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他还强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我们在研究《人民前线》报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报纸宣传质量和引导水平时。提出了“三力”的目标,即提高导向力、扩大影响力、增强亲和力.并以此作为报纸宣传改革创新的标准和尺度。  相似文献   

3.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宣传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始终坚持“三贴近”,增强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呢?本文仅就这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闻宣传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闻图片如何实现“三贴近”,增强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成了我们摄影记者当前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5.
黄泰林 《军事记者》2010,(11):49-50
典型报道是一种以教育、引导和启迪大众为新闻理念,以代表性材料诉求一般性现实的宣传报道方式。组织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体在新闻宣传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党报为了配合形势,引导大众,统一认识,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常常要用大量最有说服力的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本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媒体的快速发展,读者对阅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过惯了计划经济生活的党报,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宣传的一个重大党性原则。舆论引导应讲究引导艺术。引导艺术越高明,舆论引导的作用就越大,效果就越好。 一、更新传播观念,由以传者为中心转为以受者为中心。 要办好专业报,必须在传播观念上来一个变革。由居高临下的单向传播转为平等式的双向交流。专业报作为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的机关报,要发挥喉舌作用,不能“我办报你看报,我卖你买”,应注重读者的平等参与。今天,广大读者已不再满足于被动的受传方式,更希望通过参与办报,表达自己的意愿,看到满足自己阅读目的、阅读倾向的内容,也使专业报在体现其自身价值选择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读者的整体期望。 由以指导为主转为指导与服务相结合。这绝不是要削弱报纸的指导性,而是要增强报纸的服务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要拓展为读者服务的内容,为其办实事,寓指导性于为读者服务之中,使读者感到这一报纸可亲,以至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由生硬的教育转为生动活泼的感情沟通。希望通过传媒得到感情沟通,是新时期广大读者的需要。实践证明,那些最能打动读者心灵和感情的报道,其新闻内容和写作技巧也更佳。  相似文献   

8.
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三贴近”,增强企业报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笔者认为,只有在改进内容、改进形式、改进作风上下工夫,才能切实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落到实处,使新闻报道反映现实生活,满足读者要求,在改进中贴近,在贴近中引导,在引导中服务,以赢得读者的信任,保持企业报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更是新闻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有悖于“三贴近”的表现 1、报人缺乏“三贴近”意识。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写什么,怎么写;选什么稿,不选什么稿,不是按“三贴近”的标准去思考,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心中没有读者,没有群众。 2、会议报道、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过多过滥。“张三”指出,“李四”强调,名目繁多的会议、众多领  相似文献   

11.
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新闻人重新上路,奔赴基层,贴近并感受大地滚烫的热度!“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自基层且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两会”报道是各级党报的规定动作,也是一年报道的重大战役之一。如何让“两会”报道更可读、可亲、可感,对读者更具有亲和力,是一个值得努力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除了在内容上做到准确、及时、全面,更加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外,在报道形式上,注重与读者、代表委员和网民的互动,是增强“两会”报道亲和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年初,“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在《烟台日报》启动,报社就提出:要通过“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实现一次新闻创新观念的提速,让学习教育的成果体现在新闻改革和创新的新举措上,体现在采编人员身体力行“三贴近”的新气象上,从而把《烟台日报》打造成一张内容全、报道深、品位高的报纸,进一步提高其在报社发展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增强其媒体亲和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水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十分强调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3,(9):48-48
以“维权”见长的劳动午报,继续扩展自己的优势,报纸特色更加鲜明。据7月上半月13期报纸的不完全统计,刊发本市有关维权方面的报道,就达120多篇。其主要特点是: 一、面向职工群众,以法律、规章为准绳,协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围绕维权这个中心,开辟了《维权行动》、《维权评论》、《举案说法》、《维权进行时》等众多小栏目。揭发侵权事件,评说问题是非,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读者读之有用。  相似文献   

16.
茹红 《中国广播》2010,(2):42-43
“三贴近”原则是广播电视实践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广播作为一种听觉文化,其“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便是可听性。具有可听性,才能真正提升广播的生命力。本文结合厦门经济交通广播的特色,从广播与听众的关系、广播报道的着力点及节目的服务性与实用性功能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广播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17.
曲桂华 《记者摇篮》2004,(10):54-54
随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走向市场已是指日可待。企业报要想在竞争中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于强手如云的报林之中。必须从坚持“三贴近”,增强报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人手。曾经因拍摄《倒下的士兵》、《诺曼底登陆》等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照片的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这是他成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亲和力,不是记“写”出来的,也不是记“想”出来的,更不是记“装”出来的,而是记心灵深处真诚的流溢,自然的进发。先有“心”的亲和力,后有“人”的亲和力,再有“”的亲和力。只有在这种感觉、这种层面、这种程序中寻找和产生出来的亲和力,才是强大的、深沉的、久远的;才是读真正需要、记真正追求的。产生这样的亲和力,最需要、最管用的就是记有颗永远为普通群众而跳动、而滚烫的心。用句新话说就是:记,要让心灵与普通群众相融通。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中央领导集体从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出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人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这为地市党报提高摄影报道的质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指明了方向。摄影报道如何落实“三贴近”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中央领导同志就改进和加强新闻报道工作提出,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当前强调坚持“三贴近”,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报的报道工作,增加“三贴近”的新闻报道,服务大局、服务读者,在贴近和服务中提升党报的影响力、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