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现代化进程经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顺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体遵循“革命”与“发展”两大逻辑主线。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化的滋养、坚持“人”的价值引领,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性地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传统文明向现代化文明、现代化文明向社会主义文明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为民族振兴不断奋斗、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要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从现实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的伟大发展道路。在理论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和东方社会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合理谋划的实践之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之路,是和平发展的实践之路;在价值逻辑上,打破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丰富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路径的同时,为世界社会主义带去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不断生成和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它既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内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还从根本上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一是深刻关切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的人民的主体地位;二是深度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重大问题的导向作用;三是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识的视角,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形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则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再到新发展阶段,这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包含、层层递进和跃升的关系,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为构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道路话语体系提供了一以贯之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百年走出的创新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以独立自主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为实践方式,从理论创新、历史超越和现实发展三个方面走出了后发现代化国家既保持独立又实现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科学性、历史进步性和道路先进性,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世界历史为方向指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立足现代化、指向共同体、研究世界历史走向,是新时代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世界历史意义应有的逻辑理路。世界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作为一般性世界历史与特殊性中国道路相统一的理论逻辑、两种制度根本对立与现代化发展方式认同相统一的现实逻辑、运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抑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相统一的实践逻辑、改革开放中扬弃现代化与超越现代化直指共同体相统一的目标逻辑。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局限,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要素内植于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之中,为人民谋幸福与为民族谋复兴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实现了内在的契合.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三重逻辑特性: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现代化的同构性;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性;具有人民作为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教育学是其话语体系的支撑基础。在逻辑上,中国特色教育学依次是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和“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般性与中国的特殊性的统一。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具有“话语体系”的一般性、“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学理性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特殊性,是话语的表述体系“、教育学话语”的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的价值体系的统一,由教育学的普适性话语、中国特色话语以及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突出表现在中国特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上,即“:两个结合”的指导思想,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基础,辩证统一的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11.
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理念。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逐步构建起成熟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并基于此不断在实践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取得丰硕成果。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即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合理性和时代进步性,既要看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从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看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文明逻辑.只...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主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是摆在许多国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其是一条扎根于中国现实国情,创造性的走出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既恪守正道又开拓创新、既彰显民族性又包含世界意义的现代化之路。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辩证逻辑,是从理论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建构之维""特征之维""价值之维"有助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建构贯穿于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的全部主题和主线,经历了百年求索奋进而日趋成熟定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至上、谋求共同富裕为核心要义,以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以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崇高目标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具有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领跑人类现代文明之路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其成功开创不仅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标识的中华民族步入了不可逆转的复兴征程,也彰显了书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篇章、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开辟世界现代化发展新路径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实践与发展,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凝结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为标识性概念的话语体系。演进发展中的内在逻辑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为哲学基础,以党的中心任务为思政话语体系的发展动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思政话语体系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时代性、现实性、历史性、民族性的有机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深厚文化支撑。在文化立场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继承与超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文化原则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在文化价值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了文化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发展奇迹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规律、贡献了什么样的智慧、呈现出什么样的鲜明特征,把这些基本的问题想清楚、说明白,对于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解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特征,其发生学密码必然是多层面的,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其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鲜明特征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19.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的应有之义,既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又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成就。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以党的现代化观为指导,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以现代精神培育为核心,增强育人能力;以守正创新发展为要求,提高工作质量水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体系,必须把握与党的建设相统筹,强化全方位引领功能;与国家治理相结合,落实全过程贯穿机制;与科技创新相融合,增强全要素创新能力;与社会生活相贴近,构建全社会协同格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