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陕西农民报记者阎志林、长安报记者张宝贵合作的通讯《人粪尿忧思录》,被评为1989年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老实说,这篇报道的线索,并非我先得知。1989年12月中旬一次偶然机会,听同行谝起此事,如获至宝. 第二天,我和阎志林同志便一同骑车采访,只两天时间,就几乎跑遍了整个省城,走访了市环卫局、省土肥站、市环卫科研所、省生资公司、市城肥  相似文献   

2.
“《顶梁柱》这篇报道在安阳反响很大,有些村支书读过之后感动得痛哭不已。”安阳记者站站长李根林同志回报社开会,一见面就向我们通报了这个信息。一篇人物通讯竟然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回忆这次采访,我们认识到,要写好人物通讯,必须从政治上观察问题,从客观上把  相似文献   

3.
我和通州人民广播电台张国梁同志采写的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获得了1997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同主题、同内容的广播专题节目《图案里面也有“法”》也获得了1997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回顾这两篇新闻作品的采写过程,我觉得,立足于唯物辩证法“联系”与“矛盾”的观点,对基层记者和通讯员来说,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抓住亮点新闻的“指南针”。采写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和广播专题《图案里面也有“法”》,可以说是我将“把握联系,找准矛盾”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过程的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4.
报道赛尔江事迹的通讯《血铸金盾》发表后(见《阿勒泰报》1994年11月12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获得1994年度“新疆新闻奖”荣誉奖,受到专家、领导的好评。此前,笔者还受到阿勒泰地委、行署的通报表彰。 这篇作品从采访到见报,历时50多天,先后五易其稿,可以说凝聚了记者全部的心血和情感。 在此,略谈写作这篇通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一九八四年我采写的小通讯《深情》(《南通日报》六月十二日),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市报的一名老摄影记者,除新闻摄影作品不断获奖外,我年年也都有文字稿件获得省级以上好新闻奖。但说老实话,这些作品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都没有我2002年采写的通讯《深圳回来个新农民》花那么多精力,跑那么多路,访那么多人,改写那么多遍。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做到胸中有全局,才能掌握读者需要知道的大量新鲜事物,才能有新闻敏感新闻敏感不是记者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刻苦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记者思想理论水平的高与低,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得深与浅,对现实生活问题了解得多与少,知识面的宽与窄,都与新闻敏感密…  相似文献   

7.
没有想到,笔者在去年采写的《带着母亲上学去》在《河南日报》发表后,会在社会上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更没想到它会被评为,1996年度河南日报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被评为全省好新闻(报纸系统)二等奖! 追思拙稿采写的前前后后,笔者更加深刻体会到,“好新闻”是爱的结晶! 诚然,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首先应遵循的新闻原则是冷静地观察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保持新闻事实的原貌,但新闻工作者又是火热的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者,是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的传诵者,是真善美的播种人!因此,同样具有七情六欲的新闻工作者应是人类社会中的多情者!为爱而爱,为恨而恨,为国之兴盛而欢乐,为民之疾苦而常忧!  相似文献   

8.
当《拥抱心中的彩虹》长篇通讯见诸2007年2月5日的《安阳日报》后,好评如潮。我们回忆此次采访的整个过程,得到了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我们由衷地感谢自己所从事的新闻职业,同时,我们也深深地被张学军、许玉香夫妇及他们的一双儿女感动,让我们内心深处激荡起一份恒久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我采写的《清廉“财神”》这篇通讯,被评为陕西省1989年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事后,我扪心自问:这篇通讯究竟算不算成功?从中应汲取些什么经验教训呢? 《清廉“财神”——建行安康扶贫受到交口称赞》,发表在198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陕西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先后转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家建设银行专门打电话给人民日报表示感谢:事过半年之后,习仲勋、马文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写出感情来?怎样才能用最充沛的阶级感情,歌颂我们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最近通过采写《知心商店》(刊载于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四日河北日报第一版),使我们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知心商店”座落在武清县豆张庄公社南双庙大队,是武消县东马圈供销社在这儿设的一个小门市部。平日要供应七个村、三十六个生产队、一千四百多户农民日常需要的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以及小农具,和收购一些零星的产品。这个购销店长期以来只有女共产党员尤淑兰和共青团员刘绍祥两个人。关于他们的事迹,在未去采访之前,我们有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写的一位从弃婴、尼姑到大学生——孙乙的长篇通讯,以《唯有渴望不曾改》为题发表在3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一版头条。这篇文章报道了一位生于艰难困苦之中的女青年,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毅力终于叩开了大学之门。这篇通讯发表以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最初,我们是从团中央学校部的同志那里知道孙乙这个人的。当时正处在春节前夕,党中央号召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在共青团系统和学校系统,需要关心的是那些高校的特困生们,尤其是那些来自老少边穷地  相似文献   

