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内容可简单概括为“一个依据、二个不连续面、三个圈层、四个重要数据、五个不同”.用它来总结深文或用于复习.可帮助记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图文化呈现。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编写的2019版地理教材在知识呈现方面更加专业和科学,体现出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的前沿性。文章以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圈层结构”中“莫霍界面和地壳”相关内容为例,并结合国外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深入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版本地理教材在知识描述上的差异,进而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田敏  周静微 《中学生物学》2022,(12):68-69+72
对不同版本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神经冲动的传递”进行比较与分析,针对其内容上存在的差异,提出四个问题进行探究,旨在为一线教师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丽琼 《地理教育》2013,(Z1):85-85
<正>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两部分组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本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  相似文献   

5.
张家璐  方凤满 《地理教育》2024,(4):19-23+28
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编制的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和地图上海版新教材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更充分、高效地发挥教材作用,有必要对各版本新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以“地球的演化过程”为例,从情境设计、概念界定、内容结构、教材活动及课后作业五个方面对五版本新教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版本新教材均契合课标且各有优势,中图版的情境设计联系现实生活,人教版的概念界定科学严谨,鲁教版的内容编排角度新颖,地图上海版的活动实操性强,湘教版的课后作业聚焦社会热点。针对比较结果,提出了教材使用的系列建议,以期帮助教师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新大纲和新教材在我省已经试用了近 3年 .与旧教材和旧大纲相比 ,其学科体系的构建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深入学习和研究新大纲和新教材及其结构体系 ,是完成高中课程改革 ,培养合格地理素质人才的前提 ,是摆在我们广大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拟对高中地理新大纲和新教材谈一些认识 .1 新大纲和新教材结构体系的变化1 )自然地理知识变以地球为中心的圈层为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结构 .旧的教材和大纲受传统地理学的影响 ,自然地理部分介绍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 ,它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生物圈 .系统的阐述了岩石…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大气对人类具有独特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第二章就讲大气。旧教材的名称是“地球上的大气”,是从圈层构造的角度讲地球本身的结构和特点;而新教材的名称是“大气环境”,更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地关系,讲授的内容大多保留了原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只不过对知识结构作了适当的调整,加强了大气环境在人类活动中作用的教育。本节教材是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地理教材与配套图册版本很多,怎样在地理课堂中将这把利器的效用发挥到最大?结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图册必修第l册(以下简称新图册)中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构建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自然地理中地球知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一章第四节(湘教版、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没有编排专门的章节,但集中、详细编排于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中),本节是继前面三节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地理意义后,继续学习地球自身的特点,为后面章节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其实质是了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与“递进设问”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出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新教材,亮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材由“教”向“学”转化,新教材中概念的介绍,大多从提出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11.
依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有不同的版本,各版本内容相同问题的阐述也不尽一样。近期,一些教师向本刊提出不少问题。如“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谁的权力大?”“清代军机处是临时机构还是常设机构”等等。本刊希望广大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以便编者就某些普遍性的问题,请相关学者解惑答疑,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第四单元 陆地环境一、精简、增加和共有重点内容分析新教材精简内容新教材增加内容 新老教材共有重点内容 精简纯属于地质学、水文学基本知识的内容 ,并将中国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部分内容移到第九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 ①地球的内部圈层 ②地壳的结构 ③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⑤地热、火山、地震的分布 ⑥地壳的演化史 ⑦水平衡原理 ⑧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草场资源及其利用保…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内容,主要讲述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是前两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的深化,为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作铺垫。这四节内容逐层递进,从宇宙空间逐渐缩小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运动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图表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在地理教学中,把图表和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地理知识反映在图表上,使图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进一步将知识具体化和规律化,可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图表法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一节中的应用作一探讨。“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对地震波的研究;二是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概况和特征。在教学中分别利用简图突出的表现性、简表明晰的概括性将本节内容分层阐释。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复习旧知识(一)…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9月全国各地不同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新教材相继启用至今,常听一些教师说新教材“难教”。如何合理使用教材、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成了一线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新教材、使用新教材呢?  相似文献   

16.
黎国胜 《学子》2013,(1):13-14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各版本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不同版本教材是如何呈现这一重要内容的呢?下面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6版物理必修第一册(简称人教版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物理》(简称人教版新教材)、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物理》(简称教科版教材)三种版本...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教材从过去的“一纲多本”的理想变成今天的“一标多本”的现实。如今已审定通过的有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湖北版、湖南版等6种版本。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中的3种版本新教材“集合”部分的形态结构比较,为教材的选择、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怎样在新教材中体现、以及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给出一点参考素材。三种版本新教材分别是人教B版《数学1》、北师大版《数学1》和苏教版《数学1》。这里讲的形态结构比较是指对教材的章目录、栏目、习题、旁注等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一、借助引言 ,说明特点“同学们 ,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知道 ,地球在结构上有一显著特点 ,这就是圈层构造 ,即从地心向外 ,可以把地球分成若干同心圈层。如以地球表面为界 ,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又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前面学过地球的外部圈层 ,本节再来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师一边讲述 ,一边板书 (附后 ) ,既说明了地球的圈层构造特点 ,又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圈层构造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二、巧设比喻 ,突破难点本节涉及地质学概念多 ,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全国推出多个版本的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呈现“一标多本”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现状。依据新课标编写的多个版本教材,倡导将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以“功和功率”一节为例,通过对比多版本新教材,从素材、活动、例题、作业四个方面尝试教材的融合,利用任务线、情境线、问题线、活动线四条教学线索将教学过程进行有机串联,探索了基于新教材落实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下校调研时,常遇教师针对一些十分具体的某某版本的教材提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其实,不论是什么新教材,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充分研读《英语课程标准》,把握基本新理念,那么,我们面对不同版本的新教材时,就不会手足无措,都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本期我们邀请薛副教授针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