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富裕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强调以共创为导向、以共享为准则、以共生为目标的发展理念。创业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协同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共创、实现共益共生是其践行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河南胖东来商贸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构建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创始人的亲社会动机对创业企业共创共益共生影响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创始人的亲社会动机将引导创业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兼顾社会价值创造,协同利益相关者基于共同目标开展价值共创;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加深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联结,推动创业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能基于价值共创来共享价值创造成果,实现多方共益共生。本文拓展了企业层面参与共同富裕的研究视角,揭示了创业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通过共创、共益、共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机制,为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赋能创业企业价值共创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全球可持续发展新动态和中国绿色发展新理念,为开展绿色创业生态系统(GEEs)研究提出新方向,有必要在解析GEEs概念内涵基础上提炼研究进路。GEEs概念缘起于绿色创业与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融合,内涵体系建立在学科交叉与情境嵌入基础上。据此,GEEs的理论研究进路包括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的范式研究、基于技术助推的动因研究、基于社会创新的效果研究,GEEs的情境研究进路包括响应绿色和创新发展需求迫切性、聚焦区域和行业等多层面研究关键点、从研究不足中挖掘情境研究新契机。未来GEEs研究线索以推动理论创新为出发点、以实现绿色发展为落脚点,从创业主体视角切入,研究框架包括完善GEEs内涵架构、揭示技术助推动因、解析社会创新效应、提炼情境化对策,有助于促进绿色创业提质升级、增强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协同。  相似文献   

3.
朱正平 《未来与发展》2022,(8):79-84+58
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浙江省天台县的塔后村为考察对象,探讨乡贤助推“共同富裕”的行动过程、行动结果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乡贤回归能有效帮助建设家乡、帮扶村民发展,利用场域理论为工具来分析,回归乡贤助推“共同富裕”的形成机制主要缘于以下3个方面:“多重资本”的复合驱动;熟人社会的“关系”纽带赋予场域“情感联结”;乡贤的能力、人品“惯习”提供助推共同富裕的“动力”。塔后村乡贤在助推“共同富裕”中有效参与的现实启示是,在当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背景下,促进和推动乡贤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实现乡贤在助推共同富裕中的更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4.
陈寒松  田震 《科研管理》2022,43(5):11-22
大型企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公司创业情境下,孵化企业如何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服务生态系统还缺乏研究。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选取浪潮集团孵化的数字化企业进行纵向案例分析,探究公司创业情境下孵化企业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研究发现:(1)孵化企业服务生态系统呈现企业—客户双向互动、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多线联动、企业—广泛社会参与者系统协同的动态演进特征。(2)母体企业逐步发挥强资源扶持、平衡式资源支持和弱资源辅助作用,孵化企业依据发展阶段和所处情境进行资源编排的有效组合,促进服务生态系统的快速构建与发展演化。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服务生态系统理论与公司创业理论,对公司创业活动下的生态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娥  徐雪娇  林晶 《科学学研究》2018,36(9):1650-1658
创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经济和社会研究议题。许多研究表明,创业是可以教授的。然而,先前学者对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亟待重新验证。论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通过收集八省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并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认知因素(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拓展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创业研究领域的应用,丰富了现有创业教育研究文献,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助推国家创新创业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在新产业革命背景下高校以应用新技术为导向助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地方促进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选择和途径。浙江具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好政策条件、创新环境和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应用新技术为背景,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在于把握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中各个要素的协同机制和激发各主体的创新动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撑体系,助力地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以下三个理念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造力。其次是构建优良的创业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创业园的载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再次是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培养,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积极推动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从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金字塔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我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创业活跃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且创业活跃度能够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创业机会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创建后初始创业机会仍然会不断迭代。尽管现有研究指出了创业机会迭代的重要性,但有关创业机会迭代的内在机制在理论上仍然不清晰。本文通过对四家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的交互推动了初创企业创业机会的迭代,且迭代遵循着从创业机会迭代动力生成到创业机会迭代决策制定,再到创业机会迭代结果形成的内在机制,其中:(1)利益相关者机会共识的破坏是创业机会迭代的主要动力;(2)创始人动态心智模式影响了创业机会迭代的战略;(3)组织内是否达成战略共识最终决定了创业机会迭代的速度。本文关于初创企业创业机会迭代的交互机制研究,是对创业机会构建理论的拓展,本文结论对精益创业实践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外部动力因素(政策、环境与机会)和内部动力因素(观念、需求、能力)两大模块展开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研究生创业动力系统中的激励因素与阻碍因素。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协同化视角下研究生创业动力机制构建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命题之一,文章从多元主体协同、教育和资源协同两个方面对研究生创业动力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有关探讨,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创业教育的资源的整合,提高研究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从协同创新视角下,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结构,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系统动力学分析,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是由国家政策保障层面子系统、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子系统以及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子系统有机耦合形成的复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有效运行,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要有机配合,最终形成稳定的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系统,实现对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围绕这一问题,桥接了资源依赖、模块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在资源依赖和模块化的交叉调节下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型和模块化协调机制。结合案例验证发现:(1)在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中,资源依赖能够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创新,而模块化既能改善资源过度依赖问题,还能担当创新需求方与供给侧的整合者;(2)模块化可以有效促进需求分析?模块创新?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的过渡,且利于确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和策略;(3)基于模块化的协调机制(规范性约束机制、延续性交互机制和架构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交互和知识创新,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13.
