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的本质含义是语言。语文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学习语言应突出语感训练,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在熟读、多读中,感悟语言运用的规律,于无法中求得有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言和意识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不同领域对此作出不同解释。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语言与意识的关系,得出语言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语言兼具抽象性和具体性;语言与意识二者密不可分,语言触发了意识,却也在某方面遮蔽了意识。  相似文献   

3.
舒志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6):119+121-119,121
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为例,论述了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期待心理,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个性品质特征,提出了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语言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论述了在课堂中有效进行语言积累的几点做法,期望以此总结探索丰富语言积累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发展语言的能力作出正确的引导和铺垫。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去设计课程目标,为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体育素养,在观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学校体育教学观念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健康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语言象似性指的是语言形式或结构与客观现实或概念结构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本文对四种象似性原则(即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进行解读并指出了语言象似性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语言理据性的探索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领域。从中世纪的思辨语法,到唯理主义、经验论以及语言的"内部形式"观、符号语言学、语言认知等领域都曾思辨语言的理据性,语言的理据性研究随哲学思辨不断深入。语言的理据性是指激发或促动语言实体走向的内在动因及其认知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后语言哲学”是相对国外语言哲学研究,针对我国外语界语言哲学研究未来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近年来,语言哲学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外语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转换研究视角,立足中国实际,注入中国元素,达到新的研究范式的转变,主要包括后语言哲学研究目的的转换、研究内容的转换、研究方式的转换、思维方式的转换等,以开创语言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索绪尔的"言语""语言"分类,认为"语言"是言语的内部结构、语法规则,使用规律;"言语"是指具体场景下语言的应用。这为我们提供了"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分类的理论基础,以"言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符合高职日语教育特点,"言语—语言—言语"的教学模式下,语义理解是教学的核心,言语产出是技能训练的主线,汉日语言对比是跨文化思维意识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约翰·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1911-1960)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权威之一,他首创性地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成为日常语言哲学中牛津学派的重要领军人物。他敢于质疑传统的哲学观点,采用科学的语言现象学方法对日常语言现象展开细致入微的观察。他首先划分了施为句和叙事句,把人们的话语同人的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而后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及其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看法。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对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关系密切。文道结合,塑造美的心灵,情文统一,陶冶学生人格与情感,学习语言艺术,领略自然风光,提高鉴赏力,剖析事理,掌握哲理美,从语言入手,体会和谐的形式美,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常用的美感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与中学语言教学内容上的重复、理论指导上的脱节 ,使现代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都蒙受了损失。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应突出高等师范性 ,建立起适合于语文教学的现代汉语学 ,探索适合于培养师范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前期认为语言是一种图式,强调语言对事实的依赖关系:后期认为语言是一种现实的活动,是一种博采或游戏,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哲学的任务应是“治疗语言疾病”。文章还分析了维氏上述哲学观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落实和践行新课标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大观念作为一种跨文本、跨主题的思考和连接方法,能在语文学科中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语文知识。通过整体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大单元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作了深入而系统的区分。这也是语言学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章探讨了"语言"和"言语"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探讨"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是考查语文教师基本功深浅的重要方面,教学语言应当具有科学性、启发性、生动性、情感性、节奏性、简洁性的特点,要认清这些特点,正确地运用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L .A .Zadeh教授提倡的模糊学理论在语言研究方面的直接运用 ,衍生了一门新的语言分支———“模糊语言”。笔者试图从哲学认识论、语义、语用方面对“模糊语言”进行界定 ;对模糊语言在种类上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特殊性进行具体描述 ;结合语文教学理念探究模糊语言的特殊性对课程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以期对教师形成创新教育思维习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受国外"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影响,汉语教学的重心一直放在语言理论上,如句法、词法等,而言语及言语训练曾一度被忽略。但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对汉语教学来说不但是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就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在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作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语言情境乃是理解语言本身和学习运用语言的一种潜在的最佳机制 ,借助语言情境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它独特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地位。发掘语言情境 ,要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和捕捉情境两个方面着手。借助语言情境应侧重于语言事实的神韵 ,要抓住文字间的传神之笔 ,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形象、节奏、结构、情调、氛围和感情色彩等方面作多侧面的品味和推敲。  相似文献   

20.
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语言尤其如此,所以要做到准确规范,形象生动,富于情感,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