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三坊七巷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都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其最具代表的一个缩影.三坊七巷奇特的建筑"精"髓、浓烈的闽都"气"息及深厚的文化"神"韵,揭示了三坊七巷不仅是空间建筑的存在和一些名人足迹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形式,是阑都古城福州千百年来"精·气·神"的一种特别的呈现方式.从它身上折射出福州独具特色的"天·地·人"和谐融合、钟灵毓秀的城市特征和文化性格.通过对三坊七巷"精·气·神"的诠释、宣传、推介,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与价值认同,激发榕域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动力.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苔丝>这部小说中,亚雷·德伯和安玑·克莱是同时爱着苔丝的一对情敌.二人同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典型人物,同时也都有人格不健全的一面:一个只有人类动物的本能冲动,而另一个却又受到过度的自己的理智的支配.二人也有很多相通之处,邪恶的亚雷会偶露真诚,理智的安玑也会有放浪形骸的过去,他们又同时爱着苔丝,并对苔丝的死负有责任.更为重要的是,二人在整个故事中从未谋面.显然,亚雷·德伯和安玑·克莱是隶属于同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男人的两个分裂的自我,苔丝的悲剧也正是那个时代里男人对女人的残害.  相似文献   

4.
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集文学之事,始见于萧子显<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但萧子显不言人数及具体人名.梁元帝萧绎<金楼子·说蕃>篇在萧子显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十一人的竟陵文士集团,并以"士林"号之.<梁书·武帝纪>有竟陵"八友"之说;<梁书·沈约传>言竟陵文士则仅列举六人.三种说法,人数不同,名号有异.如此差异恐与<梁书>编撰过程有关.<金楼子·说蕃>篇所列十一人的竟陵"士林",较之<梁书·武帝纪>的竟陵"八友"之说和<梁书·沈约传>的"六人"说,似更能反映竟陵文士集团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邱涛 《教师》2010,(18)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是20世纪美国诗坛上第一批重要的诗人之一,曾获得过三次普利策奖.他也是美国诗歌从19世纪向20世纪过渡的一个重要的承接人.正如露易丝·博根所说,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诗正像一根铰链,把美国诗歌从19世纪的多愁善感带向了20世纪的残酷现实和真实内心.  相似文献   

6.
J·S·密尔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教育思想家,其功利主义教育观赋予个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凝聚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主题,开启了主体有意识地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同时,与边沁截然有别,密尔从"质化"层面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眼,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长久进步出发,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增添了更具高尚性和感召力的理论内容,为我们反思当前教育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验探索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已走过了33年历程.33年漫长而短暂,在这探索实践之路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验背景与发展历程(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创立的背景抚今思昔,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从一个班实验到先后在全国26个省(...  相似文献   

8.
制度·素质·激励付建星张春平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包括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但从整体上说,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管理人的本质也就是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抓”与“坚持”这一条管理思路,即...  相似文献   

9.
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教育素质云南昆明市春城小学周金碧在讨论素质教育时,要研究两个相关系统:人的素质系统和教育素质系统。素质教育的任务在于塑造人的素质,就要弄清楚人的素质是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承担塑造人的素质的任务,就得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查尔斯·狄更斯的著作<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一生爱过两个女人:朵拉和艾妮斯,她们就如大卫·科波菲尔生命中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一个充满激情、迷恋或许带一点盲目;另一个真挚、深沉而且成熟.爱情中最重要的是志趣相投,大卫最终和艾妮斯携手到老.而三人之间始终保持着和睦美好的关系,他们身上寄托了狄更斯对善意和美德的追求与理想.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诗经·陈风·株林》一直被解读为对陈灵公和夏姬的淫荡进行挞伐的诗歌,二人因之而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而探析文本,求诸典籍,我们发现,此诗虽与夏姬有涉,但并非为讥陈灵公事。株林男主角另有其人,夏姬本人亦是受害者。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是指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能力,重要的是指学生学会学习,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一个人的数学素质将直接影响他的潜能和聪明才智的发挥."自学·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正是以使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掌握运用学习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宗旨.此种教法给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人结合实践,对运用"自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理查德·科里>是美国20世纪诗人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一篇代表作.诗歌从科里邻居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处处受人景仰,颇得世人钦羡的人物形象.然而,科里在一个宁静的夏夜,却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震惊和迷惑.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塑造以及措辞,可能揭开理查德·科里自杀之迷.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与埃米丽·迪金森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们的诗词历经数代,仍然广为传诵.虽身处不同时代和国度,各自为诗,两人却都以独到的女性视角表情达意.本文试从两人作品中女性自我形象的观照、爱情生活的描写、社会关怀意识以及其艺术特征着手进行比较.以探求其女性视角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中云:“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这里的“名”,是指名声、名誉,是关系一个人的毁誉荣辱的大事.古代有些达人高士,隐居山林,淡泊宁静,不汲汲于荣名,不营营于利禄,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这就是所谓有“忘名”.当然,这种人高则高  相似文献   

16.
J·W·基夫(J·W·Keefe)现任“全美中学校长联合会”(NASSP)研究中心主任。这个联合会包括美国各州的中学校长、副校长、管理人员、教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四万余人。它座落在华盛顿特区附近,弗吉尼亚州的莱斯顿。J·W·基夫于1953年在圣·安布罗斯学院获哲学学士学位;1965年在蒙塔·圣·玛丽学院  相似文献   

17.
“女·强·人·”李·彩·绵王芍叶岁月轮回,一批又一批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青年,踏上了社会这个无边的大舞台。他们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过,但只要把青春之船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能使青春发出绚丽的光彩。被当地人誉为“女强人”的致富能手——黄城县陌南镇东天村的...  相似文献   

18.
阅读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发展,以此为目的的"感知·领悟·创造"阅读教学,针对现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流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感知·领悟·创造"是阅读过程的三个层面,它们逐级提高,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托·斯·艾略特“荒原意识”的演绎与构筑袁素华托·斯·艾略特(ThomasStearnsEliot1888-1965),当代西方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荒原》〔1〕十分传神地表达了一次大战后的西方人对过去传统的...  相似文献   

20.
围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研讨初中诗歌课堂教学的建构.以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为建构“高效·审美·人文”的初中诗歌课堂教学指出三条路径:一是搭建诗歌教学由浅入深的台阶,引领学生走进诗歌审美王国;二是运用诗歌教学由表及里的魔镜,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诗歌鉴赏王国;三是运用诗歌教学由此及彼的推手,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创造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