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团体"学习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教学实验表明,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小团体”学习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和持续性,增强了学生学好健美操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对提高学生掌握和完成健美操动作质量有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教育学等理论原理与方法,依据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和特点,设计出了“情境”教学法,并在高等师范公共健美操选项课中进行了实验性教学。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显性差异。在健美操选项课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健美操是体现形体美与健身为一体的运动,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中应用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的社会行为和自我意识的形态和发展,为大众健美操的推广与普及提供有力的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为了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掌握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其中,学习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然而,现实的教育往往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掌握和记忆知  相似文献   

5.
健美操选修课“双螺旋教学场”教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探索了采用“双螺旋教学场”的可行性,旨在培养学生的三个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双螺旋教学场”完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新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探索创新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21,(2):24-2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行研究,得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广州大学学生的体质,满足不同层次兴趣学生的需要;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健身操舞在校园的蓬勃开展,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拓展了健美操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积极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浅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程进行和内容结构来看,教程是以准备活动——主教材的教学和练习——放松整理活动为顺序进行的,运动技术教学贯穿其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可以判断这个教学过程是以运动技术的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的规律为主线来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开展状况及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条件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确对待体育训练与教学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高原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指出“高原现象”和“生理极限”的区别。并提出了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他的"豪杰"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尽论述了毛泽东“豪杰”体育及其来源,指出杨昌济的“言传身教”、陈独秀的“兽性主义”对其的影响,并阐述了“豪杰”体育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谭红 《体育学刊》2007,14(4):61-63
新课程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学校体育课程通过人化的回归,在更高文化层次上发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更应关注学生“多向度”的发展,唤醒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13.
“尚氏形意拳”经过几代人的继承、传播、研练与悟化,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并于1987年8月被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正式认定并命名。文章从其练法,劲力体用,对丹田功能的理解以及其桩功、套路的特点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尚氏形意拳的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思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顾雪兰 《体育学刊》2003,10(4):98-100
学校体育资源是我国最丰富的体育资源,通过对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所面对的社会基础、战略地位以及现状的分析,对我国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基本内涵的阐释,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论证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在学校体育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实施素质教育,以保证学校体育能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美国SPARK项目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介绍美国开展范围广泛、时间持久、成效显著、对学生和社会均产生深远影响的全国性的体育教育运动——SPARK项目。该项目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新颖、强调终身体育、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和实施综合性学校体育计划。SPARK项目对我国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积极借鉴作用。“阳光体育运动”重点要协调和解决的问题:运动能力早期性与持续性、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结合;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协调促进;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运动竞技性与健身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对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实际和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构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通过对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确定,指出影响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有效组织的因素,描述了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基本流程与成员分工方法,提出开展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要求。强调既要加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体育课程研修的研究,也要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开展"课例研修"鼓励体育教师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不力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选拔制度的影响、体育文化基础缺失、"全员体育"动员不足等。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和促进措施,用体育的文化性影响教师和学生,整合基层力量,鼓励校本体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健康第一"的理论依据与学校体育的新使命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44  
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校体育目的之所在。为此,学校体育必须在新形势下重新构建其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全面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