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大洪 《传媒观察》2022,(12):25-29
把互联网史的研究目光放宽投远,无疑是研究者不断努力的方向与追求。本文提出中国内地(大陆)的学者今后的研究范围应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互联网,台湾地区互联网,以及海外中文互联网。本文简要回顾了全球中文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不同地域及市场的特点,相互间的联系及影响。随着政治、社会、文化、技术、商业等诸多因素对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互联网史研究今天面临着三大挑战。期待国内外众多专业机构、学术团体和研究者个人构建起大格局的学术共同体,突破制约互联网史研究的种种屏障及难题,书写互联网史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中国互联网经过30年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科技格局和全球发展版图,具有独特的全球史视角的研究价值。我们基于布罗代尔“中时段”的“社会时间”视角,全景式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互联网30年。对标全球技术变革周期,以年代为阶段,划分为1990年代Web 1.0阶段、2000年代Web 2.0阶段、2010年代移动互联阶段和2020年代智能物联阶段。通过梳理每一年代的标志性事件、技术,展现商业和制度层面的创新进程,分析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与特点,理清中国如何通过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深化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凸显互联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通过比较美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解析中国互联网如何演进并驱动全球格局之变,并从全球技术、传播、资本、社会和地缘政治等层面总结中国互联网的世界性影响,展现数字时代人类现代化的新路径。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图景,中国互联网需要进一步超越固有的“14亿人思维”,而要以新的“80亿人思维”推动全球化进程,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塔娜 《中国出版》2017,(18):65-68
家刻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出版形式之一,曾以底本好、校勘精、工艺专的优势与官刻、坊刻并称三大刻书系统。一方面,文人士子从事家刻能够满足其对书籍数量与质量的要求,由文人士子构成的学术共同体从能力、目标和需求等方面都与家刻相辅相成,从而促进了家刻在清代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学术共同体又具有地域、关注焦点的限制,它也同样将家刻发展的方向限定在了狭小的范围之内,阻碍了家刻作为一种"产业"的发展,因此也成为家刻向近代出版业转型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融入现代学科建制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术期刊为核心构建学术共同体是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实现了学术期刊与学术热点的有效互动,达到了记录学术轨迹、厘清发展脉络、推动学科创新、助力事业发展的目标。热点评选活动对于系统回顾与总结图情档学界重点关注的深层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追踪理论前沿、深切感受时代脉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互联网发展30年以来,网民从单纯的上网用户,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到今天已经成为互联网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网民。考察30年中国网民发展历程,就是考察中国民众的变化过程、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本文基于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以年代为阶段划分,从网民群体的视角,深入互联网的每个阶段,梳理每一年代网民的特点和标志性事件,分析各个阶段网民的群体画像,结合法律、科技、社会等多个视角洞察中国网民的演变。即:1990年代互联网资本热潮激荡下,先驱网民绽放理想与激情;2000年代网民逐渐成为互联网主体,开启大众化进程,弥合性别鸿沟;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爆发,迎来全民上网时代;2020年代大规模同时在线,引爆智能物联新阶段。本文认为,中国互联网的过去和未来,为人民,更靠人民。无论是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拓展和国家软实力提升,抑或网络时代的治理现代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网民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将是真正决定性的力量。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30年发展最重要的一条经验。  相似文献   

