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素质教育离不开社交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作为社会交往的规范,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从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论证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离不开社交礼仪。学校应把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就业的需要,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培养我国的劳动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由于各校教育模式的不同,所培养出来的劳动力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尤其是在社交礼仪方面的培养,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了职中学生的就业水平和社交能力。社交礼仪在职业教育中体现的越来越重要,做好职业教育中的社交礼仪教育,对职中生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得体的言、谈、举、止在人际交往中是人们共同希望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该文阐述了礼仪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实训的目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加以认真探索,意在养成学生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的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  相似文献   

4.
《社交礼仪》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是几种学科交叉的优秀成果,其中包含有关学,它在本门课中无所不在,无论是仪态美、形象关还是举止关、心态关,是礼仪教学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5.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一种社会活动。礼仪产生于交际。是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建立和谐交往关系的必要条件。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相辅相成。当代外语教学中引人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社交礼仪》课程教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社交礼仪教学的最佳方法应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根据社交礼仪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列举实例、展开讨论、模拟演示和电化教学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对社交礼仪的不够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求职心态,谈谈求职中应注意的礼仪知识及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论社交礼仪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交礼仪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必须要打破传统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训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不同礼仪场景开展多样性模拟教学模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营丽萍 《湖北教育》2005,(11):51-5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更成为人们生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知书达礼,以礼待人,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衷肠”。这句顺口溜是对现代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交际现状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走出国门成为许多国人的选择,但是随之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文明地位。除此之外一些违反社交文明的问题也频频出现,社交礼仪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许多高校开设了社交礼仪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同时由于学校的设备跟不上,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门课程上开始出现了弊端。教师为此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而更直观的教学微视频课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基于此,主要对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建立社交礼仪课程的主要意义、建立社交礼仪微视频课程的重要意义及如何进行微视频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这篇论文以中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为研究方向,介绍了委婉语产生的背景,中西方委婉语的差异以及影响这些差异的原因。笔者希望通过对研究中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能够减少跨国际交流的阻碍,使得谈话顺利得体地完成。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整体观和功能论的理论方法,对佤族的丧葬习俗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文中从自然环境的生存法则、原始宗教的灵魂观念和天人合一思想的作用等三个方面解读佤族丧葬习俗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归结出佤族丧葬习俗所承栽的伦理教化功能、调整社会关系功能和生态环保功能等三项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与变迁:贵州社会结构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动过快的民族结构、发展失衡的区域结构、差距拉大的城乡结构、改善有限的就业结构、发展滞后的职业结构,是"两欠"贵州社会结构变迁的本土化特征,表明当前我省社会结构发展尚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期,要实现现代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还需走相当漫长的路。  相似文献   

14.
Different nations have different social cultures, and the social culture of every nation is develop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language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social culture, which enables language to possess national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Word is the smallest, independent, meaningful linguistic unit of language. It can well reflect the national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synchronic aspec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n word meaning is mainly embodied in conceptual and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word. The incorrespondence of word meaning is a phenomenon that exists in both conceptual and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word among different languages. From diachronic aspe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causes some changes of word meaning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 social culture plays a key role in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mastery of a language.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in?tensified.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word views and values may inevit...  相似文献   

16.
1931年 3月 1 9日 ,德国和奥地利政府签订了旨在建立关税同盟的统一关税协定。德国之所以积极倡导建立德奥关税同盟 ,是要为其政治扩张和建立中欧霸权创造有利条件。欧洲各国则基于各自利益对此反应不一 ,法国惧怕德国复兴与壮大 ,因此坚决反对德奥关税同盟的建立 ;英国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巩固欧洲和平的考虑 ,在法德之间扮演调解者的角色 ,从而暴露出其外交政策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党的执政地位的影响和冲击的分析,认识用"三个代表,,思想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衍生出"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九月九"等民族传统节日并形成了独特的礼俗,通过以这些节日礼俗作为一个窗口可以透视这一优秀民族的文化心理,探讨节日礼俗的特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学伦理起源、成形于先秦诸子学说的倡导和文学对社会伦理教化功能的理论自觉与实践,并随中国社会的变迁而流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占据正统政教地位的儒家诗教进一步强化了文学的社会伦理功能,并使之成为影响制约历代文学的主流文学思想。及至近代,剧烈社会动荡下的文学伦理表现出对人文精神强烈的重溯倾向,文学返璞归真。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伦理在政治文化的过度牵制下而异化,并一度疏离文学话语本身。新时期,尤其是社会转型期,文学伦理的倡导和回归,已然成为当下文学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必须。  相似文献   

20.
礼仪属于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