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追索事实真相、开展新闻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也是国家赋予媒体的权利,但媒体并没有审判权。根据现代法学理念、犯罪嫌疑人在法院未定罪之前.不应被认为有罪,新闻媒体在做报道时,也不能将未经审判判刑的人称作“罪犯”。对报道中的称谓问题已是十分明确.但如何进行具  相似文献   

2.
1997年,我国刑法体系作了重大修改,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分别于这年的1月1日和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两部法律确立了几项令人耳目一新的基本原则。但令人遗憾的是,新闻媒体并没有对刑事法律体系的这种重大变革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无罪推定原则甚至被众多媒体普遍违反着。依法改革、规范刑事案例报道,已成为新闻界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从有罪推定原则到无罪推定原则 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前,无论是从立法精神上看还是从司法实践来说,我国刑法体系都奉行的是有罪推定原则,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往往先被假定为有罪,甚至和罪犯划上等号,所谓的“进门三分罪”就是有罪推定原则的形象概括。有罪推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传媒上,我们会不时发现一些新闻报道中带有较为明显的歧视性语言,主要表现在对女性、弱势群体以及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等方面,不同程度对民事主体构成了“侵害”。对女性的歧视。目前新闻传媒对女性的报道存在着边缘化、报摊化和泡沫化的现象,缺乏科学、健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报道。据《南方都市报》2002年12月28日报道,华坤女性调查中心近期对传媒的一项调查显示:“守忠贞的‘烈女’”报道最不受女性欢迎。如近年来一些媒体屡屡刊登一些女性为避免强暴而跳楼,造成终身残疾等事件。作为大众媒体,对受伤害女性予以关注,并无不妥,关键是媒…  相似文献   

4.
扬州市邗江区法院在江苏省率先实施量刑程序改革,量刑时被告和法官可以“讨价还价”。一被告人盗窃后,拒不认罪,庭审时得知此“利好政策”后,自愿认罪,获得减刑。现代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就在于还原被告人的尊严。作为刑事诉讼的主体,他有权在平等的地位下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辩护。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向菲 《中国广播》2005,(12):25-28
2005年2月17日到9月18日,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辜海军、袁炳涛、余昭明三名身负命案逃亡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先后通过我的劝说感化向警方投案自首。一时间,这一系列事件被媒体称为“向菲现象”。人们在感叹“向菲现象”的传奇色彩之余,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一度被称为“弱势媒体”的广播。一些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的记者和媒体研究学者反复追寻这样两个问题:这些逃亡的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选择广播而不是其他媒体呢?到底是什么让广播的声音有力量,从而让他们信任这个声音呢?  相似文献   

6.
朱莉 《新闻三昧》2006,(6):42-43
新闻报道要真实,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是新闻有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新闻媒体存在并发展的基础。但在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下,在目前新闻法律还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把握这一原则却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媒体屡屡成为新闻官司的被告并败诉的现实,一方面昭示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杀伤力”,另一方面也让媒体常常感到困惑:新闻真实的含义及范围到底在哪里?前两年,一家中央报纸就因为一篇批评性报道被认为不真实而惹上官司。这篇报道的大致情况如下:北京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向派出所控告男友(也是该校大学生)对其强奸,派出所经过侦查,认为二人发生性关…  相似文献   

7.
2006年,在陕西汉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7·16”特大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邱兴华仅因与一位寺庙住持发生了一些口角,便举起手中的屠刀,在深山道观铁瓦殿外,一夜之间杀死10人,包括9男1女,年长者63岁,年幼者不过12岁。案件发生后,各大媒体表现出了极大的报道兴趣,犯罪嫌疑人邱兴华于8月20日晚在家中落网后,一些媒体纷纷派驻记者到犯罪嫌疑人的落网地进行实地采访,发回一系列连续性报道,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对这一耸人听闻的案件进行再度描摹,满足受众对犯罪案件的好奇心理。在这些关于邱兴华案件的连续性报道中,笔者发现许多媒体将邱兴华在未接受相…  相似文献   