12.
吉虹,海南省昌江县白沙村人。1965年于暨南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现为陕西日报高级记者,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他自幼喜欢文学,小学四年级开始在《海南日报》发表作品,中学时代就被报刊约稿。从事新闻工作以来,除写各种新闻体裁外,还写各种文艺体裁,现已正式出版著作七部。 人物通讯《旱原情》荣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传得很快。最近,我从海南回来,大家见到我都表示祝贺,总编尹维祖也表示祝贺,特别是省委书记安启元、副书记刘荣惠也给尹总打电话对我们表示祝贺。对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和鼓励,我们十分感激,谨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并把大家的深情厚意变为我们今后工作的精神力量。 《旱原情》获奖后,《新闻知识》、《今日陕报》等都约我写体会文章。盛情难却,只好谈些粗浅体会。 首先,要有创优意识。近几年来,报社领导重视报道质量,重视抓典型、抓优质稿件,还把今年定为“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人物通讯《申纪兰的市场观》去年12月19日在《长治日报》发表后,很快就被中央多家媒体转载,一家地方报纸的一篇文章,能够得到如此反应,  相似文献   

14.
记得一位诗人说:春天的玫瑰花芽,不是亏了太阳照拂,怎能露出娇艳的色泽?人类生活,若缺乏情感的点缀,便要沦到干枯的境地了。写人物新闻也需要真情实感的渗透。否则人物将成为“瘪三”。这里,就我采写人物通讯《脚印》过程,在捕捉动情点方面谈谈体会。选主题要动情《脚印》一稿,去年先后被《农村工作通讯》、《新华日报》等报刊采用,并被《新华日报》党的建设专栏评为1990年度优秀稿。这篇稿件被采用和评优,与文章主题是否动情有相当大的关系。《脚印》的主人公叫胡爱华,是盱眙县马庄乡党委书记。我在采访他之前,就从县委有关部门听到不少他的事迹介绍,如他能够抓住党建工  相似文献   

15.
经过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人新事新思想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些新人新事新思想,都是带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萌芽的新生事物,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但是,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千差万别的,因而  相似文献   

16.
我发表在1995年3月27日《西安日报》一版的通讯《“凉皮”议员》,继获得第四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好新闻二等奖后,最近又获得1995年“陕西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这篇小稿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觉得关键得益于以小见大,开掘较深,从特定的角度贴近了反腐倡廉的大气候,顺应了民心和民意。 1995年3月,我参加西安《税收与社会》杂志创刊10周年纪念会,听到一位农民作者朴实生动的发言,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向身边的人一打听,方知农民作者叫蒋普权,是个蓝田县卖凉皮的个体户,他因爱提议案出了名,被十里八乡称为“凉皮议员”。当时我就萌发了要采访一下这位农民作者的念头。当天中午,蒋普权就要赶回去。临走前,我和他匆匆交谈,采访了他提议案的一些经历。后来,又到蓝田县城他的凉皮摊点和家中去了一次。  相似文献   

17.
回想起我在长安报当记者时采写的一些获奖稿件,通讯《青山隐隐作痛》(原载1998年7月14日西安日报二版)一稿的采写体会最深刻,也最难忘。这篇通讯稿件分别荣获’98陕西新闻奖二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环保好新闻奖。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够多次获奖,得益于深入调查采访,得益于对热点问题进行冷思考,得益于敢于采写批评稿件的大无畏精神。挖掘重要的独家新闻和质量上乘的新闻稿件,记者们可以说是各有高招。我的体会是,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抓到更多的好新闻。我的家乡就在西安市长安区秦岭深山,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18.
当《拥抱心中的彩虹》长篇通讯在2007年2月5日《安阳日报》刊出后,好评如潮。我们回忆此次采访的整个过程,得到了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我们深深地被张学军、许玉香夫妇及他们一双儿女所感动,让我们内心深处激荡起一份恒久的思索。快人一步的采访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重点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多,探讨如何搞好重点工程的报道,已成为新闻写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重点工程是一个地方经济建设成就的标志,是基本建设中的重头戏,每项工程都有大量的文章可以写。这些年来,我省新闻界在这方面有一批力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篇幅过长,动辄数千言;主题不新,在文章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十一届亚运会第一捐款人的颜海霞,确实令国人瞩目,更令新闻媒介所瞩目。面对这样一位新闻人物,作为一名基层业余通讯员,我是怎样抓这条“大鱼”的?又是怎样抓住这条“大鱼”的呢? 3月2日晚,邻居家一个中学生在我家玩,当电视上放到江苏新闻时,他突然说:“颜海霞上电视了”。我问他是怎么认识颜海霞的,他说:“她与我们是同学,她家就在气象站西边”。我的眼睛亮了起来:就在气象站西边,离我家很近呀,这条“鱼”如果真的放掉岂不可惜。“走,带我去!”我拿了一支笔、一个本子,穿着棉拖鞋匆匆向颜海霞的家走去。时针已指向20时40分。一进颜海霞家,哎唷,这不是老熟人么!早在10年前我就认识颜海霞的父亲颜士庆了,从心理上首先打破采访这个特殊新闻人物的戒惧,闲谈中得知,2月28日和3月1日《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