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与责任     
纽约州的3月,转眼,已处处透着春天的味道了。从艳阳高照的夏到落叶满地的秋再到银装素裹的冬,看着越来越熟悉的校园,不禁惊觉,原来到美国已半年有余。深吸一口气,草地里的泥土气息,让我不觉回忆起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责任·感恩     
吴宏皓 《新读写》2008,(7):14-24
责任:指一个人的分内之事。责任强调的是为别人、为社会该做什么、做了什么,对自己主要在精神上有益。尽责就是认清自己的身份,完成这一身份负有的使命。找准了身份,也就找到了写责任类文章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3.
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有了责任意识,才能使他们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的状态,有情有义、生动活泼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工具教育论”正在制造“孩子的成长苦难”。教育应当以教会弦子做人为基本理念,而教弦子做人应当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所谓感恩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感恩包含“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艾。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感恩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张虎 《江苏教育》2014,(4):44-45
<正>2009年以来,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在全国率先以感恩责任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主线,广泛开展"说感恩责任话,唱感恩责任歌,行感恩责任事,树感恩责任心,做感恩责任人"活动,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提高责任意识,锻炼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形成责任品格,培植以感恩责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全面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一、五个打造彰显目标通过实施感恩责任教育,培植感恩责任文化,最终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五个打造"的目标:(一)打造最安全校园。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安全是一,其他都是零。实施感恩责任教育,让教师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感恩与责任意识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建立、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主要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路径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多了,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然而当今大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8.
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个人精神生命的完善,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主要就感恩教育及其价值、如何实施感恩教育及感恩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教育中感恩教育已经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感恩教育在小学校园中的开展加深,也逐渐显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从目前小学校园内感恩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性地提出在小学校园内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蕴涵了丰富的感恩资源:孝为报父母恩,忠为报君报国恩,信为报友恩,义为报天下恩。感恩意识在当今许多人尤其是在学生中存在普遍缺失的现象,感恩意识的缺失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现代社会需要感恩,但不能把感恩意识扩大化。当前的感恩教育应基于三个层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人类应当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人应该有相互感恩之心;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不同的主体应有不同的感恩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史学观和系统论的视角下,对现实社会中感恩意识的缺失进行审视,探究其症结和缘由,提出重构感恩教育的方略,倡导理性化的感恩。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师,以身作则,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地承认。爱学生,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想方设法鼓励和帮助学生,全心全意关心和培养学生,为学生负责,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学生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3.
兴趣感恩与责任意识是一种很宝贵的品质,这种品质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让他们知道在人生道路上与人处事的方法和原则,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遇到的困难和将要遇到的险阻。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如何让初中生重拾这种宝贵的品质,让老师掌握更多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优良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必备的做人修养。随着社会的急速多元化发展,有些不良信息在社会上的传播以及感恩教育的不成体系,使得一些人变得自私冷漠,一味索取不知回报,有违公序良俗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有所下降。其中,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感恩不仅仅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对自我自立意识的树立,也是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前提,还是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是健全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采用GQ-6和GRAT感恩量表对491名高职生进行测试,分析其感恩意识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差异,发现高职生的感恩意识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目前高职生感恩意识现状,探讨高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们之所以对"陶星现象"特别关注,很大原因在于,整个社会感恩意识的普遍缺失: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给予我们这一切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环境、个人心理、学校教育等因素造成了部分接受资助的高校贫困生责任意识与感恩意识缺失,具体表现为对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差,对家长的感恩意识差,对国家、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差,对其他贫困人群、贫困地区的助困意识差等。广大高校应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和谐集体氛围、建立诚信评价机制以及勤工助学等“反哺”教育,增强高校贫困生的责任意识与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大学生缺失应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情感冷漠,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拒绝报恩,背离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为此,要通过以感恩情景现身说法,将感恩教育融入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方法和途径,教会当代大学生识恩、知恩、报恩,提升大学生的感恩素养,进而形成人人知恩报恩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9.
<正>"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歌曲《感恩的心》唱出了:人生路上会接触到许多人,遭遇到许多事,倡导人们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培养中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初中生正处在性格形成期、行为叛逆期,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可以及时纠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历来为国人看重;近年来,一些学者将感恩视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试图通过感恩教育增强心理素养,改善目前存在的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何为感恩、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感恩教育这几个方面浅谈初中生感恩教育,以培养初中生感恩意识,引导初中生用感恩的心态对待外界,拥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健康地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