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化学反应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抓住这些守恒关系,将其运用于化学计算,常会使一些化学计算题迅速求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数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比较分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和美国高中主流化学教材《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中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内容编写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材(及教学)改进建议: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定义应以净能量的吸、放为标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情境应以贴近生活为导向;反应热的单位应以概念辨析为抓手;能量变化的过程与结果应以详实的描述、图示与案例为基础;问题(任务)的呈现应突出思维性和知识性;结构(线索)的设计应凸显整体性与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聚焦“新能源的开发”社会热点问题,以“氢能的利用”为项目主题,融合STEM理念,围绕“制氢-储氢-释氢-用氢”等核心任务和技术手段,设计驱动性问题,突出综合运用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科学原理解决氢能转化问题,渗透工程思维的培育。融合STEM理念形成物质利用的思维模型,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科学与审美 ,从人类社会生活的两极走到了一起。一个新的概念“科学美”也随之诞生 ,并成为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章节。但是科学与审美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 ,科学对于审美是排斥的、背离的。科学中所存在的美并不能简单定义为“科学美” ,科学中存在着美 ,而“科学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例阐述了高三化学复习课课时作业的设计.在分析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的基础上确立课时作业目标;基于作业目标探讨了课时作业的框架设计、作业题选择、课时作业形成等课时作业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对课时作业设计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张宗侠 《学苑教育》2012,(22):62-62
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等.利用“守恒”定律解题,不用考虑过程细节和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些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从而达到速解、巧解化学试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涉及到化学反应的计算题千变万化,但只要我们抓住化学反应的实质,那么不论怎么复杂的计算都可化繁为简,迎刃而解。特别是终态分析法,在分析清楚化学反应的过程后,只需考虑反应的最终结果,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从大处着手,借助守恒思维,往往能出奇制胜,有令人惊叹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考化学试题是化学学科教育及测评专家立足化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而研制的用于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的高水平试题。深入剖析高考化学试题,能够帮助教师站在专家的学科视角反思对化学学科的理解,促进关键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在化学计算题中数字千变万化,但解题思路和基本方法是不变的,可以根据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或者根据物质的量计算.它们是化学计算中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但由此衍变出的各种解题的技巧、方法,使得化学计算更加简单化,如守恒法是计算题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所谓"守恒法"解题就是利用一个体系变化前后的某些量之间的等价关系,以此作为解题依据,推理得到正确答案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以避开某些繁琐的中间过程,避免书写复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常用的守恒法有质量守恒、元素(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下面就  相似文献   

11.
化学观念表征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四个维度建构了化学观念体系,具体包括元素观、微粒观、相互作用观、变化观、实验观、价值观等.以变化观为例,深度分析了教材中"变化观"的内容架构与层级进阶,并提出观念建构的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反思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文章以"化学反应的方向"的教学为例,介绍了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化学学科理解需要追溯核心问题、理清认识视角及思路、明晰概念(或知识)的层级结构、确定知识承载的素养发展功能等。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为例,既凝练了单元大概念,确定了知识承载的素养发展功能,并制定了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又实施了“板块—任务式”教学设计,开展了以“青团”为主题的情境问题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化学计算永远面临着思维求异和解法优化的问题。化学思想是解题方法的指南,中学化学计算的基本思想有转化思想、守恒思想、数化结合思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思想等,由此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解题技法,下面就将常用的“守恒法”的种类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15.
巩佳利 《化学教与学》2023,(11):20-24+70
在发展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目标统领下,以研究HI分解反应相关真实问题为载体,将素材、知识整合,设计基于学情的精准化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化学反应及速率变化的认知,建立问题的一般分析、解决思路,历经证据推理过程,发展证据推理核心素养,进而养成基于阅读的终身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分析了所发出并收回的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课程的353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为态度题和印象题。态度题包括对课程内容、课堂模式、考核方式与知识分享方式。印象题涉及班型、对课程本身的印象(未开本课程的学生)。本文逐一分析了每个题每个学院的选择意愿和比例情况,并对文理科分别总结和分析,也对总的结果进行了解读。所有的结果都表明,我校学生对本课程热情很高。对课程内容的支持率均超过90%,他们愿意为了家人的安全、食品安全、洗化用品安全而学习本课程,并愿意与人分享,只是对考核方式和课堂模式有所存疑,但所占比例不大,这一点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磨合、改进。  相似文献   

18.
“变”是化学的主题,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化学知识的丰富多彩.“不变”又蕴含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掌握了“不变”,也就拥有了学习化学的一种必备思想,也就掌握了解决化学问题的一把“杀手锏”.下面仅从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守恒谈谈对“不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科学课本中有一条极其重要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由此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中的同一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生成物)中该种元素的质量总和——“元素守恒”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耿淑玲 《化学教学》2021,(2):3-6,25
20世纪后半叶起,由于科学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发展的影响,科学哲学出现了"文化转向"。转向后的科学哲学对化学教育有如下启示:在观念层面上,将化学(科学)看作一种文化过程,化学教育是传承化学科学文化的过程;在实践层面上,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文化素养,课程内容选择上开始重视化学科学的文化价值,在课程实施中展现变化之学的魅力,课程评价上着眼于学生精神文化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