国金融改革允满权力斗争,背后隐藏着各方的利益诉求.因此,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注定是一个政治妥协的产物,而这一妥协也是暂时的,围绕华尔街监管的权力斗争必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美国为提升其国际广播系统的国际传播力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修改了《史密斯蒙特法》(Smith-Mundt Act),颁布了《现代史密斯-蒙特法》(Smith-Mundt Modernization Act)。该法案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3年1月签署生效的,新法案的亮点在于取消了针对美国国际广播机构65年的一项禁令:允许美国国际广播的传播内容面向本国公众传播,这在美国国际广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奥巴马"灵巧外交"(smart diplomacy)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而根据2014年BBG(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美国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8月4日,韩国国会投票通过的《公共外交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及《实行令》正式生效。《法案》明确了韩国公共外交的目的、定义、基本原则和职责,《实行令》则针对法案的整体规划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条款。这份首部有关公共外交的法律性文件为未来韩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和执行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丽明 《职业圈》2013,(11):156-157
本文所指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包括管理当局自愿和强制披露的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健全、合理性的信息。“安然”、“世通”等丑闻被揭发后,随即2002年美国便颁布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这标志着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开始纳入强制性披露范围,这给予投资者知情权以强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2月23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名为《波特曼—墨菲反宣传法(Portman-Murphy CounterPropaganda Bill)》的新法案。根据法案,美国将成立一个由国务院领导,国防部、国际开发署(USAID)、广播理事会以及情报机关等部门联合参与的新部门——全球接触中心(the Global Engagement Center),职能是对外国政治宣传和谣言进行反制和曝光。同时,将拨款  相似文献   

9.
刘长兰 《职业圈》2008,(20):108-109
近两年,为满足对“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兖州煤业内部的控体系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现测试阶段工作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萨班斯法案”是美国国会制定的,由于兖州煤业是在美国纽约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因此必须遵循法案的相关规定。文章对美国为何制定“萨班斯法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美国国际广播改革法案》(U.S.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Reform Bill,H.R.4490),标志着美国国内针对美国广播理事会(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BBG)的改革拉开了序幕。近些年,美国国内对BBG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国际广播的传播影响力受到质疑。"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重新意识到公共外交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面向中东的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组建了中东广播网(Middle East Broadcast Networks,MBN),但美国在中东的形象不升反降,导致这种情况的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为满足对"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兖州煤业内部的控体系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现测试阶段工作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萨班斯法案"是美国国会制定的,由于究州煤业是在美国纽约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因此必须遵循法案的相关规定.文章对美国为何制定"萨班斯法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当地时间2020年6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由该国反华政客炮制的所谓"2020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再度祭出"长臂管辖",破坏国际法准则,就新疆议题加大对华施压。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于北京时间6月19日播出60分钟纪录片《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Tianshan:Still Standing——Memories of Fighting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双线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自主灵活、富有创新和竞争精神,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监管体制曾是美国金融业发展繁荣的坚实基础,但是美国分散制约式的功能监管体系在金融危机面前漏洞百出。  相似文献   

14.
《不自由,毋宁死》笔者从亚里斯多德的修辞三诉求与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角度入手,简要分析演说《不自由,毋宁死》中通过篇章语言使用实现的隐性劝说力量,包括构建篇章的三种说服方式,设问及措辞的选用实现的人际功能,以加深读者对该演说稿中劝说因素的了解,提高读者对演说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15.
邵慧峰 《文化学刊》2014,(5):130-135
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的法律化进程表明,大学为适应社会系统的要求而变革资源分配方式或者激励模式的一系列作为,成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力。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基础最早发端于"威斯康星理念",经过联邦和各州立法的推动,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曲折和迷茫,但最终仍然对美国科技成果法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拜杜法案》的出台堪称标志。考察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从"威斯康星理念"到《拜杜法案》的法律化进程,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后改称“正常贸易关系”)问题,从1989年开始,每年都要对中美关系形成严重干扰,困挠两国关系10余年。2000年,国会审议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在美国朝野引起激烈辩论。10月10日,克林互顿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法案,中国将在加入世贸后得到美国的PNTR,消除了中美关系中的一大“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7.
《新闻周刊》(Newsweek)1933年创刊于美国纽约,原属于麦克劳-希尔公司,1961年被《华盛顿邮报》收购。该刊的立场与《华盛顿邮报》相同,编排和栏目与《时代》有相似之处,经常刊登图片、图表、专栏作家文章以及各国政治、外交人物的传记等。该刊在美国国内一向以时政新闻见长,其时政评论为它赢得了众多的荣誉,是美国时政杂志中因评论优秀而获得荣誉最多的周刊,与《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称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其新闻范围涵盖美国国内外大事、商业、科技、社会、艺术和娱乐等方面。该刊除了美国国内版,还有三种英文国际版——大西洋、亚洲和拉丁美洲版,日文、韩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波兰文、法文以及繁体中文7种非英文版本,2004年在香港推出简体中文版《新闻周刊选摘》(NewsweekSelect)。  相似文献   

18.
自从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紧急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来,内部控制就开始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对象,围绕内部控制展开的各种相关研究也是不胜枚举。2007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准则第5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该准则取代了PCAOB之前发布的第2号审计准则。准则不仅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还要求法定的外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对CEO和CFO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评估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9.
<正>截至2015年底,全球已有500所孔子学院,仅美国就有109所,是全球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但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的"签证事件"和2014年的"停止与孔子学院合作事件"对孔子学院在美国及全球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采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以2004-2015年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7,(7):26-26
美国《时代》周刊6月7日刊登了一组香港回归十周年专题文章。这组题为《晴间有云,1997-2007》的专题报道以25页的篇幅评估了香港回归10年间的变化,否定了其姊妹杂志《财富》十几年前关于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新华网随即摘发了这篇文章,本刊选编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