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教学中,写作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语教学中,让我最烦恼的,就是学生作常常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学生作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语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眭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出发点,多角度、多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出题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批改”.是传统的作教学指导模式。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其选材千差万别。写作方式千变万化,我们应当为学生的察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在作教学中要改革僵化的教学模式,以“贵创新”为指导思想,大张旗鼓地在学生作中提倡创新精神,指导学生确立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现就小学作创新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训练毕业班学生的看图自命题作时.我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研究图形。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图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拟出精彩的作题目.激发学生的作兴趣,使作题目与章内容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作教学中,影响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修改作。一篇作的质量虽然与构思、取材等关系很大,但修改往往决定一篇习作是否成功,一篇好作可能就是在多次修改后产生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促使学生自己努力改好作,先做到学生自改,然后在教师精改,评讲之后再加以修改,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中学,初一年级作从何处人手呢?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广大语老师的问题。农村环境自身的弱点,即缺乏化氛围,学生见识少,阅读量少,学素质差。这是学生作差的根本原因。如何让农村中学的学生也能写出好作呢?在实践中,我渐渐认识到:应该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学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从内容到形式做出的整体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就一篇作所进行的心理沟通,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激情的呼唤,对学生作兴趣的培养。教师的评语,字字关情,好的评语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获得信心和力量,从而喜欢写作,写好作。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评语呢?下面浅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合作作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活动的基础上,它使学生的作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交往和自主发展的过程。合作作改变了已往教师布置、学生作的单向被动训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取先前的生活“经验”,并在合作中通过相互点拨,相互比较,从而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厚积素材,顺利地进行写作活动。当然,在作教学中,真正达到有效合作,还需要作教学中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上的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8.
眼下一些学生“望兴叹”、“谈色变”。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交际作摆脱了为作而作的无病呻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作就是生活中的一次次现实的言语交际。是生活的一种需要。我在交际作训练中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大普罗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为把。”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既是学生多种智能的综合,又是学生心灵的展示和个性的表现。作命题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何顺应学生思维形成的规律?我在作教学中,运用同题系列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基础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下面举例简介我设计同题智能型命题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高考有20%的学生失败在作上,由此看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命运。所以,找出学生作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成秀梅 《现代语文》2006,(10):113-114
作教学,作为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传统的作教学曾一度成为人们的众矢之的,因为它存在训练机械化、重技巧、轻感悟的倾向,学生作“千人一面”;套话、空话甚至假话大行其道,学生过多地迎合题目及出题人的意图和要求,为造情,编造生活甚至大逆不道,例如1998年高考作《战胜脆弱》。从教师层面来看,缺乏理论指导和建树,训练随心所欲、缺乏层级和序列,以应试为要义,重传授写作技巧、轻学生体验和感悟;从学生层茴来看,作感情及内容缺乏真实性,学生怕作、厌作的问题突出。作教学机械、刻板,了无生气,仿佛成了语教学的“顽疾”,语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过去中小学作教学存在着诸如以教师为主体、追求作的纯技巧性、缺乏个性和个体感受及考场作等弊病。当前的中小学作教学应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把作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打破作教学的僵化模式;第二,将作教学寓于素质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作主体意识;第三,在更新作教学观念的前提下,采用新鲜活泼的作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怎样创新作教学,怎样在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作教学占了语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教学。从“创新作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  相似文献   

15.
进行片断训练,写作技法训练,综合作训练,是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三大步骤,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批改与讲评,使学生在愉悦中,提高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教学是语教学及教改的重要课题,面对未来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何在作教学中有所突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利于培养现代化的开拓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就作教学从何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论述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徐玉英 《贵州教育》2014,(16):29-31
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改变了过去“作前指导、学生作文、作后评改”的模式,更加突出学生主体,更加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其大体流程一般为:作前指导、学生作文、作中指导、学生修改、作后评改。其中的作中指导,是以评议、修改学生习作初稿为教学内容的现场指导:它有别于作前指导和作后批改、讲评,它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帮助学生形成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引导学生把习作完成得具体真实的重要抓手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作是学生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因而学生的差异表现在作方面就更加明显。教师在作教学中应重视“差异”教学。  相似文献   

19.
国晓华 《现代语文》2006,(12):102-103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作水平有一个明显的分层:好、中、差。教师只有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较为科学的具体分析,才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在对差生作指导之前,教师必须先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诊断,到底什么地方差,而不是笼统地说这个学生的作水平很差,只有查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对初一学生作的分析,我们发现,作写得差的同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教学的重头戏,一直被视为一大难题。面对作,老师常叹难教,学生更叹难写。部分学生甚至谈作色变,望作生畏。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克服面对“作”产生的恐惧感,培养起他们对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作,轻松作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让学生作快乐起来,就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