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月11日,纪念穆青逝世五周年——新闻名篇与名记者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17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29日,在一代新闻宗师穆青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召开了全国首届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我们选了几篇研讨会上的稿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穆青的研究文章一并发在这里,以此来纪念穆青同志。  相似文献   

3.
像穆青那样孜孜以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记者穆青逝世,《文艺报》发的消息连标题(未计标点)共计99个字。笔者读了这则讣告性消息,并不感到单薄,倒是颇受启发。印象最突出的一点是穆青靠自己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和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的位置。这也启发记者和通讯员既要重视被采用稿的数量,更要追求被采用稿的质量。《文艺报》刊发的消息共两段,其前一段是:“曾创作《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等名篇的穆青,10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就这么一句话把穆青是著名记者,他用写文学作品的功夫———“创作”来…  相似文献   

4.
儿子·朋友     
灯下,我把今年第一期《新闻知识》上刊登的关于老记者穆青与农民交朋友的故事,已读了多遍.每读一次都有一股激情在升腾。穆青结交了许多农民朋友,视庄户人为知己,除了用笔去讴歌他们的平凡的业迹外,诚恳地把农民当自己的朋友着待;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按说,新华社社长这个‘官’已做得不小了,但他却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儿子。他会的各种人中,常有衣衫不整的农民,他请他们吃饭、逛北京城,一位农民逝世了、他深情地撰写了碑文,这是一种多么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29日,在一代新闻宗师穆青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召开了全国首届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我们选了几篇研讨会上的稿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穆青的研究章一并发在这里,以此来纪念穆青同志。[编按]  相似文献   

6.
曾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新闻名篇享誉全国的一代名记者穆青,于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穆青祖籍河南杞县,1921年生于安徽蚌埠。青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37年参加八路军从事宣传工作,1940年到延安,并就读于鲁迅艺术  相似文献   

7.
当得知穆老身体欠安时,我遂与几位朋友商议,准备去北京看望他老人家。然而,时隔仅仅一个月———10月11日,晴天一声霹雳,“穆老逝世了”。穆老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时,我正在开封读中专,从此记下了焦裕禄,记下了穆青。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刚刚学新闻时又以此文启蒙,精心研读,从而踏上新闻之路。穆老在我的采访本上题词“勿忘人民”,勉励我牢牢地扎根于人民群众1991年1月10日和23日,穆青同志在新华社五楼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两次单独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开怀畅谈。平缓的话语,似甘洌的清泉,滋…  相似文献   

8.
惊悉穆青同志逝世,我万分悲痛。2003年10月14日晨,我从西安尊德中学向穆青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1小时后,新华社办公厅来电答复,已将我献的花圈敬放在穆青同志的灵堂。穆青是原新华社社长,是我党新闻工作的老前辈、著名的记者。几十年来,他与全国著名的植棉模范吴吉昌有着深厚的友谊,作为吴吉昌植棉经验写作组组长,我曾是穆青与吴吉昌友谊的历史见证人。如今,两位老人已先后作古,往事的回忆,记忆犹新;深切的交往,终身难忘。一吴吉昌是从山西省闻喜县涑水河畔棉花地里走出来的普通棉农,这个普通的棉农,忧国忧民,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钻研精神,…  相似文献   

9.
穆青是中国当代著名记者。他的作品记录了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前进步伐,震撼着几代人的心灵。《人民记者穆青传记》从1937年穆青16岁参军抗日写起,直到2003年10月11日患病去世,翔实、准确、全面地描绘了穆青正气浩然、胸怀若谷、质朴无华的人生轨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穆青发掘、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10.
怀念高扬     
《档案天地》2009,(5):60-61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高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3月29日14时1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相似文献   

11.
穆青是中国新闻界一颗耀眼的巨星。2003年10月11日3时20分,这颗星陨落了,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大损失。挥泪送别一代名记者、一代新闻宗师,缅怀他半个多世纪中做出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人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穆青把人民看得很重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很重。在人民心里,他不仅是不朽的,而且是常青的。他是人民真正的朋友我到光明日报社之前,在新华社工作了28年,其中在河南工作了18年。穆青是我的老领导和良师,他把老家河南作为调研采访基地,每年回去一次;在同他的多次接触中,我亲身感受他的政治家风范和高贵品格,感受他与人民群众真正…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0月,我有幸陪同新华社原社长、在新闻界享有盛誉的老记者穆青同志在河南林州市(原林县)访问了两天,采写了《穆青情系红旗渠》现场新闻(以下简称《情》文)。此稿相继被省内外一些报刊采用。当时,我也陆续接到北京、郑州、安阳、林州市不少读者朋友的来电、来信。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副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秘书长、出版史家方厚枢同志,因病于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10月21日上午9时,方厚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告别厅举行。新闻出版署原署长宋木文,新闻出版署原副署长刘杲、卢玉忆,中国出版科学研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穆青逝世五周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今年10月召开了题为“新闻名篇与名记者”的全国学术研讨会。这是吴廷俊教授在会上的一个发言。我们选登在这里,期望有助于名记者的研究,期望涌现出更多真正为人民鼓与呼的名记者。——编者  相似文献   

15.
穆青是中国新闻界一颗耀眼的巨星。2003年10月11日3时20分,这颗星陨落了,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大损失。挥泪送别一代名记者、一代新闻宗师,缅怀他半个多世纪中做出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人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穆青把人民看得很重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很重。在人民心里,他不仅是不朽的,而且是常青的!他是人民真正的朋友我到光明日报之前,在新华社工作28年,穆青是我的老领导和良师。他把老家河南作为调研采访基地,每年回去一次;在同他的多次接触中,我亲身感受他的政治家风范和高贵品格,感受他与人民群众真正的血肉联系。在河南流传着穆…  相似文献   

16.
钟声 《军事记者》2002,(2):52-52
解放军报社干休所原行政助理员、退休干部程留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11月22日17时35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61岁。  相似文献   

17.
刘通 《青年记者》2017,(2):125-126
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中,有不少新闻名篇佳作都与穆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个党员群众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新闻作品,深入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被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所感动.这篇饱含深情的作品,也深深折射出穆青和焦裕禄之间对于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共鸣.焦裕禄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信条,有人因此称他为“新闻界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18.
8月27日,《人民日报》登了两条报丧新闻(均系新华社8月26日电讯):一条是,原国家商检局总顾问廖体仁于7月23日在北京逝世;另一条是,浙江省军区原顾问宋治民于5月15日在杭州逝世。当读者得悉这两位同志谢世的消息时,已是他们分别作古35天和104天之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李守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8月31日20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李守仁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9月9日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举行。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部  相似文献   

20.
14年前,我采写了一篇题为《胡耀邦的最后七天》的长篇通讯,由于我当时并未完全搞明白的原因,这篇原计划发新华社通稿的稿件没有发出,只在发往海外的《?望》周刊海外版上登了一下。1989年4月15日清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同志逝世,这一噩耗震动了海内外,使亿万人民异常悲痛,海外有些媒体趁机散布了一些有关胡耀邦同志死因的谣言。为了澄清事实,也是为了将耀邦同志辞世的具体情况告诉我国人民,新华社社长穆青决定由新华社记者采写一篇有关耀邦同志从发病到最后逝世这7天治疗过程的稿件,供国内各报台采用。穆青同志把这任务交给了我,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