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利芳 《文教资料》2006,(25):49-50
《儿子与情人》印证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能的理论,书中黑暗这一意象象征着潜意识和死亡。光明与黑暗,死亡与生命存在多种关联与相互影响。主人公保罗对溶入黑暗的热切期望表明劳伦斯对回归人的初始状态——死亡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白梅 《考试周刊》2011,(61):23-24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金色的耶路撒冷》自1967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强烈反响。小说中毛姆太太自年轻时的理想破灭后,变得冷漠刻薄,女儿克拉拉成长中深受母亲心灵摧残,走向了叛逆之路,两代人迷失了自己。经历了不幸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边城》中的死亡观,沈从文试图通过对《边城》中老船夫,天保死亡意象的探究,达到对爱对生命的诗性观照,在他看来,爱与死的构成生命的“整体存在”,死亡是生命新陈代谢的程序,是剥夺人的“我要”的东西,是追求神性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故事新编》与"故事新编体"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但“故事新编体”小说却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存在。它在《故事新编》问世前后都一直存在。从《故事新编》的文体特点来看,它实际上是与“故事新编体”小说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黑暗的心》作为20世纪公认的经典文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品讲述了马洛乘船沿刚果河去非洲内陆寻找白人代理人库尔兹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惊悚荒诞的哥特式小说元素。本文通过对小说运用的哥特元素进行分析,从氛围营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等方面来展现康拉德如何运用哥特特征来揭露人性与道德衰落。  相似文献   

6.
作为曹禺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剧作,《北京人》的成功除了剧作的现实主义倾向外,还要得益于剧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剧作中,破落的"曾宅"象征着父权及父权所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的衰微;象征着死亡的"棺材"是没落的封建阶级及罪恶的资产阶级的归宿;令人厌恶的"耗子"是曾家子孙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北京人"则象征着远古北京人、以曾家为代表的北京人及剧作家理想中的北京人。通过"曾宅""棺材""耗子""北京人"这四个典型意象的使用,剧作家不仅将曾家这座大院里的丑恶与善良、黑暗与光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对落后阶级的结局做出了暗示。一个古旧的家庭行将就木,新的生活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7.
《故事新编》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与史实,是鲁迅先生的最后一本小说集。它以古代神话英雄、圣人贤士等已故去人物为创作对象,构思和传达死亡意象,将死亡转换为审美体验,使之成为精神观照和想象的境域,凸现了艺术主体对于死亡意象表现的总体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8.
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一直备受读者的青睐。但评论家和读者对其主题和深层的意识形态的解读分歧颇多。本文试图揭示小说主人公挣脱婚姻枷锁进而走向自由的心路历程。对文中名词短语、否定、反讽和被动表达等文体特征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深层主旨。  相似文献   

9.
杨雯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83-85
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的主人公在非洲的堕落行径不仅让他自己在临死的那一刻感到无比恐惧,也让他周围的人体验到在边缘情境下人类对死亡的恐惧.通过分析《黑暗的心》中主要人物库尔茨和马洛各自所处边缘情境,关注库尔茨在非洲的遭遇所展现出来的人类内部存在中的致命缺陷,以试图解读小说黑暗的象征意义和恐惧的哲学内涵以及该作品中体现出的康拉德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活地狱>是晚清谴责小说中的上品.全书由十五个各自独立的短篇小说组成,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暴露了官僚的贪婪无耻,衙役的横行无忌,刑罚的残酷恶毒.如果说在<官场现形记>中李伯元是全景式地向官僚机构全面猛轰的第一人,那么,<活地狱>应为特写式地集中暴露衙门黑暗的第一书.  相似文献   

11.
唐代紊樊取经之事,在民间流传中,受民间信仰的影响逐渐与志怪接近,将原来非常正统的佛教宣传变成掺杂各咱信仰内容的东西。在唐传奇叙事结构与元杂剧的信仰杂揉的影响了,取经故事逐渐定型,从而形成今本《西游记》的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解读康拉德中篇小说《黑暗的心》。通过分析马洛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在父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或者被边缘化。作品中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折射出作者康拉德受父权思想的影响,在性别的建构和人物的塑造问题上,塑造了二元对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从小在爱的沐浴下长大的人。所以我很感性……”这是我发表于2004年第9期《山东教育》上的文章中的一句话。如今回味起来,怀着深深的崇敬与感恩,叙说我与《山东教育》爱与被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15.
约瑟夫&;#183;康拉德是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坛的先驱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黑暗中心》叙事手法独特.意蕴深刻,是英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两个人物叙述者分置于不同结构层次,有效地相互作用,构成精巧的框型叙事结构,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一步步发掘认识故事所提示的殖民主义的“黑暗”本质。  相似文献   

16.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一部以非洲为背景的小说,主人公马洛在非洲旅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库尔兹的深入了解,马洛对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  相似文献   

17.
论《红楼梦》的女性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之死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品通过对众多女性之死的描写,展示和转换情节,渲染悲剧氛围,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暴露权势者的本性,反映无助女性的抗争等,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对鲁迅《故事新编》的八篇小说的喜剧特色的解析,使人们对中国传统中的神话英雄(从女娲到后羿、夏禹)与对圣人们(从孔子到庄子、老子、墨子,以及伯夷、叙齐)作了一次全新的审视。在《故事新编》中,作把这些英雄和圣人从神圣的高台上拉回到日常生活中,抹去了他们头上绕之不去的神光,还以常人、凡人的本相揭示了他们身上的矛盾和遭遇的尴尬与挫折,以及他们的欢乐与痛苦。展示出鲁迅无羁的艺术创造活力,从而彰显出《故事新编》之于当代学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康拉德小说中包含很多不同的作家和个体叙述者,不仅分布广泛,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相互矛盾。《黑暗的心》就是一个范例。这种方式表明小说中的卓越的复杂的主题,部分取决于由小说叙述者表现的不同程度的洞察。  相似文献   

20.
赵卿 《海外英语》2011,(7):259-260
《黑暗的心》是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的一本小说。文章主要论述了康拉德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弗洛伊德"心灵结构三重论",并重点阐释了小说两位主人公马洛和克尔兹所代表的自我与本我,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