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也是作者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写作时间从1926年2月到11月,文中涉及的年代大约从1887年到1912年,最初以《旧事重提》的总题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一卷5期至24期上,1927年5月至7月间,鲁迅在广州将其编为单行本,改名为《朝花夕拾》,并添了《小引》和《后记》,次年九月,由未名社出版。此集共十篇,“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  相似文献   

2.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该书共收回忆性散文10篇,均作于1926年。各篇在北京《莽原》半月刊陆续发表时,副题作《旧事重提》,依次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鲁迅当时可能设想日后出书就以《旧事重提》为书名,也符合以回忆往事为主要内容的实际。但《旧事重提》终究显得直白,因此在1927年5月间编集准备出版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一般认为散文成就最大,作家蜂起,佳作…  相似文献   

3.
我在《宁夏教育》发表第一篇文章是1994年,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了、不经意中,发现《宁夏教育》记载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成长的历程。我在《宁夏教育》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2003年又发表了《新课程的语文教材观》,这其中反映了我对语文教材认识的不断深入、十年前我认为“教师要教好语文首先要  相似文献   

4.
《藤野先生》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文十篇”里的一篇。鲁迅所说的“回忆文”,就是《朝花夕拾》这个集子,它原来总题为《旧事重提》。鲁迅这十篇回忆性散文不是为回忆而回忆的,而是为现在而记叙的,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战斗而创作的。当时,北京段祺瑞反动政府大规模地镇压爱国请愿的革命青年和人民群众,鲁迅自身也受到反动政府的通辑。这时候,鲁迅的民主主义思想更激进了,反抗  相似文献   

5.
【创作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散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  相似文献   

6.
1994年4月,中国《教育参考》杂志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作者叶澜;1997年9月,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叶澜的另一篇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通过这两篇文章,叶澜和她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站在了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台。这一“站”,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先生《屈原否定论系谱》一文,援引我国廖季平、胡适、何天行、卫聚贤等人怀疑、否定屈原其人其作的论点,铺叙成文,公诸于世.该文把何天行《楚辞新考》(《楚辞作于汉代考》)当作“否定论”一根重要支柱.认为这本书“较之廖季平和胡适的‘否定论’则周密得多,系统得多”,具有“特色”,“兴味最深”.其实,何天行的“否定论”自1937年发表单篇论文至1948年出版单行本的上十年间,在国内学术界影响是不大的,人们并不以之为然;他否定屈原,认为《离骚》的作者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论点,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早已被人们遗忘.现在,既然稻畑耕一郎先生重新把它提出来,又给以高度评价,看来,旧事重提,把何天行的论断进行一番研究和考辨,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日.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五日广州《国民新闻》付刊《新出路》第十一号,但从未被收集在鲁迅文集中.一九七五年被中山大学图书馆发现后,重新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五年第三期上.一九二六年七月,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北伐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十月,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攻克了武汉.年底至二七年初,又先后占领了九江、南昌、安庆等地.具有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与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编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以"成长"为主题的第一单元第一篇。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文章所涉及的"旧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两段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的统治下,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他童年所受的尊孔读经、科举求仕  相似文献   

11.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20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变国民精神。作品介绍: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10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02,(Z4)
李古川是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的学生。这个14岁的女孩子从1996年8月发表处女作《美丽的故乡——乐山》以来,已在《文汇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共计十余万字,有《峨嵋看雪》《明天是一首歌》《哭与笑》等十几篇文章选入《新概念作文训练与写作》《少年作家典范作文》等书籍,《春天飘落在人们的脸上》《窗  相似文献   

13.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写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日,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五日广州《国民新闻》副刊《新出路》第十一号。鲁迅生前虽然间接提及过这篇文章,但不知道已在报纸上发表,还以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先生与延安新中华报记者其光先生的谈话》是王明在情势紧急下以毛泽东名义发表的一篇反驳国民党“一党专政”言论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发表后为中共在舆论上争取了较大的主动.同时,《谈话》一文的起草、发表也多少体现了王明当时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收入散文十篇,小引和后记各一篇。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总名为《旧事重提》。这十篇散文记录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片断,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作为研究鲁迅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献来读。这本散文集能够传之后世、历久弥新,除了上述情况而外,和作品的高度的艺术美是分不开的。一、情思隽永含蓄,使文意深刻有力《朝花夕拾》反对封建主义和其他黑暗势力的顽强的战斗精神是通过对往事的回忆,通过那娓娓道来的文字表现出来的。用意深而笔调平和,这使得《朝花夕拾》具有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16.
我《觅渡》     
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散文《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教材,并应教学需要写了一篇《我写晋祠》。16年后,1998年又有一篇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被选入中学教材。许多语文刊物希望能再写一篇文章,谈谈《觅渡》的写作,以作教学参考。这篇文章和《晋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八四年第二期发表了题为《民主、科学与法治》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民主是目的抑或手段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从相当宽泛的历史角度,十分坦率地论述了作者的观点。然而作者对于自己据以立论的历史资料却又不很慎重,以致于  相似文献   

18.
《新诗历程》是我父亲用英文撰写,1936年在上海一个非常著名的大型英文杂志《天下》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发表的时候我才四岁.后来长大了,在父亲身旁也经常听到他和友人们谈文说诗,却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这篇文章.去年,国家决定为父亲出版专集,委托武汉大学中文系负责骗辑.当两位同志专程前来南京向我母亲征集父亲生前著作和有关材料时,母亲才从她珍藏的文稿遗物中找出了几张已经泛黄发酥的英文印刷品.我一看之下,原来是父亲用英文写成的一篇编年史形式的诗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Poety Chronicle》(《新诗历程》).我母亲找到的这几张纸是《天下》杂志赠送给作者的抽印本.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育部副部长B·亚戈德金在苏《国民教育》月刊1981年第3期上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干部决定一切》。文章总结了苏联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1976—1980)普通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状况,颇有参考价值。这里择其要者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2012年第9期发表了陈东亮老师《在故事中细说,在追问中遐想》一文,主要针对初中教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对这篇文章格外关注,认真阅读之后,认为这篇文章以曹操故事为线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进行了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