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凤三中是一所地道的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设施设备简陋不足,生源又是几经筛选后剩下才进入三中的学困生。多年来,我校校园出现“教育生态危机”,“读书无用论”在这里还魂,“学在三中灰心,教在三中伤心”已成了东风三中师生的普遍心态。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发展陷入困境。为了从困境中开拓出一条生存发展之路,早于1999年,我校就以“农村初中学困生教育研究”为课题,向中山市教委申报立项,开始为期四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伟 《时代教育》2007,(9Z):84-84,83
从多年来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学困生时刻跟随着我们的教学。我校从2006年起开展了《通过课外活动、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课题研究。作为主研,笔者对我校一些年级的数学学困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测查、听课、座谈。现将调查情况和探讨出的转化数学学科中的学困生的办法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3.
陆明开 《中学文科》2009,(18):129-130
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学困生”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部分,在教育界,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为“学困生”的问题困扰着,从古至今,只要教育存在,就很难摆脱“学困生”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困生”的心理形成因素,又从四个方面论述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姚龙  苏杰 《教育革新》2009,(9):21-21
在新课程推进中,据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比例高达12.5%-17.4%,男女之比约为2:1,而农村更为严重。2007年,安徽省级课题组张家中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农村初中学困生占34.7%。据我们调查研究。西部农村地区初中单科性学困生接近50%,其中数学、英语两门课程的学习困难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在新课程视野下,对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模式的研究是对新课程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践行.是促进农村教育和谐发展,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我校确立了研究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本人承担的子课题为《学困生形成过程中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校是位于县城的一所普通高中,与市区的几所高中相距不远。由于地缘因素,加上市区示范性高中连年扩大招生规模,造成我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年招收的新生素质良莠不齐,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大大增加。本文以我校高一B级部为研究对象,对学困生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校正在施行的激情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同时也要求教育能全面地提高人类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所以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当前的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数学“学困”现象很普遍,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非常值得重视。在此,我谈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认识和转化。  相似文献   

8.
农村初中由于受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家长素质以及社会环境的限制,所以形成了数量众多的英语“学困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兴则乡村兴。而要想真正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关注学困生问题,要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就必须先分析他们形成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实现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农村英语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村初中的硬件设备、师资水平与城市学校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农村学校还不能享受到均衡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留守儿童、学困生等问题困扰着每位教师,转变学困生是农村初中教师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英语作为初中教学阶段重要的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对“学困生”的教育是教师更加头疼和关注的问题,如何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跟上教学进度,并且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学困生”。对“学困生”的管理、教育、转化,是每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生源的特殊性,民办学校往往成为“学困生”的集散地,学校里的“学困生”比例可能更高。如何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探索“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方法,就成为了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大量的学困生踏入高中的校门。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重点高中,随着学生的增多,学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在校学生达到三千多人,但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占三分之一,这部分学生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难点,他们大大制约着班级、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所以,对学困生的研究一直是我校老师的一个长期课题。一、学困生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必经之路。而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农村“学困生”问题成为了普遍现象。随着教学的推进,“学困生”的问题越发突出。导致农村“学困生”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这不仅对阻碍了个人的发展,而且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将不利于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开拓性的尝试,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任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本人牵头广州市白云区三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开展"农村小学学困生学习潜能发展的教学策略"这一课题研究。自2008年3月以来,夯实基础,潜心研究,破解学困,促教促学,总结出"分层互动"教学策略,在促进学困生学习潜能的发展上取得了突出效果。不仅有效减少新的学困生出现,而且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农村高完中,也是重庆市重点中学.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就大力推进初中教改.从2006年秋起,我校在初中开始了小班额(30人)教改实验,并申报立项了区级课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让更多教师参与教改.笔者参加了此次教改实验,具体承担了初中数学的教改任务.本文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些尝试与探讨,尚不成熟,欢迎请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16.
<正>在义务教育初中学段学困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是农村初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近些年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笔者就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学困生的转化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给予关爱,解开他们的心锁孟子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比较关注优秀学生,而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没有对学生的热  相似文献   

17.
1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 :该课题是广西教育科学“八五”规划A类课题 ,1993年立项 ,1996年通过鉴定验收。课题研究从对“学困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入手 ,成功地组织了全市初中生的智力、性格和影响学习因素等三项测试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 ,建立了南宁市初中学生智力、性格和影响学习因素的常模 ,摸清了“学困生”的类型和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学困生”教育转化 ,提高他们素质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实验班学生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学困生”转化率达78%。研究成果1997年起在市内外推广 ,并获南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8.
沈永刚 《考试周刊》2011,(17):86-89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学业成绩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当前社会、学校进行研究实施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要促进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首要的任务是提升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者在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就如何通过赏识教育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进行了策略实践,其具体措施包括: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引导学困生自赏,助推学困生形成自信;创设群赏氛围,激励学困生巩固自信;合力家长赏识,帮助学困生增强自信。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 ,初中无疑是影响个人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 ,因而对初中学困生的帮助也日益成为教育界及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农村初中学困生占不少比例 ,这部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兴衰成败。本文拟在对浙江省余姚市黄家埠镇170名初中学困生进行调查访谈的基础上 ,对农村初中学困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类型及其对策做以初步分析 ,试图为重视学困生心理结构的塑造、推进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一、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类型1 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上没有…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难点,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实践、探究的永恒性课题.如何让家庭、学校、社会看到学困生的希望?如何燃起学困生的希望之火?我校探索性地实施了以《希望手册》为载体的、针对学困生的帮扶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我校学困生的进步与转化,得到了家长、学生本人、社会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大面积的丰收.本文介绍的是在《希望手册》设置的框架下,就帮扶工程的实施过程、帮扶工程的实施方略以及对帮扶工程中的主要实施者--帮扶教师的要求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