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1年国内首次明确"微课"概念以来,国内关于微课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虽然在微课的概念上没有达成统一,但微课的表现形式、应用领域和目标等核心思想基本一致,基于此,文章认为讨论微课评价的时机已经出现。文章从微课概念的两个特性出发,探讨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评价对微课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的借鉴,不涉及具体的评价指标。探讨微课评价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寄希望于更多、更权威的学者对微课评价进行讨论,促进微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网络》2014,(Z1):74-76
正学界对微课概念的争论焦点集中在微课是"课"还是"课程",从长远来看,微课概念应该向微课程概念演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在国外,基于微课的"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自2010年以来,国内微课实践日益加强,相关研究逐步深化。本文研究关注国内微课研究现状,对国内微课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威廉·派纳(William F.Pinar)曾提出课程"概念重建",并以宣言的形式来推进。"概念重建"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话来说,就是"再定义"。我们以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一个"概念重建"抑或"再定义"的过程。需要澄清的是,"概念重建"、"再定义"决不只是"话语"的变化,而是内在地包含着实践的变化。佐藤学说:"我把‘课程研究’视为这样一种探究:作为话语实践之构成、反思、审议教育的探究。即使是话语,也是用话语去‘构成实践’,是一种‘话语性实践’"对此,我们深表赞同。的确,十年课程改革,我们的话语变了,理念变了,"概念重建"了,价值观重建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相似文献   

4.
<正>兴起于美国的"微课"(Microlecture)2010年后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选择哪些教学内容作为微课的课程资源?选择哪个教学环节开展微课教学?教学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相关理论。PCK理论研究权威格罗斯曼教授认为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笔者试结合PCK的维度,围绕"我国的政党制度"一课,探索微课资源的选择和建构。  相似文献   

5.
辨别清楚了微课与微课程的概念异同,提出了对微课程的新定义,并从5个方面论证了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又从4个方面论证了微课程并不适用于“远程开放教育”终端的教学和教学改革,指出微课在“远程开放教育”终端的适用性与微课程相比,优势明显.对基层电大提出了建议:基层电大应积极推动微课的科研与实践,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同时,应该对引进微课程保持谨慎态度,避免盲目跟风,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6.
随着翻转课堂、慕课等概念的普及,微课程作为其中重要的资源载体受到了教育研究者的重视,逐步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国内对微课程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理论构建和应用实践上都存在有不足.文章以文献研究为手段对国内现阶段微课程的设计、开发、评价等方面工作展开综述,以期增强对微课程的系统认识,为今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近年来,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微课程蓬勃发展,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翻转课堂",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而国内微课程的发展正经历着先实践后研究,边实践边研究,实践倒逼应用研究的历程。以黎家厚、焦建利、胡铁生、李玉平等带头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8.
我国课程整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并涵盖多种课程实践的概念。在不同的层面上从不同的视角看课程整合,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实施是不一样的。文章采用统计学方法,以中国知网上的"课程整合"论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课程整合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程"的概念与新课程背景下它的价值,但是国内对于初中学科微课程的设计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实践反思总结少,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微课程研究实践处于刚起步阶段,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对历史微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新名词不断进入我们的视线,尤其是以微课程教学来实现"翻转课堂"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微课程教学也正在从认识阶段逐步走向实践阶段。那么,微课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究竟有哪些不同呢?微课程教学如何安排教学环节?微课程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得到了怎样的改变呢?下面,我们不妨从微课程教学实践说起。一、微课程教学模式——独树一帜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而言,微课程的其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介绍了微课的概念与特点,同时分析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运用微课的必要性与意义,介绍具体的微课制作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思想基础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是我国当前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也是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的热点和难点.文章尝试提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概念和特征;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三个领域,分析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思想基础,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理论框架;并以"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为例,研究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教学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的媒介素养课程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评价及其评价设计,并对其"晶体"课程实践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问题及文化研究。该研究主要运用质化研究方法,以吉林省靖宇县某小学为实验基地进行课程实践。文章共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晶体"课程评价的提出及其依据;其次,从课程评价的视域、参加者、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来阐释"晶体"课程评价的设计;再次,从微观层面上探讨"晶体"课程评价的问题设计及实施方法;最后,以小学媒介素养课程中的"摄影"课程为例,对其进行课程评价的实践及其文化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教室风险""文化惰性"的概念。总之,全文对小学媒介素养课程进行评价问题及实践研究,旨在完善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实践的同时,也为我国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实践及评价问题提供可能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多媒体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缺点.探讨一种"微课"教学模式,并以ACCESS课程为基础,探索"微课"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重点研究"微课"的教学模式、资源建设和教学实践,促进"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为后续"微课"在其它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15,(4):87-92
微课程教学法是我国中小学教师探索翻转课堂"中国化"之路的实践经验总结。文章首先对翻转课堂的"中国化"产物(微课程教学法)作出了相关阐述,然后从微课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微课程教学体系与微课程教学法的优势三个层面深入探讨微课程教学法的本质,并基于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现状和国际基础教育改革前沿的深入思考,揭示了微课程教学法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微课程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效课堂模式的深入进行,出现了一种叫做"微课程"的教育形式,教师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的课堂叫做"翻转课堂"。文章对"微课程"概念、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7.
1微课程的概念和特点"微课程"(Micro 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1]。国内学者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黎家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时间应该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73年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两位学者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首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自那时起,诸多国家的学者、教师乃至教育行政官员都对这一概念显示了浓厚的兴趣,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在国际课程改革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与实践,正是顺应了这种课程改革的浪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之际,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的趋势下,微课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在分析国内近三年来不同领域中微课概念研究现状及概念衍化的基础上,阐释了微课的生态发展、资源开发与实践应用的情况。同时,结合国内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的有关调查数据,对微课的实践内涵及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将我国微课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关注微课资源构成阶段、关注微课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微型网络课程(微型视频课程)建设阶段。最后,从微课的视频制作、系统设计、教育应用、配套资源和共建共享五个方面对国内微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度阐述,并提出启示建议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开放教育资源蓬勃发展与优质学习资源亟需建设的背景下,微课程逐渐成为热点并在实践层面上出现了众多尝试。但目前研究者与教师对微课程的诠释与界定众说纷纭,实施形式纷繁多样,故该文首先对"微"概念及微课程的实践现状与案例进行梳理与总结,从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转向、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变革学习方式的角度阐释微课程的理念、特点与意义,展望微课程的应用趋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优秀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改变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最后针对现实微课程实践先行而理论滞后的现状,基于学习科学中设计研究法的思想,为今后微课程研究建言,以期为微课程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