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经验."陶行知先生的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的,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拥有自己独特、真实、丰满的生命历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生命成长、关注生命动态、提升生命价值、引领每个学生唱响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经验。"陶行知先生的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的,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拥有自己独特、真实、丰满的生命历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生命成长、关注生命动态、提升生命价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学习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我们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颜兰芳 《考试周刊》2013,(79):131-132
<正>在一篇报道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有记者问:"什么是德育?"一位教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位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善待孩子、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的引导。"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5.
一线心声     
《广西教育》2013,(32):67-67
窦桂梅说:"我常常阅读名著,我也天天阅读孩子,我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阅读和欣赏着人类最伟大的生命的杰作。"读懂孩子的心,才能给孩子需要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走近你。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欢迎入群交流与讨论!(入群请写明验证信息:某地某老师)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的德育必须从小就开始进行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怎样才能让孩子"受用教育的成效"呢?必须把抽象的知识、具体的要求变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有了好习惯,才有"受用",否则,学生不是"扮戏"就是在"文字游戏"中显示德育成果,而这样的教育是不到位的,也没有收到实际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几乎天天都在谈论怎样教育孩子,其实,孩子倒是常常在教育着我们.今天团中央、国家教委联合命名的少年英雄赖宁就是这样一位能给我们许多教益的孩子. 我反复地翻阅着赖宁的生平材料,脑子里只有一个热情、好奇、机敏、助人为乐的少年,却很难用一句什么话把他归为某种人.很快我就释然了:赖宁是全色彩的,他的追求是多方面的,他走的是全面发展的道路。这正是当代少年英模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用不着拿  相似文献   

8.
<正>谈起"无痕教育",很多人都不熟悉,说白了就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方法,却能够让孩子简单明了地领悟,柔化了教育过程,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变的。德育是最适合用这种无痕方式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主养心智,现代教育多有智无心,孩子明白但不快乐,聪明也难成智慧。为追求无痕的德育这种美好的境界,在工作中我摸索出"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两种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但凡问起我的教育信条,回答总是毫不犹豫:给教师专业成长一个宽阔舞台,给学生身心发展一个广阔空间,让师生共享成长快乐.这是我作为一名校长的教育追求. 三项举措:关注孩子的健康发展 心灵鸡汤.德育应该是将盐融入汤中,让孩子们喝汤.这样,既容易咽下,又易于吸收. 培育健康成长的孩子,德育应摆在第一位.由于品德书上"书里来、书里去"的灌输和说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我校便把"喂盐"变成"喝汤",以活动为载体,唱响德育创新旋律,德育工作实中求新,实现德育的实效和内化.孩子们的心灵鸡汤经由我们精心调制——近几年分主题推出三大德育活动(礼仪篇、诚信篇、爱国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步步做细做实.  相似文献   

10.
何谓"双面人",通俗的说就是表里不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里如一,即表面和思想完全一致.如果言行和思想不一致,就是表里不如一,就是双面人. 因为家长经常说一套、做一套,深感困惑的孩子忍不住写了一封<告家长书>,质疑家长的矛盾行为:"你们常常教育我要有爱心,要爱护小动物,但上回在路上看到流浪狗,你们怎么一脚将它踢开;你们常常教育我不要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皮,可你们怎么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皮;你们常常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可你们为什么对楼下的那个奶奶那么凶;你们常常教育我要遵守交通法规,可你们为什么不去遵守,却总闯红灯……"  相似文献   

11.
教学理念: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前言:虽然按原设计完成了《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任务,但我心中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课堂上,因为导课的平常,学生参与不积极,生气不足;因为评价方式的普通,各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时的人气不旺;因为对合作学习方法指导不够,每个人的灵气没有充分调动;因为忽视了课本中现有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失去了大胆尝试的机会;因为只是把“学会运用”的理念浮于表面,学生的才华没有得到完全的展现……展开《语文课程标准》再读,感悟到…  相似文献   

12.
<正>我自从踏上工作岗位,从事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学。我常常幻想哪天遇到一个冰雪聪明的孩子,把他教得如何如何牛,可我更希望遇到喜欢数学的孩子,带给他更多学习的快乐。可是现在,怎样让孩子学好数学,却成了我每天思考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学好该课程。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他才能教育孩子。"于是我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蹲下身和学生交流和沟通,且多去班级和学生谈谈  相似文献   

13.
<正>杜威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教学时,我总在思考:我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呢?现代德育建构理论认为:德行是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建构的,活动化教学是促进其建构的主要方式。活动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由此看来,小学的品德课上,我们应该把"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按通常我们的理解,家庭教育的老师是父母,学生是孩子.现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生青少年以他们特有的敏感和好奇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如在电脑、英语的学习及数码相机的使用方面,孩子常常做父母的"小老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反哺"现象.这反映的是教育的一般特征:教育行为可以发生在代际之间、同辈之间甚至路人之间.而作为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的家庭教育,其首要特征是在"家庭"两字上.这一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被异化.……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德育?作为一校之长,我在不断思考。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管理实践中,我坚持落实"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引领全体师生"以诚养德、守望幸福",把学校德育打造成以"诚"为核心,以忠诚、诚信、真诚、虔诚为主要德目的内容体系;开展以"诚"为主线的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德育活动的课程化与校本化,培养学生忠诚、诚信、真诚、虔诚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而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我们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也付出爱啊,有个别的后进生为什么就是不理解、不领情呢?"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感受理解到老师的爱,尤其是让后进生理解到老师的爱,的确是一个难题.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你真心爱他(她).  相似文献   

17.
<正>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可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疑成了德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从个人近年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感到学校养成  相似文献   

18.
天天的感受     
早上,我正在组织孩子玩桌面游戏,天天的妈妈跑过来悄悄地对我说:"陈老师,你把天天领进来吧。"我惊讶地问:"天天在哪儿,他怎么不进来?"天天妈妈着急地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今天不愿意来上幼儿园,在车上就是犟着不肯下来。"我赶忙来到门口,天天还在车上哭喊着:"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要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不断呼吁素质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的背后,隐藏着较为严重的"应试教育",随之而来的还有老师对学生的"抱怨教育".它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教育理念指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很久前就指出: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赏识是较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老师对学生的赏识,能让孩子扬长避短,向好学生的的行列迈进.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德育要从"天上"降到"人间",有效的道德教育应当回到现实,与学生的各方面生活相联系,坚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闲暇是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那些学会了既能享受工作,又不浪费自由时间的人,才会感到他们的生活是一个整体,才会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开展闲暇德育,就是要拓宽德育生活化的空间,增强德育的影响力与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