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沃土,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兴旺发达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是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和内在需求。翻译专业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应从认知、情感态度以及行为层面提升翻译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赵雪美 《天津教育》2022,(15):40-42
<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早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课作为一门培育学生理想人格、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的科目,中华传统文化理应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教师视角出发,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状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3.
陈凤 《现代教学》2015,(Z1):74-75
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体魄、锻炼学生意志力、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以体育教学为突破口,开展了风格迥异又极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武术与弄堂游戏,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而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消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这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创新传承途径和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也是教育教学的丰厚给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曾明确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蕴含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有重点地纳入,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是支撑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蕴含类型丰富、内涵深刻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价值,是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挖掘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责任。学校需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其文化内涵、精神特质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沃土,让学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增长见识,塑造讲仁爱、守诚信、  相似文献   

8.
高相坛 《中国教师》2020,(3):106-10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积淀传承下来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智慧结晶。现在,年青一代的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情感认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在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带领学生深层次的体会,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健身、修身、防身以及养性等优势.在新时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力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加深对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德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授理论知识,将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文理皆优的全面综合素质人才是高校育人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引领中华民族新一代青年凝神聚气的核心作用,如何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感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课题。研究发现,在高校开设第二课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向心力,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形成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做了探索和实践:以中职语文课程为载体,开发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合理使用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为抓手,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力量之基。学校是培根铸魂的场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将其与学生日常读写融合,真正践行“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生命灵动”“让社会进入”的教学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品格中。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75):113-114
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诸多阻碍,特别是"洋节日"和"韩流"对学生的侵袭,致使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落于下风。然而我国社会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加强文化传播和教育。而高中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在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养和道德思想,同时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教师要抓住契机,利用已有资源,上好每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必须注意"五个度":扩展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宽度,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深度,提高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精度,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长度,拓宽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广度,让学生汲取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做个有文化、有内涵的翩翩少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文化而发展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具特色的两种体育文化形态,造成了两种体育文化的发展差异,中华武术久久未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只能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的特设比赛项目。因此,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期推动中华武术文化借助2008北京奥运时机,使之升华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加快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融奥林匹克文化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小学语文课程在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现实中,促进中小学语文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如下三条路径:转变课程观念,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分学段有序推进融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践与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延续着世代相传的古老文明.在教学中开展传统经典诵读的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加强文学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继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卓美莲 《考试周刊》2013,(25):187-187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经过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演化汇聚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包括哲学宗教、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典籍、文学艺术等方面。中华传统的音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民族情感在心中生根。它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是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呢?下面我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