8.
侵害名誉权案件占新闻侵权案件中的绝大多数,其中被告媒体被指控报道不实的案件又占多数。报道不实包括完全虚假的报道、报道不准确、对法制新闻随意评论等。但被告的媒体辩白说,他们由于匿名消息源、疏忽或是不知道如何选择等原因居多,绝少是出于“真正的恶意”。因此,本文认为建构媒体自身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记者了解报道规则、报道禁区、应注意事项,在多元的价值选择面前提供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了解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这个行为规范就是新闻行业自律大厦的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9.
“此案正在审理中”,这是一些媒体报道追捕擒拿犯罪嫌疑人后留给读者的一句话。既然有言在先,读者、听众、观众自然期盼着审理后的连续报道。可媒体有时却只许愿不还愿。当然,作为案件,从追捕到有审理结果,需一个时间过程,但这个过程是有法律规定的,有些时间超过了,媒体仍奋无音讯。再说,犯罪嫌疑人被追捕后必然要审理,预报Y案正在审理中”有点多余,也不主动。其实,有些打击犯罪分子的报道,如时间性要求不太强,那就不一定要抢发‘毗案正在审理中”的报道,可待审判结案后再报道。宣传看效果。这样做便于一些复杂案件的侦破,…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10):29-33
近年来,刑侦机关在侦办热点案件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对央视等特定媒体的记者开放犯罪嫌疑人拘押场所,并向记者披露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而央视频频将犯罪嫌疑人的"认罪"画面向亿万观众播出的行为较多地招致了"媒体审判"一类的批评,但被忽略的问题是,媒体记者是否有权进入看守所等拘押场所进行文字和图像采访?此外,刑侦机关向记者披露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除了有为"无罪推定"原则之外,是否可以作为媒体的"特许权抗辩"依据?本文基于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一宗热点刑事案件引发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侵权案件,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的语言叙述是重要的,尤其是负面新闻的语言叙述更为重要,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更要能达到警世的效果。然而,此类报道的语言叙述却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如对弱者的歧视,对被告、犯罪嫌疑人使用过度的批判之词等。据此,新闻理论界产生的精确新闻学和多透视新闻学对新闻工作者对负面新闻的观察及话语表达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梅 《记者摇篮》2004,(8):43-43
在经济报道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专业性的语言,例如,财政报道中的“财政支出制度”等,这样的语言往往难以引起多数非专业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把“支出”变为大家都熟悉的“花钱”,兴趣就大不一样了。政府怎样花钱?花钱方式怎样改革?老百姓也非常感兴趣。如此说来。让经济专业语言通俗化,是大众的需要,也是媒体受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按语”与“案语”是被媒体工作广泛使用的词语。考虑到编辑工作严谨、规范的特性,在具体工作中,这两个词究竟使用哪个更符合语言逻辑习惯?是否有对错之分?笔对此进行了一些查询。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传媒上,我们会不时发现一些新闻报道中带有较为明显的歧视性语言、主要表现在对女性、弱势群体以及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等方面。对女性的报道边缘化、报摊化和泡沫化。据某传媒2002年12月28日报道,华坤女性调查中心近期对传媒的一项调查显示:“守忠贞的‘烈女’报道最不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0日,原广东省扶贫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薛长春被法院一审以贪污挪用巨额公款等罪名,一审判处死刑。众多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媒体有关报道中,透露出了与法律理性不相容的东西。如有的报道中有这样的标题:“大笑三声逞强薛长春执意上诉”,这一标题的“非议”色彩因“执意”这样的字眼表现得非常明显。也许在作者看来,薛长春对一审判决只有认罪伏法的份儿,根本就不应该上诉。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程序有明确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  相似文献   

16.
伍刚  郎峰蔚 《中国广播》2007,(12):22-24
本届党代会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媒体名称第一次独立出现在十七大报道的记者证上。“网络记者”、“互联网直播”、“在线互动”,成为本届党代会报道的一道新风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领导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十七大的报道是网络媒体第一次真正地‘零距离’报道本届党代会。”此后,“零距离”这一用语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志广 《新闻记者》2002,(12):52-52
今 年3月22日 ,国内大多数媒体均刊发了以《山西运城“除夕特大爆炸案”告破》为题的消息。消息的导语照录如下 :新华社太原3月21日专电今年春节前夕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南城公安派出所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 ,造成两死两伤的惨剧。目前已顺利告破 ,犯罪嫌疑人安建国日前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读了报道 ,我感到有些突兀。因为此前媒体对这起案件从未报道过。此案案发时间是2月11日(除夕) ,而报道时间是3月21日 ,时间相隔38天。按照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这则新闻应报道两次。案发后及时报道案件的情况 ,案件侦破后报道侦…  相似文献   

18.
继“王锋恋”、“李铁绯闻”之后,“张王恋”是近来有些媒体爆炒的又一大热点。在报道过程中,那些娱记们可说是挖空了心思,用足了劲头,甚至有的还吃尽了难言的苦头。  然而,这一切最终换来的是什么呢 ?据最新报道,所谓的“张王恋”其实“完全是一个有预谋的新闻炒作”,除了绯闻主角之一王海珍大出风头之外,对于媒体、娱记和读者来说,不管其有没有先见之明,事实上还是着实被人大大地“耍”了一把。有一句不恰当的话说,这是在“集体意淫”。不过,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一绯闻事件的策划者竟是南方某大报的一个记者。这就不啻于说众…  相似文献   

19.
云大"2.23"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于2004年3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无不争相报道.有的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辗转万里,掌握新闻资源;有的媒体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新闻背景;有的则通过律师,预测案件前景;有的则发挥图片视觉冲击力,刊登大幅图片等等,不一而足.但也有的媒体在报道这起案件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徐恬 《新闻知识》2005,(11):79-80
政策报道是指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报道,体现权威性的政策报道一向是主流媒体的强项。但长期以来,读心目中的政策报道,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板起面孔”的样子,“口感”不好,读起来晦涩、难懂,这得归咎于一些记习惯上对政策抱以被动、应付的态度,没有动脑筋在政策与读之间找到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