高校如何推进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探索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体制和模式的创新,提出:(1)要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协同机制;(2)要实现政行企校四方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3)要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备高技能和高素质的技能大师和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社会新形态下,政府、高校、企业、学生等关联主体系统运行的四维协同育人是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创业人才的重要路径.杭州市通过"师友计划"三螺旋模式实现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维联动,践行四维协同理论,助推高校大学生灵活就业,鼓励学生多方式、多渠道自主创业.通过分析"师友计划"的设立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内容、大数据管理特征,论述应用四维协同理论对促进高校大学生积极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实效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社会新形态下,政府、高校、企业、学生等关联主体系统运行的四维协同育人是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创业人才的重要路径.杭州市通过"师友计划"三螺旋模式实现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维联动,践行四维协同理论,助推高校大学生灵活就业,鼓励学生多方式、多渠道自主创业.通过分析"师友计划"的设立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内容、大数据管理特征,论述应用四维协同理论对促进高校大学生积极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实效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创业初期,创业团队脆弱性是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然而,目前对社会创业团队韧性的生成知之甚少。本文以一家初创期的社会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识别其初创期经历的逆境/危机关键事件,基于单案例研究探索社会创业团队的韧性要素、生成机制及韧性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创业团队的集体心理倾向性(共享价值、共享心智模式、团队心理安全、团队集体效能感)是团队生成韧性的基础要素,在逆境/危机情境触发下,通过团队内个体间互动过程(团队内部关系建构)和团队与外部互动过程(社会关系网络利用)强化团队内部合作与外部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进而生成团队韧性。社会创业团队的韧性表现为资源韧性、价值韧性、创业韧性等特征。研究结论对于社会创业者如何建立有韧性的、可持续的创业团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的推进内嵌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数字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动能,也为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经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在对共同富裕内涵系统解读的基础上,聚焦共同富裕在效率、公平与精神文化富裕三个层面的发展需要,运用编码方法梳理发现,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视角包括:基于发展效率的金字塔底层与数字化转型赋能视角、关注公平的机会公平与价值共创视角、丰富精神文化的创新精神与文化场域视角。最后从发掘内涵测度、深化理论视角、剖析内在机理、关注负面效应与深耕本土价值等5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文章对厘清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进程、提供领域研究未来方向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为研究对象,提出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是由大学生创业触发机制、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大学生创业环境激励与保障机制构成,各激励要素协同发挥作用的系统。并从创业教育、创业能力、环境要素、创业意愿、创业行为5个变量入手,建立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包括: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是以创业教育、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环境支持为外在激励要素,创业能力、创业意愿为内在激励要素的协同激励机制;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作用不明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激励作用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根据理论模型进一步详细描述了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结合研究结论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存在触发机制较为完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环境激励与保障机制存在不足的现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众创空间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校开展众创空间的建设是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文章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高校、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的创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黄紫微  黄杜鹃  胡登峰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36-2245
本文结合探索性案例研究法与Stackelberg博弈分析法,针对复杂硬件产品化与创客项目化,研究众创空间协同硬件创客创业的过程控制机理及协同参与度。主要结论有:(1)探索性案例发现众创空间协同硬件创客的发生过程存在着一条精细化分工的创业过程控制路线;(2)Stackelberg博弈得出众创空间协同硬件创业存在整体效应并具有充分必要性,可有效增加硬件创客的产品定义精准度,解决硬件创客供应链和渠道整合的关键资源痛点;(3)众创空间存在一个合理的协同度,并且是硬件创客的关键资源投入和产品定义能力的反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当众创空间把握合理协同参与度,以协同创业的整体效应来控制精细化的硬件创业过程,可成为硬件产业链资源协同共享的创业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