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横亘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前的一大难题是,我们如何认识儿童。笔者认为,当前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充斥着对儿童的低估。形式上早已死亡的“白板说”,在学前教育界,却还实实在在地活着。当我们承认儿童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对情绪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中出现得相对较迟的能力。本研究结合主人公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的状态,通过利用图片故事个别测查的方法探查了90名3~5岁学前儿童在“内容错误信念”任务中对他人情绪的推测。结果显示,年幼儿童尤其是3岁幼儿的高兴情绪理解受其对情境是否满足愿望的认知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积极情绪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3.
如果您认为自己爱孩子而不懂孩子,请不要错过这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4.
一、儿童朴素物理理论[1]的基本观点1.儿童对发生在其周围的各种物理现象有着他们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些认识和理解具有理论的性质。2.儿童的这些认识和理解是朴素的,很可能不同于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于科学的理论。[2]儿童在用语言表述这些“理论”时,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正是因为如此,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常常被人们忽视或误解,这就导致他们很少有机会表达、交流他们的“理论”。3.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至少可以从儿童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预测上体现出来。比如,他们会为“滚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提供理由(解释),也会对“用同样大的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缺少对儿童朴素理论的了解与尊重,教师不善于对幼儿的朴素理论加以合理运用,片面强调科学知识教育,忽视幼儿的解释与预测,脱离幼儿的经验,教育评价空洞机械,教育效果不理想。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应了解并尊重幼儿的朴素理论,关注"说"、"做"、"思"、"看",即注重倾听与提问、操作与实践、思考与探究、观察与模仿,促进幼儿理论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注重教育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考虑幼儿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实施科学教育的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但是,在当前的科学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比如教师普遍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知识灌输,关注儿童智力的发展,而缺乏对幼儿的有效引导。所以,在儿童朴素理论的视角下,对学前科学教育进行探索,设定科学教育的目标,激发幼儿的兴趣,选择合理的科学教育内容和课程材料,提高教师的素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孩子们带着“朴素理论”走进幼儿园,教育需要教师理解、接纳、挑战幼儿的“朴素理论”,课题研究表明:1.幼儿有他们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朴素理论”,需要我们成人尊重;2.我们知道儿童所有的思维并非都是具体形象的,儿童对于很多抽象的概念也有自己的考虑;3.课题研究让我园建立了能有效促进教师发展的园本教研机制,营造了浓厚的崇尚...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学前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传递,以及未能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特殊规律与需要的现象。事实上,儿童有着他们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这便是儿童的朴素理论。本文拟从儿童朴素理论的三个核心领域入手,对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对学前科学教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伊奥尼亚派的集大成者,赫拉克利特在古希腊哲学乃至西方哲学领域具有不可辩驳的崇高地位,虽然他的哲学是自发的,具有一定神学的神秘主义色彩,但是极其生动.他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不仅在当时掀起了巨浪,还对后世的哲学思想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包括柏拉图哲学、黑格尔哲学都蕴含着辩证法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哲学不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儿童朴素理论的科学教学过程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朴素理论将研究的取向从“儿童的概念形成观”转变为“儿童理论发展观”,该理论尤其关注儿童原有的观念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相似性与内在一致性,即二者之间具有的相似的性质、相似的功能、相似的发展过程。这给科学教学理论带来了新的视野,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科学教学过程模式,并对这一教学过程模式所体现的科学教学原则初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拉康镜像理论对幼儿主体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教育应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依据拉康的镜像理论,主体的形成需要经历前镜像阶段、镜像阶段与俄狄浦斯阶段,最终形成具有"想像界""象征界"与"真实界"三个层次的主体结构,其实质是个体在与他者交往互动中不断以他者的评价与自我的反思为参照建构完满的理想自我的过程.幼儿教育应重视儿童主体诞生的痛苦方式,关注他者对儿童主体形成的解放力量,超越主客二分的二元思维模式.在建立主体间性中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玛克辛·格林在与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研究院长达40年的合作中,通过开发美育课程开展教师教育,培育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形成了其以存在主义—现象学为主要思想基础的美育思想。格林的美育思想以人的意识的全面觉醒为目标,旨在帮助教师打破对现实的理所当然的认识,通过对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的赏析,提升自我对现实认识的意识张力,实现意识的全面觉醒,从而发现现实的其他可能性,并在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水平,发展主体意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改善负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是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富于创造性的时期,这时期的创造性水平虽然不高,却是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因此,这个时期的创造性教育理应受到深切而广泛的关注,幼儿时期创造性的培养可以从环境的创设,教师的素质和创造性的教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基于对高级学习的研究而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强调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认知灵活性理论应结合学习领域特征、考虑学生的年龄、任务难度及情绪等影响因素,运用认知灵活性超文本随机进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表征,最终达到促进迁移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本文概述了波兰尼的个体知识和缄默知识理论,分析了其对于近代以来形成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革命性意义,介绍了其在英美教育学领域内的一些主要影响,并努力结合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就其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意义开展进一步探索,以促进人们对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认识论基础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6.
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层层递进的7个分享测验,本研究考察了我国当前不同教育环境中3岁和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特征。结果发现,5岁儿童利他趋向显著高于3岁儿童,且5岁儿童在分享行为上已显出一定的策略性;学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并无明显性别差异;教养环境会影响儿童分享行为的利他性表现;在无涉自身利益或涉及自身利益但无法把控结果的情况下,学前儿童的分配行为更趋公平。本研究结论不仅反映了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且显示了特定社会文化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劳动塑造人,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前儿童人生整体发展,当前,重释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意蕴势在必行。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旨在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其施加教育影响,以培养起年轻一代的劳动素养。在实践中应贯彻教育与劳动、共性与个性、思想与行动、规约与自主、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劳动教育应当拥抱自然,走进儿童心灵,走入儿童生活,构建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它们分别揭示了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的学前双语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生活化是学前双语教育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必将促进学前双语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夏雯 《成才之路》2021,(13):98-99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现代幼儿教育要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其中,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文章从幼儿日常教学入手,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等方面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的,妇女素质水平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不论从生理学角度看,还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妇女在家庭教育中部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度,其自身素质与子女教育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