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排列与组合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概率的基础.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排列、组合问题每年必考,特别是与概率分布问题结合的题目在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ZHONGDIAN NANDIAN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难点: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解题方法的灵活多变;元素异同、有序还是无序问题的区别,解答方法的选择依据;元素、位置容易混淆,元素位置如何的对应.  相似文献   

2.
此文用递推法推出全排列、选排列、重复排列、组合和重复组合的公式,并举例用递推法解排列、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3.
肖启明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2):37-38,80
简单的组合恒等式可以由多重集的排列、组合的定义直接发现并且证明,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组合恒等式,这种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本文利用母函数法这个强有力的工具,首先列举了一些常见序列的母函数,然后利用它们证明了一类较为复杂的组合恒等式.  相似文献   

4.
引入了排列函数与组合函数,推广了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概念,获得了排列函数与组合函数的若干性质,得到了广义组合(或排列)数与普通组合(或排列)数的关系式.依据推广的二项式级数获得了一批新的组合恒等式.推导出了关于排列函数、组合函数的线性表示式、表示式系数的递推关系式和系数新公式,获得了等幂和的四个表示公式.  相似文献   

5.
张斌 《中学生百科》2012,(14):39-40
解答组合问题,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是属于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或者属于排列与组合的混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组合公式进行分析解答.同时还要注意讲究一些策略和方法技巧,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6.
排列组合应用题千变万化,其解题思路却离不开十六个字:“分步相乘,分类相加,有序排列,无序组合.”合理地分类,正确地分步是应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关键,分清是否与顺序有关是区别排列与组合的依据.在“十六字”原则的指导下,常用的解法有:  相似文献   

7.
排列、组合问题题型繁多,思维抽象,方法独特.解题时首先必须分清排列、组合的特定含义,其次应正确区分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考虑对题目进行分类或分步,运用两个基本原理进行列式,最后依据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及组合数性质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数学课标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大众化".这就必然地决定了课标课程中,数学知识的展开应该呈"螺旋状",而非"纵贯式".案例人教A版·必修3《3.2古典概型》的内容设置按照通常的理解,计数原理以及排列、组合的学习应该在古典概型的学习之前.因为,古典概型的相关计算需要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但是,课标课程将"概率"安排在必修3,而将"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安排在选修2-3.  相似文献   

9.
首先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举例,并将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排列、组合P概念从具体问题的辨别人手,得出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进而介绍排列数概念、组合数概念及其符号表示.该单元的教学次序是:基本概念的形成(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概念)→基本算法规则的掌握(原理与公式)→概念和算法规则相结合的应用(这里是以解题规律为主线,把排列应用题和组合应用题一并按其解法由易到难分层次集中而对偶地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组合数学中的计数问题,在中学阶段称为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难点,要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我们就有必要弄清排列、组合问题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11.
排列与组合这章书是高中代数的一个难点内容.学生往往感到很抽象,分不清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从本质上区分排列与组合,并能应用两个基本原理解有关排列与组合问题的应用题.下面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排列、组合问题题型繁多,思维抽象,方法独特.解题时首先必须分清排列、组合的特定含义,其次应正确区分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考虑对题目进行分类或分步,运用两个基本原理进行列式,最后依据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及组合数性质进行计算. 同时,在考虑分类和分步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有可能出现的计数重  相似文献   

13.
<正>一、目标定位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排列组合问题的最基本的原理,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理论依据,也是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已有的利用列举法进行计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计数的规律,归纳出两种基本计数原理.从思想方法的角  相似文献   

14.
排列、组合问题是每年高考的重要内容,绝大多数情况下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的难度一般以中档为主.排列、组合知识相互交错,综合性强,思路灵活,本文以2009年高考题为例,总结归纳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进一步学习概率的基础.解答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公式进行分析解答,同时还要注意讲究一些策略和技巧.排列、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1.排列与组合的区别、联系.2.处理排列与组合问题的基本策略.师:排列与组合中的基本问题主要是对特殊元素与特殊位置的安排处理.一方面,我们可以先考虑这些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处理,然后再考虑其他;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先不  相似文献   

17.
一、分类计数原理和分布计数原理的基础作用 在概率统计中,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原理,是整个概率统计的基础.这两个计数原理是人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它们不仅是推导排列与组合中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的依据,也是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而且高中数学中将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的研究都作为两个计数原理的典型应用而设置.  相似文献   

18.
以错位排列问题、上楼梯问题、染色问题为例,直观地展现了递推法在排列与组合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化难为易数学思想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计数原理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知识是必考内容,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有单独考查排列、组合的题目,也有单独考查二项式定理的,也有把排列、组合及概率综合在一起考查的,涉及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正难则反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20.
汪锋 《教育革新》2009,(8):50-51
本文就排列、组合问题的常见题型的求解方法加以归纳。供大家参考.一、定位问题——优先法对于含有限定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一般应先考虑特殊元素,再考虑其它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