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浙江档案》2004,(5):42-42
“夫人”一词,古今都能用,问题是用的场合有讲究。“夫人”是尊称,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即只能说“您的夫人”、“他的大人”,不能说“我的夫人”。这是几千年的老规矩,老传统。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一品、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被封赠为“夫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员在对外场合就自称其妻子为夫人。清末梁章钜写的《称谓录》一书“对人自称妻”下面共列有六种称呼:“内、内子、内人、室人、荆妇、山妻”,唯独没有“夫人”一词;而在称人之妻下面则列有“夫人”一词。要想从规范的文字作品中找到“对自己的妻子”可…  相似文献   

2.
目前“詞汇”(同“詞彙”、“辞彙”或“辞汇”)一詞用得很乱,許多人用它来代替“詞儿”“詞語”等,都是不对的。“詞汇”和“詞”(“詞儿”)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詞。“詞”是指語言里一个一个的詞說的,比如”这是祖国美丽的春天”一句話中就包含了六个詞;”这”、“是”、“祖国”、“美丽”、“的”、“春天”。詞汇却不是指語言里一个一个的詞說的,而是指一种語言里全部  相似文献   

3.
“演绎”是一个当前使用频率颇高的词,它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刊物上,借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用得特“火”。似乎可用在任何对象上,似乎可与任何词语相搭配。其实,这样的词是不存在的。因此,“演绎”用得那么“火”,就有些不正常了。说不正常,是指它存在着超限使用的问题,主要是乱用和滥用。这样,就有必要对它的用法略加评析,以坚持其正确用法,避免或纠正其乱用滥用所造成的错误,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畅通。为着上述目的,就需首先弄清该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据词典的释义,它有两个义项(有的词典认为它只有一个义项),即:…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一词一时在各种媒体上蛊行起来。如:《××越来越国际化了》、《建设国际化旅游都市》等。其实,上述中的“国际化”这种说法是不规范的。“国际化”的同义语是“国际共管”,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统治或管理某一地区、国家或某一国家的部分领土”。因此,今后我们再遇到上述类似说法时,可改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性”或“国际级”都市、“国际旅游都  相似文献   

5.
张港 《新闻三昧》2005,(10):56-56
节缩,是临时去掉字数较多的词的部分字,使之成为字数较少的词的语言现象。节缩的目的是方便交际,“彩色电视机”节缩成“彩电”、“人寿保险”节缩成“寿险”、“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节缩成“国寿”、“非典型性肺炎”节缩成“非典”,“非典型肺炎疾病保险”节缩成“非典险”,这样一来,写着省事,说着便当。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使用节缩词是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乱用“国际化”一词的问题,阅评简报提醒过多次,可至今错用现象仍时有发生。这是一个政治、政策性极强而又十分严肃的问题.不得不再次提出,旨在引起真正重视。  相似文献   

7.
根据“面向”一词的词性及命题规则阐述了文题中“面向”一词错误用法及正确用法。  相似文献   

8.
9.
数字“一”与“1”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一”与“1”的用法●李喜婷【郑州数字“一”与“1”是编辑工作中遇到最多而又最难使用的数字。“一”的用法比较普遍,不仅能与量词连用,而且还能与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等连用。“1”的用法则较局限,仅能与量词、计量单位连用或表示时间时使用。尽管国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由湖南卫视首次推出的《超级女声》,作为大众声乐文化活动通过电视、通信等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迅速走红,如今《超级女声》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当初与“超女”等一起“暴发”的“PK”一词却在媒体上丝毫不减火爆,成为2005年流行语,我们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报纸、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就会立即感觉到“PK”的运用之广、作用之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就停止使用"蒙古大夫"一词提出要求,但各地因不当使用"蒙古大夫"一词引发名誉权纠纷的案件仍有发生,部分案件还出现了矛盾激化的局面。为此,最高人民法院郑重提出关于停止使用"蒙古大夫"一词,依法保护蒙医药工作者名誉权的司法建议。为避免出版物用语不当引发蒙  相似文献   

12.
晓言 《中国广播》2007,(11):79-79
提起“炒作”一词,不少同志的第一反应:它是个贬义词,认为媒体运用炒作手法,炒作新闻制造轰动效应、提升自己争取受众、拉动广告的做法,会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①(edit)以公开发表文献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方针确定选题,组织、选编、修改稿件和装帧设计等工作,是新闻出版工作的中心和首要环节.既是事务性的劳动,也是知识性的创造,对出版物质量的优劣有直接的影响.②(edit)简称“编”.将零散资料或单篇著作汇编成册,并对内容加以编排、整理的著作方式.包括整理、编定、编订、选辑等.③(edit)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时,通过数据的增删编排对数据格式加以修改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一家报纸报道某地成立了“粮食银行”,笔者初始以为该地粮食部门也设立了银行,待仔细阅后,方知该地粮食部门办了一家专门为群众免费保存粮食,群众随时凭条去取的企业。此外一些地方又出现什么“绿色银行”、“森林银行”等。笔者认为,给单位定名时请不要随意使用“银行”一词。银行是一专有名词,指经营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由于其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性,我  相似文献   

15.
兀立 《新闻三昧》2005,(6):56-56
重头新闻、重点报道,作一个好的标题,能起到“题好一半”的作用。但这次,汇报周玉明对张云泉的报道,写的长篇报告学(上下、4月7日8日分两天登完),为何起了《天生的信访局长》这样一个标题呢?遗憾,很遗憾。  相似文献   

16.
“知识”一词有两种含义。在古代常见的一种含义是指相知、相识的人。这在上古的书籍中已有记载。如《管子·人国》:“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但现代更多的是用的知识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人对事物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篇文章写好后,作者在送审或寄给报刊社时,都爱写上“敬请斧正”几个字。那么,你可知晓“斧正”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斧正”的典故出于《庄子徐无鬼篇》文中。大意是说有个楚国人,他的鼻子上粘了一层白泥土,就请旁边的木匠给他擦掉。这位木匠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高超本领,竟挥动斧子一下把白泥土砍掉了,丝毫也没有伤着鼻子。后来文人学士就将此引典到修改文章上,称之为“斧正”,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8.
《出版视野》2010,(2):43-4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镇压赤眉军。大军在回溪被赤眉军打得大败。冯异只与很少几个部下逃问营寨。他开始招回逃散的士兵,重整旗鼓。决战时刻到了,  相似文献   

19.
修改文章何以称谓“删削”,说来话长。早在战国时代,由于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于是人们就把竹子或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来写字。这些狭长的小竹片叫“竹简”,也叫“简策”;狭长的小木片叫“木简”,又叫“版牍”。据考证,竹简和木简上的字都是用毛笔写的。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有时难免会写错。为了纠正写错的字,人们通常都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5,(5):33-33
[留学生]一词的使用始于日本人。唐代,日政府派遣使臣来我国汲取先进文化,由于使臣是外交使节,不便在中国滞留时间过长,为了保证充分地汲取中国文化,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遭唐使时,同时派遣[留学生]与[还学生],所谓[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是随同遭唐史一同回国的学生。[留学生]一词就这样被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