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爱君 《今传媒》2016,(2):45-47
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一直都是媒介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争议性事件、框架理论等概念的梳理,从传统媒介理论如议程设置理论、编码—解码理论视角出发,分别讨论了争议性事件报道中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呈现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必要性和相应的互动策略,从而为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提供理论参考和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2)
本研究以优酷热门转基因视频为例,探索了网络视频影像中争议性科技的媒介框架。研究发现与主流媒体相关报道迥异,在热门网络视频中转基因争议并未得到相对均衡的呈现,而是在制作主体、框架、信源和子议题上均出现了明显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为在视频制作主体上,以专业媒体机构及用户为主,政府部门和转基因科研领域专家则严重缺位;危害框架(尤其是其中的健康疑虑框架)和关切框架极为突出,进步框架严重弱化;专业人士主导信源,权威信源未能充分利用其权威地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子议题聚焦于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产业运用,医学运用则被完全忽视。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通过网络视频进行争议性科技科学传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众媒介在对一个国家进行报道的时候,经过不断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该国家在媒介上的表现形象——国家的媒介形象。国家的媒介形象是别国民众认识、评价一个国家的主要的信息来源和参考依据。因此,在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媒介形象居于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5.
现代社会可谓风险社会,而风险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更多的来自于科学与科技的发展。同时,媒体中含有大量科学风险相关的信息,一般受众大多无法直接经历风险,对其认知多有赖于媒介的信息提供。因此,研究以基因改造食品议题为例,通过实证方法以检视媒介信息曝露、议题争议性感知和自尊因素等与受众第三人效果间的关联性;藉以了解青年群体对科学风险议题信息接收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及背后的可能原因,为科学传播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熊建军  李建梅  梁敏 《今传媒》2013,(4):136-137
新媒体语境下,校园媒介的功能逐渐发生变化,同时信息传播策略也需要变化.在对内对外传递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校内外热点话题,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改变表述方式,确保受众容易接受;合理利用各类媒介有效进行宣传与传播;建立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理念与平台.只有建立“心”的交流方式,转变校园媒介信息沟通目的,高校形象才可能得到内外部公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利用媒介仪式来建构和传播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媒体的创新之举。本文以典型人物形象系统中的平民楷模形象为研究对象,以央视寻找最美系列颁奖礼为研究个案,在媒介仪式观的视域下解读平民楷模形象的仪式建构与传播过程,探析其建构与传播的仪式陷阱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拥有900多万名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整个科技队伍中的比重已超过1/3,而且近年来女研究生比例的增长态势将进一步强化这种规模优势。女性科技工作者虽然在整个科技队伍中占据1/3强,是当代女性中的精英,是一个高素质、高地位的群体,但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媒介上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风险的媒介化治理是在媒介化社会与风险社会的交织中产生的命题。本研究将媒介化理论纳入风险治理视野,将媒介视为治理体系内的核心构成,阐释了媒介作为治理主体、治理载体以及治理对象所承载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又立足于媒介化、风险与治理的关系,从政治逻辑、风险逻辑、媒介逻辑的内涵及相互作用关系入手,探讨了风险媒介化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三种逻辑的互动作用结果决定了风险治理中的价值导向、现实规限、资源配置与建构机制。风险的媒介化治理实质上为其内蕴逻辑间的博弈提供了调适空间,任何科学有效的风险治理,都要求在三种逻辑之间寻找交汇点,形成适应媒介化社会的风险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男人装》以"受众至上"为原则,从读者定位、文本内容、语言风格、消费产品等方面精心设计媒介产品,塑造了"后雅皮"男性形象。该形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消费主义语境下,除了文化多元开放、男性重塑自我形象的内外部因素的合力,更有市场与媒介的共谋。媒介通过消费符号场域的构筑,发掘"后雅皮"群体相关的消费市场,实现丰厚的市场回报。这对构建丰富、立体、多元的中国男性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该正视媒介过度强调消费主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覃华芳 《新闻世界》2008,(12):95-96
在现代社会,在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中,媒介组织不得不从自身发展考虑,多方面寻求媒介发展的有效出路。而随着公共关系学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被普遍运用于社会各组织的发展方案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媒介也逐渐认识到公关战略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就从媒介传播的角度出发,探究其传播中公关战略与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中的李云迪和朗朗为例,简要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中的媒介形象建构及国际传播影响力与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犀利哥"形象构建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来揭示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是其"走红"的最有力的推动。娱乐无可指责,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在一个小人物变身新闻热点之后,呼吁有关部门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人员的进一步关心。  相似文献   

14.
在风险社会中,许多领域的风险分配并不公平,为此,需要实现包括环境正义、气候正义、生态正义等在内的风险正义。具体到新闻媒体的风险传播环节,同样存在正义问题,也即媒介正义。风险传播中媒介正义的缺失有多种表现,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强化媒体监督的职能、促进公共媒体的建设、壮大公众参与的力量、树立风险正义的意识等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5.
16.
梁锋 《新闻前哨》2021,(5):16-17
本文在对媒介形象与共情传播相关概念以及当下建构媒介形象面临的挑战论述基础上,探讨了媒介形象传播中共情传播的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自去年底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部分官员媒介素养不足,犯下危机传播的三大总:舆情回应缺乏主动性;着装、肢体语言与修辞纰漏百出;未能主动承担事件责任,损坏了自身媒介形象。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官员深陷“第三人效应”的认知错位;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下信息沟通机制依然存在短板,难以及时披露疫情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丁涛 《青年记者》2015,(8):22-23
英国著名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 Quail)将媒介研究放在大众传播理论的中心位置,认为大众媒介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能产生许多关联。①根据他的观点,在这些关联中,大众媒介因公共事务向公众传播的信息以及政府、政治人物被曝光于公众而引起的注意,对民主政治的建设是有利的。但由于传播渠道总是被少数声音支配,垂直流动居于主导地位,导致媒介的民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