6.
《情报学报》已成为汇聚情报学研究人员的旗帜,是我国情报学非正式学术共同体的主要纽带与平台,在情报学非正式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2年间《情报学报》所发论文和引文数据,对情报学非正式学术共同体的知识资源、核心主体、主题领域和学科交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报学报》已形成一个情报学研究的非正式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出版界和学术界均带来深刻影响,传统的学术出版格局和规则开始发生动摇、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编辑需要"主动迎战"。文章在分析了学术出版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提出了学术编辑的思维转变与应变之道,也为学术出版和数据化的融合提出了新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播平台演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三十年间从Web1.0-Web2.0-Web3.0各阶段的变迁特征及其难题与困境,并探讨了不同阶段新闻传播实践及其理论焦点转移。中国传播平台经历了“门户网站-社会化媒体-数智基础设施”的形态变迁,以及“内容聚合-关系连接-服务集成”的属性转化。新闻传播理论也进行了“数字化新闻-用户导向-媒介化基础设施”的转向。为纾解各阶段积累的问题,需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化的互联网建设,筑牢发展根基,形成良序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9.
徐姗姗 《出版广角》2022,(12):77-80
“建群力”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构建学术共同体、助力产学研协同创新、扩大优质内容供给的必备素养。具备“建群力”的编辑能够扛起多元发展大旗:在服务学人层面,一手抓作者队伍建设,一手抓青年潜力作者培育,同时谋求与学术研究机构协同创新;在服务学术期刊层面,一手抓栏目策划,一手抓编校质量,同时对标影响因子提升学术期刊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互联网30年,是中国全球化从浅层次到深层次实现历史性突破的30年。作为全球开放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在中国的引进与普及,直接促成了信息传播、技术产品、民众交流和产业全球化等各个层面的互联互通,并且使得中国成为数字全球化的关键性力量。我们从多层次的角度系统考察中国互联网全球化进程,发现趋势、规律和问题,并提出即将到来的从过去缺乏核心技术的“搭车”到掌握核心技术“开车”的再全球化逻辑。过去30年的互联网全球化始终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而今天,互联网全球化已经呈现遍地开花的新格局。数字时代中美两强博弈下,欧洲崛起成为可以改变双方平衡的新力量,也是中国互联网全球化的重要策源地。随着科技成为国际秩序的关键因素,中美欧“三国演义”成为国际格局新的均势结构,也成为未来全球化的主旋律。我们需要在新的格局下审时度势,以新范式和新思维,为中国未来战略选择与趋势研判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9,(3):92-100
从文明维度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就是从文化交流、心灵沟通的层面来凝聚全球价值共识。遵循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实现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谐一致的,中国价值观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相通,跨文化对话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互动。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需要精心构建与国际话语融通的对外话语体系,运用大数据工具分析全球的涉华舆情,采用国际化叙事策略进行文本创新、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系统协同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等要素形成传播合力。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及中国学术的总体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顾廷龙先生诞辰101周年”,于2005年11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是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会员鼎力支持下召开的2005年度中国古文献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的众多大学、图书馆、出版社的60余位古文献学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古文献学及中国学术的宏观与个案研究、20世纪中国古文献学发展历程、海外中国古文献收藏,以及顾廷龙先生的古文献学成就和贡献等议题,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充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在肯定了《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的优点(选定领衔人物、著名图书馆、先进管理思想作为衡量图书馆活动高潮与活动中心的三个标准和要素;认为图书馆史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而图书馆学史的研究对象则是“图书馆学家及其著作”,对“要素说”做了客观的评价;对我国近代图书馆发生发展原因的分析也是比较中肯的)之后,指出其中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过去十多年间,中国书史、书文化史成为海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与以往单纯从印刷技术史、书籍形态史来研究书史不同,其中一个重要趋势是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方法研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力量与智慧的源泉,更是思想与精神的旗帜.2011年10月12日—14日,在新华社即将迎来建社80周年华诞之际,"新华社八十年历程回顾与思考"学术研讨会暨201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召开.  相似文献   

17.
“技术与制度:中国传媒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14—15日在复旦大学举行,这是新闻教育界同新闻实务界联手.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举办的首次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120多名专家、学者、传媒领军人物出席会议,会议共发表论文63篇。研讨会由教育部系统从事新闻传播研究的8个“国家队”,即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的8个国家级创新研究基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召开,由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  相似文献   

18.
要谈论中国的德文学科史,作为学科权威的冯至先生自然是无法避开的重要人物。在叶隽教授新近出版的《六十年来的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一书中,关于冯至先生的内容同样占据了相当篇幅。具体地说,在该书所论及的制度、学人和著述三个方面中。  相似文献   

19.
张美娟 《出版科学》2007,15(1):16-19
1 大会概况 2006年11月2日至4日,由武汉大学和美国佩斯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和新闻出版总署武汉大学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基地承办,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省编辑学会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协办的"首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制度:中国传媒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14-15日在复旦大学举行,这是新闻教育界同新闻实务界联手,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举办的首次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120多名专家、学者、传媒领军人物出席会议,会议共发表论文63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