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拔尖创新人才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大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主力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从经济发展脉络出发把握人才培养的阶段,怎样总结我国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如何借鉴国外人才培养经验,解决好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都需要认真反思,并找出解决办法。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模式应当与时俱进,探索符合高科技发展趋势的拔尖人才培养策略。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分析培养的关键节点,应根据人才成长规律,正确研判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所处的新阶段,及时调整培养政策。新时代,要从政治站位的视角理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思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目前我国高科技发展与美西方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面临着“卡脖子”危险,在我国高科技发展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鉴于此,对目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有力的针对性措施,加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2.
全面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西安交通大学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打造“不设天花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空间。  相似文献   

3.
基础学科本科生是我国基础研究队伍的重要基础,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质量,进而影响我国基础研究队伍的水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手打造的"华罗庚数学实验班"旨在突破工科思维,探讨理科拔尖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依托工科优势,探索理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体现行业特色,全面提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依托与中科院的合作平台,探索适合工科学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力争在3年内把"华罗庚数学实验班"建设成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基础学科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探讨了“学思相济、知行合一、全程育人”理念下的教与学新模式。课堂采用融入课程思政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关键的科学问题、运用已知探索未知,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发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思考能力、厚植家国情怀;课外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将物理知识、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模拟等有机结合,变“单一学科重复练习”为“多学科综合创新训练”,实现从“学”到“研”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把握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和特征,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程度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浅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钱学森之问"受到越来越多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者的关注。本文详细研究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理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都特别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政府和顶尖大学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然而,当前中国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策略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发现有志于学术职业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制度,赋予学生和教师应有的学术自由和权力,并真正实行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8.
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大学以学分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为新理念,以积极倡导研究性教学为新方法,以有效推行大学生课外科研计划为新载体,以创办李达学院为新平台,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推进与实施基本情况,以及我国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关做法,并探讨其取得的一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都特别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政府和顶尖大学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然而,当前中国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策略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发现有志于学术职业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制度,赋予学生和教师应有的学术自由和权力,并真正实行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将知识图谱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相结合,选取中国知网2002年到2018年的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几年间,相关研究涌现出"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学科""课程体系"等热点;聚类依时间展开,揭示了伴随国家政策而生的"创新型人才""美国""培养体系""学院""合作培训""教育部"等话题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提出通过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探索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改善当前高等学校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高中阶段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是许多学校正在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科学的育人理念和优秀的师资团队,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开展学科教育实践、小初高大培养一体化等途径探索出适合培养中学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华中师大一附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体会科学的乐趣,勇攀科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一流经济学学科,形成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培养引领未来、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家是新时代对经济学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以现代书院为依托,涵盖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学术训练、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的“六位一体”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并辅助以建立完善的形成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不仅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而且可以为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能力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创新是促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复旦大学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特质、培养模式与评价方式不断进行探索,创设出具有高开放性的“闯关式”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高挑战度的荣誉课程和科研实践构建起拔尖人才培养新体系,激励师生共同追求卓越、挑战自我。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统筹管理。拔尖人才培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而人才培养的本质是人的发展。研究基于有效人才发展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拔尖计划1.0”入选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政策的内容特征和现实缺憾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特征是:目标设置相对全面,但机制与任务侧重知识智能和工具实践等应激型发展主导维度。其缺憾是:发展维度失衡,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用方式偏倚,应激型发展占主导地位;逻辑体系脱节,“目标-机制-任务”关联不强。同时,研究认为,高校在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和对学生的基本假设中存在的理解偏差是上述特征的可能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储备,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启动了以“基地建设”“拔尖计划”“强基计划”为代表的本科教育改革工作。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改革已显成效,但在生源质量、选拔机制、课程结构、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等方面仍存有不足。为了更好地深化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及试点院校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拔尖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扎实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加大师资等教育资源配置力度,稳步扩大试点招生规模;探索选拔机制改革,形成分类、多元的拔尖人才选拔新模式;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必要的人文社科类和选修课程;立足院校办学特点和优势,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夯实拔尖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